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夫子庙B2020版

夫子庙B2020版

夫子庙B中国科举博物馆顾问2019版
景区概况(2分钟)
1、夫子庙景区的特色及历史沿革
2、科举博物馆景点特色及分区
各位游客,大家好,现在我们来到了南京夫子庙中国科举博物馆。

南京夫子庙位于南京城南,秦淮河畔。

是祭祀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庙宇,也是古代学习礼仪、讲书传经的地方。

南京夫子庙是在东晋学宫基础上扩建而成,历史上五建五毁,最后一次毁于1937年日本侵略军的炮火, 1984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对夫子庙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形成了夫子庙—秦淮风光带。

是国家5A景区。

今天南京夫子庙包括三大建筑群。

一是孔庙,二是学宫,三是江南贡院即中国科举博物馆。

秦淮河边还有酒楼、茶馆等建筑,形成南京夫子庙特有的“庙、市、街、景合一”的特点。

今天我们参观的是江南贡院中国科举博物馆。

中国科举博物馆位于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贡院街95号,占地面积约6.63公顷。

一共分为三个区域,即明远楼遗存区、南苑祈福区及地下博物馆区。

地下博物馆区还分为五大展区,33个展厅。

五大展区分别是为国求贤、鱼龙变化、金榜题名、金陵佳话、源远流长。

江南贡院始建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鼎盛时期可接纳2万多名考生同时考试,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科举考场。

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以江南贡院历史遗迹为基础,在修缮保护明远楼和飞虹桥等历史遗存的前提下建设而成。

它是一座系统反映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与科举文化的专题博物馆。

下面我们做一次科举文化旅行。

南苑祈福区(30秒)
1、瓷板画“南闱放榜图”
2、登科长廊
3、魁光阁
我们首先到达南苑祈福区。

现在看见的是瓷板画“南闱放榜图”,“南闱”是指江南的乡试。

榜的两头有瑞兽龙和虎,所以叫“龙虎榜”。

沿河长廊叫登科长廊,是进行搜检的场所,现在陈列的是与科举相关的特色民俗。

士子来考试,要从魁光阁进入考场,阁内有一尊魁星雕像。

拜魁星,祈求取得功名。

地下博物馆
1、地面展厅至序厅:江南贡院牌坊、墨池、迎宾大厅、序厅、科第世家石牌坊、水幕墙(1分30秒)
迎面所见是江南贡院的牌坊,是古代贡院的第三大门——龙门,寓意鱼跃龙门、金榜题名。

正前方的方形水池,像一方砚台,有汇墨成池之意,象征文思泉涌。

方形的设计体现了科举考试公平公正的原则,水池面积约1300平方米,也象征科举制度延续了1300年。

地下负一层设置迎宾大厅,厅内是长达10米的弧形显示屏,屏幕上用动画的形式,展示读书人从幼学启蒙到金榜题名的生活画卷,生动有趣,活泼自然。

博物馆的参观自下而上,拾级而上,感受历史的变迁。

鱼鳞一般的瓦片外墙,书简堆砌而成的内墙,设计独特,韵味深长。

进入序厅,铅字墙上截取了四书五经中的十万字,象征学海无涯。

铜色的经书文字,勾勒出考生赶考的场景。

面前出现的“科第世家”石牌坊是明朝第一任状元吴伯宗家中之物。

牌坊后,是水幕背景墙,墙上林则徐、唐伯虎、王安石等诸多名人的姓名沿着水流而上,体现出了“学如逆水行舟”的精神。

2、第一展区:为国求贤(三个故事、三个推举人才的制度、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1分30秒)
第一展区,为国求贤。

大家看见展厅表现的,就是历史上三个著名的故事:西周姜太公渭水钓鱼、东汉光武帝访严光、三国刘备三顾茅庐,呈现出古代君王“求才若渴”的殷切之心,也体现了选才制度的重要性。

科举制度创立于隋代,其渊源可追溯至先秦。

西周的乡举里选、汉代的察举制度、魏晋的九品中正制,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了选才的
功能。

但是因为缺乏客观的评价标准,举荐制度逐渐衍生出弄虚作假、以权谋私等弊端。

君王求才、士人求仕。

隋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创立进士科举,此后,科举出身者逐渐成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最重要群体。

唐代是科举制的奠基期,考试内容日渐丰富。

武举又称武科,是中国古代专为选拔武职人才而设置的科目。

武举始于唐代武则天长安二年(702)。

宋代,加强了科举的制度建设,如禁止公荐,宋太祖赵匡胤亲自复试,开殿试先例,实施糊名法、誊录法等,为考生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

明代,订立了号称为“永制”的科举程序,至清代中叶步入高峰。

总体上,本展区以编年史的方式,呈现了科举经隋、唐、宋、元、明、清历代的推动之下,朝向“至公之制”目标迈进的过程。

3、第二展区:鱼龙变化(四级考试、魁星堂)(1分钟)
明清读书人沿着童试、乡试、会试、殿试的程序逐级应试。

首先是童试,童试是官学入学考试,录取者称“生员”,俗称“秀才”。

接着就是乡试,考试地点在省会举行,中举后成为举人。

举人有资格进京参加会试。

会试录取者称“贡士”。

贡士有资格参加殿试。

殿试为排名考试,根据成绩将进士分为三甲,一甲第一名称“状元”。

考中进士后,应试生涯就结束了。

在魁星堂展厅,四周遍布四书五经,上方是星空屏幕,设置北斗七星,电视墙上,讲述一位考生从魁星祈愿到金榜题名、跨马游街、衣锦还乡的全过程。

4、第三展区:金榜题名(传胪大典、大小金榜、观榜大发现展厅、入仕之途展厅、社稷栋梁展厅、科举世家展厅)(1分30秒)
金榜题名是所有读书人的梦想,是个人、家族的巨大荣耀。

殿试后举行由皇帝宣布新科进士名次的典礼,称之为“传胪大典”。

“传胪大典”是一项繁复而隆重的典礼。

“金榜题名”这个成语典故就来自科举发榜。

金榜又称“皇榜”。

小金榜进呈皇帝御览,大金榜悬挂于城墙之上。

城墙下万人攒动,欲一睹新科进士花落谁家。

张榜对士人和家族来说都是最光彩的时刻。

明代画家仇英的《观榜图》,描绘了殿试后人们争相观榜,以及皇宫内举行庆典的情景。

入仕之途展厅以翰林院大门为入口景象,通过层层考验的读书人,即将开始迈入仕途。

在科举历史的长河中,曾产生出800状元、十万进士、百万举人,涉足科举者更是数不胜数,他们都是饱读之士,堪称社稷栋梁。

一进入科举世家展厅,就能看到壮观的匾额群列。

展厅内有很多与科举文化相关的家具与摆饰,科举文化可谓深入人心,影响深远。

这里的厅堂古朴典雅,家居摆件无处不体现着科举文化气息。

民间把“洞房花烛”叫做“小登科”,体现出科举对民俗文化的浸染。

5、第四展区:金陵佳话、第五展区:源远流长(1分钟)
金陵佳话,科举造就。

“六朝古都”南京,是中国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

科举制度造就了南京独特的文化气质,也塑造了南京特殊的人文精神。

“十里秦淮”纳入展厅,让您彷佛“步入画中”,展厅中营造出南京明清街市繁华的景像,亲身体验“考生赶考”。

1905年,内忧外患中,科举制度宣布结束。

但其提倡的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精神却影响至今。

文官考试制度,高考制度,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1300年科举文化的合理价值在当代中国继续延续,公平公正的精神不会废止,永放光芒。

科举对于世界各国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日本、朝鲜、越南都相继效仿中国实行科举制度,而欧美各国也借鉴科举制度并结合自身国情制定了文官考试制度。

四、遗址区:明远楼、号舍、至公堂(1分钟)
走出博物馆,面前这座四四方方、重檐多层建筑就是明远楼。

“明远”二字言自曾子:慎终追远,明德归后矣。

明远楼底层四面为墙,墙面开有圆拱门,上层四面开窗。

它是历史上江南贡院最高的建筑。

两侧是复建的99间号舍,即当时的考试场所。

考试的学子们就是在这不足1.5平方米的号舍中,开始长达9天六夜的追梦之旅。

历史上,江南贡院曾有号舍20644间,与北京的顺天贡院齐名,为中国考场之冠。

明远楼的背后是复建的至公堂,这里曾是古代考官批卷、阅卷的主要场所。

至公,意味着科举考试应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

国重斯文,天下至公。

江南贡院,天下闻名。

中国科举博物馆讲解结束了,谢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