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优秀作品赏析课件
二、讲故事者(记者)的角色
1、要避免成为:
律师 学者 实际主义者
2、要竭力成为:
1)概括者/总结者 2)裁判 3)观察者
1)概括者/总结者
结论要建立在证据之上,不能夸大其词
“迪斯尼的机器将毁灭童年时代最有价值的两 件事情——童年的秘密和童年的安静——它让所 有人都做一样的梦。它让美国所有的孩子头上都 戴上了米老鼠的帽子。从资本主义的角度来讲, 它是天才的产物;但从文化的角度来讲,它几乎 就是一出惨剧。”
“新闻就是‘找故事的艺术’。
”
——李希光
“中国人是吃故事的。 ”
——郭沫若
2、新闻故事化的发展
西方:“信息模式”
、“故事模式” 美国CBS的《60分钟》
中国: 宣传---新闻 新闻娱乐化---新闻故事化 例子:
新闻专题:《生活空间》、《新闻故事》、《百
姓故事》、《社会记录》、《讲述》等 新闻消息:《新闻联播》中一些典型的先进人物
B. 第三者的叙事视角。即借他人的眼睛对事实进
行客观的叙述,读者从中获得的材料是叙事主体 的一系列丰富经验的组合,记者在借用第三者叙 事过程中,把事件凝固在某一瞬间,通过人物的 眼睛复原当时的场景,吸引读者完整地阅读故事。
《砂石地上的怪现象》
[1990年美联社消息]
在津巴布韦东北偏远山村的小河边,16岁的穆昆
实践中,很受读者欢迎
注意:
不应把自己的观点建立在纯粹的预测、模糊的二
手资料或者个人的知识储备之上。 不要在故事中出现太多
记者可采用的手段
对话法→准确性 细节法→生动性 镜头法→鲜明性
一、新闻的故事化 1、对新闻故事化的理解
“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 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 和细节,突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 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 富兰克林 (美国记者,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
“以说故事的方式向人们提供的信息更容易被
理解和记忆。因为这种方式让人放松,让人 觉得有趣。以这种方式整合过的新闻素材将 更加有效地吸引读者。因为读者看到的不再 是干巴巴的事实罗列,而是真实的生活。” ——布鲁斯·Leabharlann 德希尔瓦 (美联社特写新闻部主任)
将自己的意见穿插在故事中 非常专业的领域 高关注度、高争议的问题
2)裁判
3)观察者
A. 公众代言人的叙事视角。记者像一个超脱的观
察者,不动声色地记录下周围发生的一切,自己 的个性深藏不露。记者从公众的视角捕捉最有新 闻价值的,公众欲知、未知、应知的新闻事实。 许多著名的战地报道就是采取这种公众代言人的 叙事视角,使读者对事件有了理性的思考。有时 也可对某些重要问题做出判断
比正在洗衣服。正当她拧干衣服的时候,一道雷 电打到她脚下的砂石上,使她成为雨季里遭雷击 的第93人。 据警方统计,在从11月到3月的雨季里,这个地 区每年有100多人被雷电击毙。据专家说,这是 世界上遭雷击致人死亡最多的地方。
C. 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 “有我”状态,深入
其中
理论上,违背了客观性原则
“一个好的完整的新闻故事应该告诉受众五个
W,即何人、何事、何时、何地和何 因。”“故事中要有明显的矛盾冲突……强 调冲突的紧迫性”,“要时刻保持故事的现 场感和紧张感”,“提供给读者任何可能得 到的细节。” ——美国学者罗伯特· 赫利尔德
“新闻是叙述的艺术
。”
——詹姆斯•凯里(James W.Carey) (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名誉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