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承线义县至朝阳段扩能改造工程DK53+160 1-4m框架涵DK53+925 1-2m框架涵顶进施工方案编制:审核:审批: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2016年8月28日目录一、编制目的、原则、适用范围 (1)1.编制目的 (1)2.编制原则 (1)3.适用范围 (1)二、工程概况 (1)1.地理位置及水文情况 (1)2.工程概况 (1)3.施工项目及时间 (1)三、施工方案 (2)1.工作坑 (2)2.滑板及后背梁 (4)3.框构涵钢筋 (6)4.框构涵身砼 (6)5.线路架空支点墩施工 (6)6.应力放散 (6)7.线路加固 (13)8.顶进施工 (17)9、施工现场保证措施 (20)顶进施工方案一、编制目的、原则、适用范围1.编制目的为做好DK53+160、DK53+925框架涵工程2016年顶进施工工作,保证施工生产正常进行,确保既有线行车安全,特制定顶进施工方案。
2.编制原则以人为本,居安思危,统一指挥,防救结合,规范运行,持续改进。
3.适用范围适用于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义朝1标项目经理部管段内DK53+160、DK53+925框架箱涵施工。
二、工程概况1.地理位置及水文情况框架涵位属辽宁省锦州市义县地区,地处中纬度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干燥寒冷期长,春秋季风大,雨量集中,日照充足,四季分明。
境内以低山丘陵地为主。
义县属于半干旱、半干燥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秋季风和日丽,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漫长,多偏北大风。
历年平均降水量为530毫米,全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降水量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0——75%,该时期为义县的雨季、汛期。
地下水位深度3.0-9.0米。
2.工程概况DK53+160 1-4m框架涵为立交兼排洪新建涵,既有涵位于K53+178处,为1-3.4m普通钢筋混凝土板小桥。
既有小桥废弃拆除,移位顶进新涵,新建1-4m框架涵,涵长19.03米,分为两节施工,净高2.8米,板顶最大填土高1.2米,位于i=-3.0‰的坡道及直线上,线路与涵轴正交。
工作坑位于线路右侧,靠近既有线侧基坑开挖放坡系数采用1:1.5,其余采用1:1系数放坡开挖。
顶进施工期间采用D24m施工便梁对既有线加固,加固期间既有线按45km/h限速。
DK53+925 1-2m框架涵为排洪新建涵,既有涵位于DK53+938处,为1-0.8m拱涵。
既有涵废弃拆除,移位顶进新涵,新建1-2m框架涵,涵长14.53米,分为两节施工,净高2.0米,板顶最大填土高1.3米,位于i=0.8‰的坡道及R=1720的缓和曲线上,线路与涵轴正交。
工作坑位于线路右侧,靠近既有线侧基坑开挖放坡系数采用1:1.5,其余采用1:1系数放坡开挖。
顶进施工期间采用D24m施工便梁对既有线加固,加固期间既有线按45km/h 限速。
3.施工项目及时间(1)2016年11月2日,锦承线K53+060~K53+260、K53+825~K54+025区间线路应力放散,D梁支墩施工。
(2)2016年11月3~4日,锦承线K53+060~K53+260、K53+825~K54+025区间线路穿钢枕、架设D梁。
(3)2016年11月5~8日,框架涵顶进、回填路基施工,并施工涵洞间边墙。
线路限速45Km/h。
(4)2016年11月9日,工程车进入区间作业,回填道砟施工。
(5)2016年11月9~10日,拆除D梁、恢复线路、线路整修。
三、施工方案1.工作坑(1)根据设计和现场条件,工作坑设在既有线路的右侧,开挖边线距既有线11m。
工作坑顶边坡采用1:1放坡。
(2)工作坑两侧挖排水沟。
顶进端边坡用砂袋堆码加强防护,在下雨时及时覆盖彩条布防止雨水浸入既有线路基影响边坡稳定性。
(3)工作坑中心线与顶进箱涵中心线一致,工作坑内排水采用集水井,在基坑四角设0.8*1.0m;深度2m的集水井,其余四周部分设0.6*0.6m排水沟,向集水井方向设3%排水坡。
2.滑板及后背梁(1)滑板滑板采用C20砼灌筑,厚25cm。
滑板修筑前在其下部地基上夯填20cm厚的碎石层,并按设计设置地锚梁。
为防止框构在顶进过程中扎头,将滑板做成前高后低的仰坡,坡度为3‰左右。
沿顶入方向,在滑板两侧,距框构身外缘5~10㎝处设置方向墩。
滑板上喷涂3mm厚的石蜡,再铺一层塑料薄膜,以防止框构底板与滑板粘连,减少启动阻力。
(2)后背梁后背梁为C30钢筋砼,在挖好工作坑后与滑板一起施工。
后背梁长6.28m,宽1m,高1.5m。
见下图:3.框构涵钢筋所有主筋必须按质量验收标准的要求进行加工,框架涵身侧墙部位的水平钢筋先间隔绑扎,后随砼浇筑前再逐一绑上。
钢筋拼装前对有焊接接头的钢筋检查每根接头的焊缝有无开焊、变形,如有开焊应用时补焊。
骨架焊接时,不同直径钢筋的中心线应在同一平面上,施焊顺序由中到边对称地向两端进行,先焊骨架下部,后焊骨架上部。
相邻焊缝采用分区对称跳焊,不得顺方向一次焊成,焊渣随焊随敲。
钢筋表面的油渍、漆污和用锤敲击时能剥落的浮皮、铁锈等清除干净,并不得沾有石蜡。
4.框构涵身砼砼由拌合站自供。
涵身分两次浇筑,第一次浇筑到梗肋上30cm处,第二次浇筑边墙和顶板。
自高处向模板内倾卸混凝土时,其自由倾落高度不超过2m,超过2m时通过串筒、溜槽等设施下落,在串筒出料口下面混凝土堆积高度不超过1m。
防止箱身砼因水化热产生裂纹,浇筑完成后应加强洒水养生5.线路架空支点墩施工根据设计图纸便梁基础采用扩大基础,基础平面尺寸2m*3m采用人工挖孔施工,施工期间用3-5-3吊轨梁防护6.应力放散(1)应力放散方法应力发散采用滚筒配合撞轨法。
滚筒配合撞轨方法是指在接近设计锁定轨温的条件下,松开扣件和防爬器,长钢轨下每隔10~15m垫入滚筒,配合以适当撞轨,使长钢轨正常伸缩。
当达到预定锁定轨温,立即取下滚筒,重新锁定线路。
这种放散法优点是放散较彻底,均匀性好,可以较准确的确定锁定轨温。
(2)应力放散步骤①进行现场调查,特别注意锁定轨温是否有变化,线路是否有爬行,轨缝有无不正常变化等情况。
②确定放散轨温及放散方法,计算放散量、缓冲区预留轨缝、锯轨量。
③准备机具,组织施工,消除阻止钢轨移动的障碍物,做好放散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④设置临时观测点,随时掌握长钢轨的应力放散情况。
通常100m设置一个观测点。
⑤放散时按规定设好防护信号,封锁线路,在缓冲区换入预先锯好的短轨,匀好轨缝。
轨缝大于50mm者插入小轨头,容许列车慢行通过。
⑥放散时,顺列车方向的无缝线路始端伸缩区防爬器不动,松开始端固定区正向防爬器。
待通过列车,钢轨移动后,再松开终点固定区和伸缩区的正反向防爬器,混凝土轨枕地段也按此顺序松开扣件,以便满足放散均匀的要求。
⑦通常应在实际放散量较计划值小5~10mm时,即锁定线路,因此时扣件及防爬设备尚不密贴,通过几次列车后,还将稍有伸长。
通过第一次列车后可再次上紧扣件及防爬器,并在次日锁定轨温范围内再最后全面上紧一次。
⑧放散时如发现长轨前一段伸缩量大,后一段即靠锁定端方向不动或伸缩量很小的现象,则可适当地将前一段的一部分正反防爬器打紧,并检查、清除影响钢轨放散的障碍。
如这样还放散不出来,可用木锤敲击钢轨或撞轨的方法加速钢轨的伸缩。
(3)应力放散注意事项①放散要考虑线路爬行导致锁定轨温的变化值。
②历年断轨后焊复时断裂缝未取出者应加入总放散量之中。
③以长度控制放散,可以适当提高轨温5℃~10℃,以便于克服扣件阻力,如气温偏低可变更施工计划。
④放散工作要结合根治病害,如解决长钢轨接头相错等病害。
⑤注意安全。
在慢行作业施工中,松扣件,禁止松开过多,以防施工中胀轨跑道。
⑥应力放散符合设计规定后,应按实际锁定轨温修改有关技术资料,修正位移观测标记。
(4)应力放散施工①人员要求及机具设备人员要求:机具设备:②作业程序及流程:设置防护→复拧放散前后各50m线路扣件→封锁时,卸下全部扣件→切轨→轨底垫入滚筒→撞轨(拉伸)→抽出滚筒,丈量轨距、整正胶垫、涂油、上紧扣件→焊接、打磨、探伤→全面复拧扣件,检查线路→撤除防护→放行列车→重新油漆位移观测桩上的标记及长轨资料。
⑴施工准备封锁前将电容螺栓松开,提前对需要方枕地段进行调查并方枕做好标记、编号。
每50~100m在轨底划一标志作为位移观测点,并按放散方向的顺序编号。
做好现场分工标记,扣件松紧标记以及安放滚筒、撞轨器放置位置等相关标记。
放散前调查长轨长度,原锁定轨温、配轨及轨缝情况,绝缘接头与信号机相对位置,道口、桥梁状况,施工范围内有无影响钢轨伸缩的障碍。
根据设计要求准确丈量出锯轨长度并做好标记。
工具、材料运到指定位置。
⑵封锁点内作业封锁命令下达后,按规定设置施工防护,联系确认接触网停电,并按规定设置70㎟连接导线。
重型轨道车根据施工需要,进入封锁线路,运行至指定位置。
卸下全部扣件,按设计要求准确丈量出锯轨长度切轨。
放置滚筒:长轨每隔10~12根轨枕,轨底垫入滚筒.撞轨(拉伸):测量各位移观测的位移量,当位移量与计算值一致时停止,并注意留出焊缝。
抽出滚筒,改正轨距、整正胶垫、涂油、上扣件。
焊件、打磨、探伤。
全面复拧扣件至规定扭力矩,检查线路。
撤除防护,放行列车。
重新油漆位移观测桩上的标记及长轨资料。
⑶开通后作业现场防护员按规定接车,在首次列车通过后,及时组织人员全面检查线路,即使消灭几何尺寸偏差,必要时派人添乘机车检查,并做好记录。
⑷作业质量长轨条总放散量达到计算放散量数值,且沿钢轨全长放散量均匀,确定锁定轨温准确。
轨枕间距均匀,允许速度大于160㎞/h的路线,铝热焊缝距轨枕边不得小于100mm其他线路不得小于40mm。
轨距、扣件螺栓扭力矩符合《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要求。
爬设备安装齐全,作用良好。
位移观测桩齐全。
标志准确、明显。
其他由于施工作业造成的轨道几何尺寸偏差,应符合《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要求。
③节点时分控制④施工作业控制及安全注意事项所有参加施工人员上道前必须进行安全教育,了解施工程序,交清安全注意事项。
施工前施工负责人必须给工长、带班人员讲解施工程序、施工步骤、安全注意事项、应急处理预案。
施工前一天必须和车站联系商讨具体的轨道车编组及进出施工地段,电务、供电配合,工地联系等具体事宜。
对影响施工作业的电务和信号电缆,要提前通知相关部门进行配合,过轨电缆必须提前探明,并标记清楚。
使用起拨道机、撬棍、拉伸器、撞轨器等机具作业时必须轻拿轻放,听从工班负责人统一指挥,动作协调一致,防止伤人。
起道机必须统一指挥,同起同落,严重打快机落轨。
施工所使用的液压起拨道机、发电机具、拉伸设备等机具,施工前必须检查调试,确保使用良好,所有机具严禁带病作业。
严格按规定设置施工防护,慢行里程必须和施工调度命令一致。
驻站联络员必须加强同施工负责人及现场、远端防护员的联系,及时通报列车运行情况以及向施工负责人准确传达施工封锁、开通命令、执行密码联控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