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营养与施肥考试

营养与施肥考试

1.有机肥料:含有有机质,既能为农作物提供各种有机、无机养分,又能培肥土壤的一类肥料。

2.厩肥:是家畜粪尿、垫料和饲料残屑混合物经腐熟而成的肥料3.植物必需元素:对植物生长具有必需性、不可替代性和直接营养作用的化学元素。

4.必需营养元素判断依据:必要性,直接性,不可替代性5.有益于素:对某些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良好的刺激作用,或为某些植物种类、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所必须,但不是所有植物所必须6.“维茨效应”:Ca2+有稳定细胞膜结构的功能,因而有助于质膜的选择性吸收7. 2.养分质流:由于植物的蒸腾作用造成根际的水势低于土体的水势,在水势差的推动下,溶解在水中的养分就随水分的运动而迁移到根表。

8. 3.养分的主动吸收:消耗能量使养分有选择的透过质膜进入到细胞内部的吸收。

9. 5.离子颉抗作用:指一种离子的存在会抑制根系对另外一种离子的吸收。

10.7.根外营养:植物通过地上部器官吸收养分和进行代谢的过程。

11.叶面营养的优点及缺点①叶部营养具有较高的吸收转化速率,能及时满足植物对养分的需要——用于及时防治某些缺素症或补救因不良气候条件或根部受损而造成的营养不良②叶部营养直接促进植物体内的代谢作用,如直接影响一些酶的活性——用于调节某些生理过程,如一些植物开花时喷施硼肥,可以防止“花而不实”③与根供应养分相比,叶片直接提供营养物质是一种见效快、效率高的施肥方式,可以防止养分在土壤中被固定④叶部营养是一种经济有效方式⑤叶面施肥的局限性在于肥效短暂,每次施用养分总量有限,又易从疏水表面流失或被雨水淋洗;有些养分元素(如钙)从叶片的吸收部位向植物其它部位转移相当困难,喷施的效果不一定好。

因此,植物的根外营养不能完全代替根部营养,仅是一种辅助的施肥方式,适于解决一些特殊的植物营养问题。

说明植物对铵态氮和硝态氮在吸收、同化、运输和贮存方面各有什么异同?吸收: 铵态氮为被动扩散; 硝态氮为主动吸收同化: 铵态氮直接同化; 硝态氮先还原后同化运输: 铵态氮基本不进行长距离运输; 硝态氮在木质部运输贮存: 铵态氮不能累积,以酰胺形态贮存; 硝态氮可累积贮存氮肥的损失途径有哪些?如何提高氮肥的利用率?(20分)1 途径: 挥发、淋失、反硝化2 措施(1)硝态氮肥防止淋失(2)铵态氮肥深施覆土(3)氮肥与其它肥料配合施用(4)缓控释肥料(5)合理施肥量12.氮肥的种类:硝态氮肥、铵态氮肥、尿素、缓释/控释氮肥13.化学肥料的优点及缺点:养分含量高;肥效快;原料丰富;保存容易并可久存;多种效能养分不齐全;肥效不长;过多施用会破坏土壤性质;有局限性14.有机肥料与化学肥料配合施用的优点?提高肥料的有效性机与无机肥料的配合施用,在等养分含量的前提下,营养效果超过单施有机肥料或单施无机肥料养分供应平衡结合了无机与有机的优点,既能做到N,P,K 等主要元素的平衡,又能保证有机无机平衡, 具有缓急相济,长短结合,均衡稳定的供肥特点减轻环境负荷有机无机配合施用,可减少无机化肥的用量,从而减轻对环境的副作用培肥改土有机无机配合施用,既可用地也可养地,有机质可改善土壤物理,化学及生物性质,保持肥力无机肥:须用地,但养地难有机肥:养地作用大,但当季供肥不足15.堆肥的原理:主要利用多种微生物的作用,将植物有机残体,进行矿质化、腐殖化和无害化,使各种复杂的有机态的养分,转化为可溶性养分和腐殖质,同时利用堆积时所产生的高温(60—70℃)来杀死原材料中所带来的病菌、虫卵和杂草种子,达到无害化的目的。

因此,为了获得优质堆肥,在堆制过程中,千方百计地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是加快堆肥腐熟和提高肥效的关键。

16.堆肥的过程:潜伏阶段;中温阶段;高温阶段;降温熟化阶段17.举6种元素,说明养分再利用程度与缺素症发生部位的关系(10分)氮磷钾镁,再利用能力强,缺素先发生在老叶。

铁锰锌,再利用能力低,缺素先发生在新叶硼和钙,再利用能力很低,缺素先发生在生长点18.充足的钾肥供应为什么会增加根瘤的固氮量?豆科植物的根瘤固氮从寄主植物获得碳水化合物作为能源,寄主碳水化合物供应充足,根瘤固氮能力强,钾能提高豆科作物的光合作用,增加体内碳水化合物含量,并能促进碳水化合物的运输,所以能增加根瘤根瘤固氮。

简述磷肥在提高作物抗逆性方面的主要功能提高原生质胶体的水合度,增加其弹性和粘性,增强对局部脱水的抗性,同时磷能促进根系发育,可吸收深层土壤的水分,提高抗旱性;增加体内可溶性糖和磷脂的含量,使冰点下降,增强细胞对温度变化的适应性,提高作物的抗寒性;H2PO42-和HPO4-转化,增强作物对外界酸碱反应的适应能力,提高抗盐碱能力(6分在酸性土壤上为什么要施用石灰?提供钙镁营养,中和土壤酸度,消除铁铝毒害;提高土壤PH值,释放铁铝固定的磷,并能促进有微生物活性,增加土壤有效养分;增加土壤钙胶体的数量和腐殖质的含量,促进团粒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状;调整酸度并能直接杀死病菌和虫卵,可减轻病虫害的发生以过磷酸钙为例,说明磷在土壤中的固定机制。

当过磷酸钙施入土壤后,水分不断从周围向施肥点汇集,过磷酸钙发生水解和解离,形成一水磷酸一钙饱和溶液。

使局部土壤溶液中磷酸离子的浓度比原来土壤溶液中的高出数百倍以上,与周围溶液构成浓度梯度,使磷酸根不断向周围扩散,磷酸根解离出的H+引起周围土壤PH下降,把土壤中的铁、铝、钙溶解出来。

磷酸根想周围扩散过程中,在石灰性土壤上,发生磷酸钙固定,在酸性土壤上发生磷酸铁和磷酸铝固定。

在酸性土壤上水溶性磷酸还可以发生专性吸附和非专性吸附李比希三个学说的要点和意义(1)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要点: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唯一的养料,厩肥及其它有机肥料对于植物生长所起的作用,并不是由于其中所含的有机质,而是由于这些有机质在分解时所形成的矿物质。

意义:①理论上,否定了当时流行的“腐殖质学说”,说明了植物营养的本质;是植物营养学新旧时代的分界线和转折点,使维持土壤肥力的手段从施用有机肥料向施用无机肥料转变有了坚实的基础;②实践上促进了化肥工业的创立和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养分归还学说要点:①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取走大量养分;②如果不正确地归还土壤的养分,地力就将逐渐下降;③要想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养分。

意义:对恢复和维持土壤肥力有积极作用(3)最小养分律要点:①作物产量的高低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低的养分所制约。

也就是说,决定作物产量的是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

②最小养分会随条件变化而变化,如果增施不含最小养分的肥料,不但难以增产,还会降低施肥的效益。

意义:指出作物产量与养分供应上的矛盾,表明施肥要有针对性,应合理施肥。

李比希是植物营养学科杰出的奠基人!有益元素的含义和种类含义:某些元素适量存在时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或者虽然它们不是所有植物所必需,但对某些特定的植物缺是不可缺少的,这些类型的元素称为“有益元素”,也称“农学必需元素”。

种类:Si(水稻等禾本科植物)、Na(甜菜)、Co(豆科作物)、Al (茶树)养分向根表面迁移的途径有哪些?截获:是指植物根系在生长过程中直接接触养分而使养分转移至根表的过程。

质流:是指由于水分吸收形成的水流而引起养分离子向根表迁移的过程。

扩散:是指由于植物根系对养分离子的吸收,导致根表离子浓度下降,从而形成土体-根表之间的浓度梯度,使养分离子从浓度高的土体向浓度低的根表迁移的过程。

被动吸收的定义和形式定义:膜外养分顺浓度梯度(分子)或电化学势梯度(离子)、不需消耗代谢能量而自发地(即没有选择性地)进入原生质膜的过程。

形式:简单扩散、易化扩散(通道蛋白、运输蛋白)10. 主动吸收的定义和机理定义:膜外养分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势梯度、需要消耗代谢能量、有选择性地进入原生质膜内的过程。

机理:载体解说、离子泵。

植物营养临界期和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植物营养临界期:是指营养元素过少或过多或营养元素间不平衡,对植物生长发育起着明显不良影响的那段时间。

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是指营养物质能对植物产生最大效率的那段时间。

1. 钾素的营养作用①促进酶的活化;②促进光能的利用,增强光合作用;③利于植物正常呼吸作用,改善能量代谢;④促进糖代谢;⑤促进氮素吸收和蛋白质的合成;⑥促进植物经济用水;⑦增强作物的抗逆性(抗旱、抗寒、抗盐、抗病虫害)2.钾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钾充足,不但能使作物产量增加,而且可以改善作物品质,如:①油料作物的含油量增加;②纤维作物的纤维长度和强度改善;③淀粉作物的淀粉含量增加;④糖料作物的含糖量增加;⑤果树的含糖量、维C和糖酸比提高,果实风味增加;橡胶单株干胶产量增加,乳胶早凝率降低。

因此,钾素通常被称为“品质元素”硼生理功能:促进分生组织生长和核酸代谢;促进碳水化合物运输和代谢;参与酚代谢和木质素的形成;与生殖器官的建成和发育有关。

失调症:缺乏症:油菜“花而不实”;花椰菜“褐心病”;萝卜“黑心病”。

中毒症状:油菜“金边叶”。

铁生理功能:叶绿素合成所必需;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子传递;参与核酸和蛋白质代谢;还与碳水化合物、有机酸和维生素的合成有关。

失调症:缺乏症:果树“黄叶病”、花卉、蔬菜幼叶脉间失绿、黄化或白化、禾本科叶片脉间失绿呈条纹花叶。

中毒症状:水稻亚铁中毒“青铜病”。

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配合施用的好处:1. 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所含养分的种类和含量个不相同,能互补长短,2. 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的肥效快慢、长短各异,能相互祢补,3. 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配合,能培肥改土,协调天然养分供.为什么要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施用?(1)有机肥料含有较多的有机质,有显著的改土作用,而化学肥料只能供给作物矿质养分,一般没有直接的改土作用。

(2)有机肥含有多种养分,但养分含量低,而化学肥料养分含量高,但养分种类比较单一。

(3)有机肥肥效慢,肥效持久,化肥肥效迅速,肥效短。

(4)有机肥可增强土壤保水、保肥性能,改良土壤性能,而化肥养分浓度高,易挥发、淋失、固定,降低肥料的利用率。

所以施肥时应注意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使缓效与速效配合起来,使土壤得到持续、均衡的养分供应。

混合肥料的配制的原则(1)混合后物理性状不能变坏;(2)混合时肥料养分不能损失或退化;(3)有利于提高肥效和施肥功效。

请比较化学肥料与有机肥料的异同点,并阐述两者配合施用的优越性。

两者都是肥料,可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所需养分,改善土壤性状,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

表有机肥料与化学肥料性质和特点的比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