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书香致远和谐至恒

书香致远和谐至恒

书香致远和谐至恒
1.3 李嘉璐
书籍,寻的是一份智慧与人生,跟随余秋雨,我也曾一同踏上那段通往敦煌的风沙之路,看那几千年
盛开的灿烂传统文化之花;跟随三毛,我也曾一起行走在荒无人烟的撒哈拉,放不羁的风筝乘上自由的
翅膀;踩着沈从文的脚印,我看到山腰上那采茶苗女身上有一种光彩叫民俗;撑上余光中的船,我远望
南海,一湾浅浅的海峡荡漾着一种思念叫乡愁。

遥望名篇,一品其中,满满的文学气息,向我涌来。

李白结识贺知章之时,贺知章对他的文章十分敬佩,便把李白引见给唐玄宗,皇帝见了李白的诗也赞叹
不已,就在金銮殿上召见李白,当诗人远远步上台阶时,唐玄宗便走上前去迎接李白,谈起当时的政事,李白能当场根据唐玄宗的意思,写下一篇“和番书”,而且一面口若悬河地与玄宗谈话,一面手不停笔地写下来,唐玄宗大为高兴,亲手调制了一碗羹送给李白吃,从此任命他为翰林。

一晚,唐玄宗带着杨玉环,乘月色观赏移植到沉香亭的四株名贵牡丹。

兴庆湖畔,他们漫步长堤,身后
是空辇和一行最出色的梨园弟子。

他们在花香月色之中,摆下歌舞。

李龟年正张罗着管弦班子准备唱的
时候,唐玄宗说:“赏名花,对妃子,此情此景怎能再唱旧词?”叫李龟年拿着金花笺赐给李白,让李白赶紧写词(也就是配合歌唱的七言律诗)。

哪想到这时李白正和几个朋友躺在酒楼里呢。

李龟年赶快用冷
水浇醒他,叫人把李白架进兴庆宫,半醉半醒的李白,写下了三首《清平调》。

李白用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做背景,并在这样的思索中,把眼前的思乡离别之情融合进去,从而展开更深
远的意境,这是其他一些诗人所难以企及的,同时,李白宽广的胸襟也是其他人大所数所不能企及的。

回味无穷,意境深邃,那日繁华落花,锦绣残年,几千年的文化,在中国代代相传,生生世世,磨灭不息。

寻觅书间,我听见僵卧孤村的陆放翁,铁马冰河入梦来的豪气,予我爱国情;我听见饱经沧桑的聋子贝
多芬,扼住命运咽喉的呐喊,予我不屈意;我看见爱迪生的电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霍金的宇宙,予
我崇高理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