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绍兴市绍兴一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浙江省绍兴市绍兴一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浙江省绍兴市绍兴一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再后面是跳判的。

判有两种,一种是“地判”,一文一武,手执朝笏.(hú),边走边跳。

一种是“抬判”,两根杉篙,上面绑着一个特制的圈椅,由四个人抬着。

B. 遑遑..(huáng huáng)华夏,灼灼其华。

滚滚的黄河之水挟着生命与激情奔腾而下,缔造了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巍巍大国。

随着千年的流逝,其中深沉下如恒河沙数般无法计量的财富,留与后人共享。

C. 如钩的新月,推开鱼鳞般的云,下窥人寰,在竹林的罅.(xià)隙间透出一股清光,竹叶的碎影筛在白色的窗幔上,这一切正是大自然所渲染出的最优美的色与光。

D. 十字街将一坊.(fáng)分为四区,在每一区内都还有一小十字巷,把整座坊分成十六个小块,分布着民宅、官邸、寺院和道观等。

各坊均采取封闭式管理,坊门有卫兵把守,晚间会实行宵禁。

【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查辨析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字形及字音的能力。

汉字拼音的错误,往往表现为声韵母的混淆、多音字的误读、声调符号及标注位置的错误等。

汉语拼音侧重考查综合运用能力,考查内容兼顾课内外,涉及范围很广。

因此,对于易混字、多音字、易错字等,要勤于积累,注意进行分类整理。

一般而言,字形题考查的常见类型有以下五种:音近(同)形似而误、音同而误、形近而误、同义异形词、义近致误。

A项,“朝笏”的“笏”读音改为“笏hù”;B项,“遑遑”的“遑”改为“煌煌”;D项,“一坊”的“坊”读音改为“坊fāng”。

故选C。

【点睛】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

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

对于汉字字形题平时要适当拓宽阅读面,要辨明字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这样在辨析的过程中就可以正确答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作为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学的源头,承载了厚重的传统思想文化,因而..它的语言和当时的口语比较接近,对话体式还是古代文章的萌芽。

现代中学语文对《论语》的认识繁杂..,有以为是语言文字,有以为是语言文章,有以为是语言文学,有以为是语言文化。

认识不同,《论语》的教学也就不一样,或用来学习古汉语,或用来学习章句,或用来品味..文学的趣味。

【甲】对待传统经典,需要有文化视角、精神信念,要有欢喜心、平常心,同时不失敬畏心,阅读时也能不带功利和浮躁的心态。

学习《论语》更不能食古不化....,应当兼收并蓄,与时俱进。

【乙】有学生在学习“仁者爱人”时,对诸子关于人性善恶的不同观点产生了兴趣。

【丙】他深入探究孔子的“人性观”,得出了自己的结论:“我并不认为孔子支持性善。

”“从某种程度上说,孔子也许不是‘自我’发现者,但却是‘自我’引导者。

”此番阅读和思考,使他对《论语》和中国传统文化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 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因而B. 繁杂C. 品味D. 食古不化3. 文段中划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甲B. 乙C. 丙【答案】2. A 3. B【解析】【2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理解词语时,要特别注意联系语境理解;另外还要具备一定的辨析词语的能力,主要从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语意等几个方面考虑。

A项,“作为国学经典,《论语》是儒学的源头,承载了厚重的传统思想文化,因而它的语言和当时的口语比较接近”错误,句子前后不是因果关系,不用“因而”。

使用错误。

B项,繁杂:(事情)多而杂乱。

使用正确。

使用正确。

C项,品味:仔细体会;玩味。

D项,食古不化:指学了古代的文化知识不善于理解和应用,跟吃了东西不能消化一样。

使用正确。

故选A。

【3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标点符号的能力。

本考点要求学生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位置,着重掌握冒号、分号、破折号、引号、问号的用法及标号与点号的运用;能给现代文、文言文加标点;对错、漏标点能加以改正或补出,做到书写规范,使用正确。

B项,“有学生在学习‘仁者爱人’时”错误,改为《仁者爱人》。

课文名字用书名号。

故选B。

【点睛】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

要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11月4日,王思聪被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随后被该院查封其名下房产、车辆、银行存款和不动产。

12月24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公告称,王思聪已还款5千万,涉1.5亿纠纷案和解。

B. 连日来,在北京民航总医院急诊大厅设置的悼念处,市民自发赶来献花哀悼杨文医生。

这种自发的行为表达了人们对暴力伤医行为的绝不容忍、绝不认同。

对救死扶伤者挥刀,触犯法治社会底线,必须依法严惩。

C. 一个社会,能否快速和健康发展,从深层次上来说,主要取决于两个机制:一个是动力机制,一个是平衡机制。

任何社会的长短优劣,根本上都是由这两个机制及其相互之间的平衡决定的。

D. 《我爱我家》的一张旧剧照,葛优在沙发上那副慵懒的躺姿,走红网络,被网友戏称为“葛优躺”,其背后深藏了某种职业倦怠和精神困顿,借一张图片淋漓尽致地发泄了出来。

【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

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

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

A项,“房产和不动产”错误,并列不当;B项,“绝不容忍、绝不认同”错误,语序不当,应为“绝不认同,绝不容忍”;D项,“其背后深藏了某种职业倦怠和精神困顿”错误,成分残缺,“其背后深藏了某种职业倦怠和精神困顿”中“了”改为“的”。

故选C 。

【点睛】解答本题,学生要了解常见的语病类型,并能对句子作语法分析。

语病题通常的做法是压缩看主干有没有残缺、搭配不当等毛病;再看压缩掉的修饰成分与主干之间是否存在修饰不当的毛病;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句式的混用,语序是否恰当;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表意是否明确等。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轻度烧烫伤时,将清凉油轻轻涂抹于患处,可缓解疼痛,避免水泡出现。

”网上分享这种经验的帖子随处可见。

对此,专家表示,①_______。

对于烧烫伤,最正确的处理方法是,②_______,然后涂抹烫伤膏或者就近就医。

如果不立刻冲洗烫伤部位,而是涂抹清凉油,无异于“火上浇油”,③______还会刺激损伤皮肤。

【答案】 (1). ①不能随便相信网上的方法 (2). ②立刻用水冲洗烫伤部位 (3). ③不仅没有用处【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

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

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

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

“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综合起来,得出答案。

第一处,结合上文“网上分享这种经验的帖子随处可见”和下文“对于烧烫伤,最正确的处理方法”,可知这里是表达对网上方法的否定;第二处,结合后文“如果不立刻冲洗烫伤部位”可知;第三处,依据前文“无异于‘火上浇油’”后文“还会刺激损伤皮肤”,可知此处强调的是不起作用。

6.汉字文化魅力无穷,儒释道文化又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

请参照下面的示例,从结构特点和蕴含道理两方面对“儒”字和“道”字作简要解析。

佛:左边是“人”,右边是“弗”,合起来仿佛是说“人不要”的意思。

这分明是说要摆脱私心束缚,超脱对外物的追逐,即“放得下”。

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儒”:左边是“人”,右边是“需”,合起来仿佛是说“人需要”的意思。

这分明是说要满足自己精神的需求,积极进取主动担当,即“拿得起”。

(2). “道”:左边(外面)是“走”,右边(里面)是“首”,合起来仿佛是说要“走脑子”的意思。

这分明是说脑中要想透彻,依道而行顺应规律,即“想得开”。

【解析】【详解】此题考核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的能力,主要考核仿写句子,仿写句子首先要研究清楚例句,然后明确仿写的要求,此题要求从结构特点和蕴含道理两方面对“儒”字和“道”字作简要解析,根据例句特征,首先从字形分析,即把字拆开,然后把拆开的字放到一起产生新的内容——做事的方法,然后分析其中蕴含的道理即可。

【点睛】仿写有嵌入式仿系、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

无论是哪种都注意一个原则,即“形似”“意谐”。

形似,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结构、修辞方式及句式上相似。

为此,要对例句的结构、运用的修辞方法、句式进行分析,弄清例句的“骨架”这样才能进行仿写。

意谐,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思路、感情、语意上谐调,因此,要认真分析例句的思路,理解例句的语意,把握例句在一定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感情,特别要注意例句中的隐含信息,弄清题目中没有明确提出的要求。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中国传统节日在天人合一的主导观念中氤氲化育而成,我们可以把天人合一在一年四季的特征概括为:春生、夏长、秋收、冬成。

这也恰可比拟为个体生命一生的途程。

四时各有当今节庆、合今节俗:冬成:天寒地冻的冬季,农作物已冬藏,人也冬闲,以过年为中心安享一年劳动成果,并积储能量,协调关系,迎接春阳。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除夕,到了辞旧迎新的高潮。

中国人具有时间不断更新的意识,旧年之将逝意味着新年之到来。

新生命的诞生,也可视为旧生命的延续。

所以把除夕和年初一连在一起,把冬储和迎春连在一起,都属于过年。

同样,人的一生中,中华年寓含着承前启后和生命更新的意义,元宵节是过年的压轴大戏,狂欢热闹后就投入新的劳作。

春生:中华文化重视“生生之德”,《易·系辞》曰“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曰生”。

大自然“变易”之理,表现为四时流转;而变易的深层意义在于“生”,有了生机,宇宙才多姿多彩,活活泼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