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7章-放射性测井

第7章-放射性测井


• 1、岩石的自然伽马放射性 • 岩石的自然伽马放射性决定于岩石中所含
的放射性核素的种类和数量,即主要是岩 石中铀、钍、钾的含量决定 。
• (1)钍系
23920Th
208 82
Pb
从钍 (23920Th )开始
经6次α衰变和4次β
衰变,最后生成稳定
核素
208 82
Pb
• (2)铀系
U 238
92
• (6)放射性活度 • 一个放射源在单位时间内衰变的原子核数,
称为放射性活度 。
2、伽马射线和物质的相互作用
• (1) 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几率
• 利用截面 来描述作用几率的大小,定
义式为:
I
INt
γ源
γ射线
地层物质
γ射线与物质 的相互作用
【问题1】伽马 射线与物质之间的 相互作用有哪些?
核外电子 入射光子
原子核 光电子
γ光子与靶物质原子发生电磁相互作用, 结果是吸收一个γ光子,并将γ光子的能量全部 转移给某个束缚电子,该束缚电子摆脱原子对
它的束缚之后发射出来,这个过程称为光电 效应。
由光电效应发射出来的电子称为光电子。
图3-1伽马射线与物质的三种作用 (a)光电效应;(b)康普顿效应; (c)电子对效应
和一个负电子 ,这种过程称为电子对效 应,是高能γ射线与物质作用的一种主要方
式。
对于不同的吸收物质和能量区域,每种效应 的相对重要性不同:
• ①对于低能伽马射线和原子序数高的吸收 物质,光电效应占优势;
• ②对于中能伽马射线和原子序数较低的吸 收物质,康普顿效应占优势;
• ③对于高能伽马射线和原子序数高的吸收 物质,电子对效应占优势。
电子或俘获一个轨道电子而发生的转变,
统称为 衰变。
• ③ 跃迁:由 、 衰变产生的子核往
往处于激发态,而后可以通过发射 射线
释放多余的能量而退激到基态的过程称为
跃迁,或 衰变。
• (5)核衰变基本规律
N N0et
• 半衰期:放射性核素因衰变而减少到原来 一半所需的时间,用
T ln 2
第七章 放射性测井
放射性测井(核测井)是测量记录反 映岩石及其孔隙流体和井内介质的核物理 性质的参数,研究井剖面岩层性质、寻找 石油矿藏等的一类测井方法。
§7-1自然伽马测井和自然伽马能谱测井
• 一、伽马测井的核物理基础
• 1、放射性和放射性衰变
• (1)核素和同位素
• 核素:一种核素是指原子核的质子数和
1(.γ3光)子、与康原普子顿的效核应外电子发生非弹性碰撞;
2.γ光子一部分能量转移给外层电子,光子发生 散射,其能量和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3.束缚电子获得能量脱离原子成为反冲电子。
核外电子
原子核
反冲电子
入射光子
θ
散射光子
核外电子 入射光子
原子核
反冲电子 散射光子
γ光子与原子的核外电子发生非弹性 碰撞,一部分能量转移给电子,使它脱离
• (2)半导体探测器 • 半导体探测器的探测介质是半导体材料,
在测井中比较有前途的是高纯锗探测器, 与闪烁探测器比较,主要优点是能量分辨 率高,线性范围宽,但输出幅度小,须在 低温条件加工作。
图3-2 闪烁探测器组成示意图
二、自然伽马测井 自然伽马测井是用伽马射线探测器
测量地层总的自然伽马放射性的强度, 以研究地层性质和寻找放射性矿床的测 井方法。
中子数都相等并处于同一能态的同一类原
子,用下列符号表示:A Z
X
,其中
X
为元素
的符号;Z和A分别表示质子数和质量数,
例如
3 1
H
是一种核素。
同位素:是指几种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
核素统称为该种元素的同位素,例如
1 1
H
、2 1
H

3 1
H,这三种核素都是氢的同位素。
(2)放射性和放射性核素
放射性:原子核自发地放出各种射线的性质
可制造中子源;

• 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它的穿透能
力比 射线强,但电离能力较 射线弱;
• 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它的贯穿能
力最强,但电离能力最弱。 射线能穿透
几十厘米的地层、水泥环、套管和下井仪 器的外壁而被探测仪器接收到,是核测井 的主要探测对象。
(4)放射性衰变 • 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自发地释放出一种粒子
统称为放射性。
放射性核素:能自发地发生衰变,由一种核
变为另一种核的核素称为放射性核素,如
3 1
H
就是放射性核素;
稳定核素:不能自发发生变化的核素就是稳
定核素,例如
1 1
H
、2 1
H
就是稳定核素。
(3)核射线
• 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粒子),它
的穿透能力最低,但电离能力最强。在核测
井中,利用 粒子和某些原子核的相互作用
(5) 射线的衰减规律
• 射线通过吸收物质时,由于发生上述三
种效应,其强度要减弱,穿过吸收物质后 的强度与吸收物质的厚度的关系为:
I I 0 e x
3、 射线的探测
• (1)闪烁探测器 • 闪烁探测器主要有闪烁体、光电倍增管和
电子仪器三部分组成。 • 常用的闪烁体主要有碘化钠(铊)、碘化
铯(铊)和BGO等。
变成另外一种原子核的放射性现象称为放射 性衰变。
• 衰变方式:
① 衰变:原子核自发地发射 粒子
(4 He 核)转变成另一种原子核的放射性现
象称为 衰变。
• 其过程可表示为:

A Z
X
ZA42Y
24He

例如放射性核素钋(210 84
Po
)经过
衰变变成

206 82
Pb
,同时放出
射线。
• ② 衰变:原子核自发地放出负电子、正
【问题2】核测 井利用这些过程怎 样来确定储集层岩 性和孔隙度呢?
储层岩性分析
储层孔隙度计算
主要作用方式 伽马源
电子对效应 康普顿效应 光电效应
地层物质
(2)、光电效应
入射光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光电子
1.γ光子与靶物质原子发生电磁相互作用; 2.γ光子被吸收,能量全部交给内层束缚电子; 3.束缚电子摆脱原子发射出来成为光电子。
从铀(
238 92
U
)开始
经8次α衰变和6次β
衰变,最后生成稳
定核素
206 82
Pb
2、自然伽马测井原理 • (1)铀:铀系中最重要的γ辐射体是214Bi,
原子成为反冲电子,同时光子发生散射, 散射光子的能量和运动方向发生变化,即康 普顿效应。
1.γ光(子4受)到、原电子子核对库效仑应场的作用;
2.γ光子转变为一个正电子和一个负电子,自身消失
核外电子
原子核
正电子
入射光子
负电子
核外电子 入射光子
原子核
正电子
负电子
当γ光子从原子核旁经过时,在原子核 的库仑场作用下,γ光子转换为一个正电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