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资源概况

自然资源概况

“自然资源概况(1)”教学设计(湘教版)
迟金华河北省沧州市第八中学(061000)
摘自《地理教育》2010.10
一、教材分析
“自然资源的概况”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自然资源的特征。

本章是学习、研究人地关系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而本节又是学习中国自然资源的基础。

因此必须使学生对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特征有清晰的认识。

本节课是其中的第一课时,着重介绍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自然资源的四个主要特征。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自然资源的概念,了解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了解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自然资源,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随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变化的;了解自然资源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加深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通过比较分析,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面对我国的资源状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和养成合理利用资源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不均匀性。

难点:自然资源的范畴是不断变化的;自然资源的数量巨大但又是有限的。

四、教学方法
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等。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列举知道的自然资源(越多越好)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多媒体展示几张生活照片)人类的衣、食、住、行和生产离不开土地、阳光、水、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这些都是自然界赐予人类的无价之宝,与人类关系密切。

从本节课开始,我们一起来了解自然资源。

2.小组探究,了解新知
任务一: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主要类型
(1)各小组宣读搜集的各种有关自然资源的概念,指出教室中的实物以及刚才多媒体展示的照片中的物体由哪些自然资源制成。

通过不同的定义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深刻理解定义,掌握自然资源定义的关键词语。

(2)小组间通过比赛方式说出各种自然资源,越多越好,并且相互指出错误。

同时,思考为什么是或者不是,加深对自然资源概念的理解。

(3)提出探究问题:台风、地震、闪电等都具有巨大的能量,它们是不是自然资源,为什么?
(4)各小组把列举的自然资源进行分类,归纳总结自然资源的类型。

(5)完成P54活动题,强化自然资源分类,为后面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任务二:总结自然资源的特征
(1)多媒体展示阅读资料“可燃冰的发现”,讨论未来自然资源的种类。

让学生自由发言,畅想未来新增加的自然资源的种类。

通过资料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概况能力;通过设想未来新增加的自然资源的种类,拓展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通过讨论总结自然资源的特征之一——范围在扩大。

(2)展示地球上水资源的资料,水资源缺乏、水污染等图片以及能源危机的相关新闻报道等,讨论自然资源的特征,并得出结论:人均占有量在减少,总量在减少,人为破坏和污染严重。

结合文字图片提出问题,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节约资源的意识。

教师应引导学生讨论教材P55玲玲和贝贝的观点。

说明任何事物都有利弊,如果化害为利则可能成为自然资源。

拓展思考:如何化害为利(让学生充分思考,不做定性结论),通过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3)多媒体展示我国草原从东至西的景观照片,沙特的自喷油井和我国大庆油田的比较资料。

讨论自然资源的特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得出结论:自然资源质量存在差异。

3.自主学习,拓展延伸
任务一:阅读“我国的矿产资源”,完成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我国既是一个资源大国,又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
(2)我国具有哪些世界优势的矿产、区域优势的矿产、潜在优势的矿产?
(3)我国探明储量不足的矿产以及短缺的矿产有哪些?
任务二:读图3-3中国主要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分布图、图3-4中国主要煤矿、图3-5中国主要金属矿产,完成下列问题
(1)观察分布图,总结我国石油和天然气、煤矿、金属矿产的分布特点。

(2)归纳我国矿产的分布规律。

(3)探究我国矿产资源现状对我国工业发展的影响。

充分利用地图等学习工具,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建立空间观念。

结合分布图,可使学生学习更加直观;讨论题可拓展学生思维;探究问题可扩大学生知识视野,丰富课本知识,强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教育,强调自然资源的课持续利用。

(4)根据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总结自然资源的分布特征(分布不均匀,但有一定规律性)。

展示新闻资料“大庆油田:油越来越少,水越来越多”,总结自然资源的变化规律。

太阳能是一种自然资源,是否具备自然资源的特征?读“中国年太阳辐射量分布图”,对太阳总辐射量单位作出解释,讲解分层设色地图及其含义,了解太阳总辐射量的解读方法。

完成教材P58的活动题。

提示:水和大气都会对太阳辐射有一定影响,自然资源的变化既有人为原因又有自然原因。

对全节知识进行简要概况的综合练习,同时让学生了解地理事物变化的因素是多种多样,在主要因素形成一般规律的同时,次要因素也能导致规律的变异,形成特殊分布。

4.课堂总结,深化提升
运用图片、资料指导学生对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做简单的归纳总结,同时完成图 1.通过练习对全节进行归纳总结,突出重点,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作业:调查沧州市地下水开采现状,分析地下水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小组合作完成)。

通过课外调查进行知识拓展、延伸,培养发散性思维和分析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正确的资源观,加深对自然资源特征的认识。

教学小结:这节课主要采用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教师课前需要准备充分的资料,搜集的资料要有一定的时效性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应提出具有吸引力的问题。

问题要有技巧性、科学性、趣味性,扣人心弦,才能把学生引入枯燥无味的地图和资料中去提取信息。

这节课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资料及相关图片进行分析,然后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出
自然资源的特征,对自然资源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课后反思:通过组织小组合作和探究学习的方式,给学生自我发挥的舞台,让学生真正能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精神,在紧张、快乐中学习。

从学生的表现看,课堂活跃,参与效率高,充分调动了主观能动性,讨论中出现了很多有价值的想法,较好的完成了本节
课的学习,增强了合作意识,真正培养了学习地理所需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同时,促进了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其正确的资源观得到巩固。

定义: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与
什么是自然资源分类: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资源、水资源、
资源、矿产资源、资源等
范围:概念并非一成不变,范围在扩大。

例如,过去认为不
是自然资源的和等,现在也被纳入自然
资源的范围
数量:数目巨大但又有限
质量:在各地区存在差异
自然资源的特征
分布:具有规律性和不均匀性
自然
资源变化: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例如,有的矿产因大量开采而
导致资源数量
概况
总量较大:矿产资源总量约占世界的,仅次于美
国和
相对贫乏: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量
的%,居世界第位
分布规律:北方多煤、铁、;南方多
我国的矿产资源具有世界性优势的矿产:稀土、、锡、锑等
具有区域性优势的矿产:煤、等
储量相对不足的矿产:石油、、铀、等
图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