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届江苏省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说说

2017届江苏省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说说


7. D(A.“一定能写出好作品”说法绝对, B.“充分表明莫言为人谦虚”曲解文意,C. 文 中没有谈到“创作风格和特点”的问题,无中 生有)
• 一个人认为自己所做的全都是微不足道的事情,发誓要用剩余的 生命做一件最有价值的事情。于是他就一直去寻找那件足以让他 感到不虚此生的最有价值的事情。
古诗词鉴赏(第一课)
15.请探究作品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意蕴。 (6分)
• 再没有别的声息:三姑娘的鞋踏着沙土。我急于要走过竹林看看, 然而也暂时面对流水,让三姑娘低头过去。
• 15.①“我”一直牵挂着三姑娘,担忧着三姑娘的命运; ②人物的命运正如这流水,捉摸不定;③人物的命运由 她自己主宰,只要默默关注,不必去打扰;④曾经的忧 伤也许已经过去,这才是生活的常态。 • 评分建议:一点2分,答到三点即给6分。
5. 在文中横线处填入的句子,没有语病且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 项是 A. 对经典名著进行价值阅读,培养青少年爱国、敬业、诚信等 一生受用的品质,既是怎样读的本质,又是读什么的答案。 B. 对经典名著进行价值阅读,培养青少年爱国、敬业、诚信等 一生受用的品质,既是读什么的答案,又是怎样读的本质。 C. 对经典名著进行价值阅读,培养青少年爱国、敬业、诚信和 一生受用的品质,既是读什么的答案,又是怎样读的本质。 D. 对经典名著进行价值阅读,培养青少年爱国、敬业、诚信和 一生受用的品质,既是怎样读的本质,又是读什么的答案。
北来人二首 (宋)刘克庄 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21.赏析第一首中的画线句。(3分)
21.运用对仗(对偶)、拟人的手法,借陵园、宫殿的荒 凉残破之景,抒亡国之痛,情景交融。
14.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8分)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 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1)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 的两种修辞手法。(4分)
14.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村庄文化之灯次第熄 灭的原因。(6分)
①经济发展及全球一体化,使村庄失去传统和想象力。(2分) ②现代传媒削弱村庄文化,人们失去文化信仰。(2分) ③游子远去不返,使村庄失去文化循环。(2分) (评分建议:6分,每点2分)
文章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
13.简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 (1)想起钱穆的话,难免有黍离麦秀、铜驼荆棘之感。(2分) 13.指昔盛今衰。表达作者对如今乡村文化衰落感到痛心。(2分)
• ②芥子虽小能容纳须弥,木垒菜籽沟文学艺 术奖虽小,却透射出中国文化的希望。(3分)
• (6分,每点3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
16.第二段“乡物家什”、“文化磁场”分别体现了古 典诗词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
17.请简要概括第三段的论述层次。(6分)
18.根据文意,简要分析文末画线句子的内涵。(6分)
2016年一月江苏省13大市、 县期末语文卷 共11卷
第15题分析
散文:
南京盐城一模《芥子之中的灯》李敬泽 镇江期末《宁古塔》余秋雨 南通一调《达古的春天》阿来 扬州期末《谈月亮》茅盾 苏北四市《人生树下》王开岭 如东县期末《听母亲拉《二泉映月》》赵畅 海安期末《我是嫦娥》毕飞宇 盐城三模《养鸭人》筱敏 南京三模《谁说春色不忧伤》迟子建 南通、泰州、扬州、淮安三模《生活》叶圣陶
(2)刘亮程挽起袖子,干起来,摸着石头过河,这本身就是
努力地在点一盏灯。(2分)
比喻边行动边探索。刘亮程从事乡村文化工作无经验可借鉴, 却勇于尝试、积极行动。(2分)
15.结合全文内容,探究题目“芥子之中的灯” 的意蕴。(6分) • ①新疆菜籽沟小如芥子,刘亮程的乡村文化 建设譬如芥子中点灯。(3分)
【答案】比拟、排比。“诗豪与风雪争先”,用“争先”“鏖战”把“诗 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 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 诗情。“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 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2)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4分) 【答案】 孤舟夜泊、青荧客船、朔风等,表现了作者的孤独之 感、羁旅之思; 漫天飞雪激发了作者的创作豪情,风雪鏖战,“诗豪” 与风雪争先,“诗”又与雪“缴缠”,表现了作者啸 傲孤独于风雪的豪迈气概, “一笑琅然”,抒发了作者战胜困境的快意和乐观旷 达的情怀。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宿蒲关东店忆杜陵别业 岑参 关门锁归路,一夜梦还家。 月落河上晓,遥闻秦树鸦。 长安二月归正好,杜陵树边纯是花。 (l)请简要说明这首诗开头两句是如何点题的?(2分)
10.(1)用“锁”和“梦”点出题目中“宿”字(1分), 用“梦还家”点出题目中“忆”一字。(l分)
题 型 浅 谈
盐城市2016年6月份高二期末考试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宿蒲关东店忆杜陵别业 岑参 关门锁归路,一夜梦还家。 月落河上晓,遥闻秦树鸦。 长安二月归正好,杜陵树边纯是花。 (l)请简要说明这首诗开头两句是如何点题的?(2分) ▲ ▲ ▲ ▲ (2)这首诗中间两句写景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技巧?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 (3)Leabharlann 赏析这首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效果。(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4、5两题。
在影响人( )发展的因素中,真正起( )作用的是价值观。价值 观就像方向盘,方向正确,( )坚持行走,距离目标( )会越来 越近;反之则会南辕北辙。价值观的培养应从阅读开始,读什么 和怎样读是两个根本的问题。 。 4.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终身 绝对 只要 就 B. 终生 决定 只有 才 C. 终生 决定 只要 就 D. 终身 绝对 只有 才
【答案】 21.运用对仗(对偶)、拟人的手法,借陵园、宫殿 的荒凉残破之景,抒亡国之痛,情景交融。 22.①以对比加强叙事的抒情效果。用权贵歌舞宴饮, 不问军情与百姓心系故国作对比,表达忧国忧民 之 情;以主人公一家亡国前后境沉的对比,表现百 姓流离之苦。 ②以“北来人”的口吻叙事,表达情感显得更真实、 自然。 ③叙事中流露出个人的情感。如“今成独雁飞”流露 了主人公家破人散的凄凉与孤独。
7. 对下面语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莫言获奖以后,被迫应付的各种采访越来越多,应邀参加的各种“莫 言研讨会”也越来越多。莫言说,写作是作家最主要的“生活主题”,写 作最需要的是心静,2015年上半年可能会找一个地方“躲起来”写一部作 品。“我希望大家不要研究我了,去研究其他作家。”这表达了他的真切 希望,希望让自己“静”下来,不受别人的干扰,专注于自己的创作。的 确如此,如果整日缠身于“喧闹”的杂务,登上诺奖高峰的莫言到最后可 能什么也不是了。 A. 别逼着莫言“躲”起来写作,给他一个安静的环境,不要过多地干扰他, 这样莫言不用“躲”也一定能写出好作品。 B. 针对越来越多的“莫言研讨会”,莫言希望大家不要研究他而去研究其 他作家,这充分表明莫言为人谦虚。 C. 创作要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不要过多关注别人怎么说,受别人研究的 干扰,否则,可能到最后什么都不是了。 D. 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确是登上了创作的高峰,但如果让获诺贝尔奖成为创 作的“休止符”,对莫言来说,那绝对不是好事。
复习内容:
古诗词具体内容的理解、翻译
(2)①这首诗中间两句写景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 技巧?②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 月落河上晓,遥闻秦树鸦。
虚实结合
(2)①视听结合(或“从视觉听觉等多感官”),生动 传神地描写诗人梦醒后的所见到的春晨风光;(2分, 答“寓情于景”或“选取典型景物”得1分) ②更加触发了诗人对故园的怀念,引出下面对杜陵别 业的描写。(2分)
复习内容:
艺术技巧 作用
(3)请赏析这首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效果。(5分) 长安二月归正好,杜陵树边纯是花。
手法+内容分析+情感 (3)手法 寓情于景,(1分) 内容:诗人想像(1分)长安二月春光,用烂漫的春花,烘托出盎 然的春意,(1分) (情感、效果:)①表现出诗人对杜陵别业的深切忆念(或“对 长安故园的无比热爱”),②使题意“忆”字更为突出。(2分)
(1)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 简要赏析。(4分) (1)湿,衣服沾湿,迷,迷失了归路。爽风夜露沾 湿了衣服,行云书卷,沙溪上漂浮着淡淡的雾气, 使小舟迷失了归路,描绘出一副夜间泛舟归来的清 幽静逸的画面。 (2)“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做简要分析。(4分) (2)心中沉闷极了,只说一醉方休吧,不料醉中也 挥舞起宝剑,沙溪的潮水退下去了,深夜的秋江变 得更加凄清寒冷。运用了闻鸡起舞的“典故”,既 回应了上文思古之心,又抒写了自己壮志难酬的幽 怨。
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是: 第一步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第二步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这种修辞手法在诗文中 是如何运用的; 第三步析效果,指出此种修辞手法有何效果,传达出 诗人怎样的感情。答题模式:揭示修辞手法+分析表 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本题所考查诗句中比拟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比较明显, 这两种修辞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也是考生所熟知的, 只是把排比这种修辞手法放在诗歌鉴赏类题目中考查 的题型并不常见,所以此题可能会对考生造成一定的 困扰。
浙江省2016高考(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 北来人二首 (宋)刘克庄 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着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注】①东都:指北宋都城汴梁。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21.赏析第一首中的画线句。(3分) 22.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4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