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运用基础4-1
(2)一般事故:重伤1~2人;或轻伤3人及3人以上;或财产损失折款1000元以上不足3万元的事故。
(3)重大事故:
(4)特大事故
按事故性质划分:(1)非责任事故
(2)有责任事故
(3)责任事故
2.道路交通事故构成要素
(1)车辆
(2)在道路上
(3)在通行中
(4)发生事态
(5)造成事故的原因是人为的
(6)后果
5.车表允许误差范围+20﹪~-5﹪
6.车辆外观应整洁,各零部件应完好,连接紧固,无缺损;车体应州整,外缘左右对称部位高度差不得大于40mm
7.车辆直线行驶时,其前后轴的中心的连线与行驶轨迹的中心线应一致
8.汽车列车和轮式拖拉机组在平坦、干燥的路面上直线行驶时,被牵引的车辆不得有明显的偏摆。
二.发动机的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三.转向系的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1.转向盘应转动灵活、操作轻便、无阻滞现象
2.转向轮转向后应有自动回正能力
3.转向盘的最大自由转动量应服从中间位置向左或向右的转角;最大设计车速大雨或等于100公里的机动车不得大于10°,最大设计车速小于100公里的机动车不得大于15°(三轮农用车除外)
4.在平坦、硬实、干燥和清洁的道路上行驶时不得跑偏,其转向盘不得有摆震、路感不灵或其他异常现象
新课导入:上一章我们主要学习了有关汽车排放及噪声的控制,这一节我们要学习汽车的安全和使用,掌握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二部分:讲授新课
第六章 汽车安全使用与管理
交通运输的重要性
第一节 道路交通事故概述
一. 交通事故的定义
二.交通事故的分类和构成事故的要素
1.分类:
按后果分(1)轻微事故:指一次交通事故造成轻伤1~2人,或直接经济损失机动车折损1000元以下,非机动车折款不足200元的事故。
1971年开始1~9、A~Z位一个周期,依次…其中I、O、Q不能使用
2.侧倾稳定角:车辆在空载、静态下,向左侧或右侧倾斜最大侧倾稳定角。如表8-2
3.在发动机运转及停车时,水箱、水泵、缸体、缸盖、暖风装置及所有连接部位不得有明显渗漏水现象。
4.机动车连续行驶距离不小于10公里,停车5分钟后观察,不得有明显渗漏油现象。
(3)发动机型号标志
发动机型号应打印在(或铸处)在气缸体易见部位;
出厂编号应打印在气缸体易见且易拓印部位,在出厂编号的两端应打印起止标志;
(4)整车型号与出厂编号标志
应打印在车加上、或车身上且易于拓印的部位;型号在前、出厂编号在后、两端有起止标记。
另外,车辆识别代号(VIN)的含义:是制造厂为了识别而给一辆车制定的一组定码,共17位,它由三部分组成
一.整车条件
1.车辆标志
在验车时车辆管理部门需检查的项目,
(1)商标或厂标
指在车身前部外表面的易见部位上应至少装置一个能永久保持的商标或厂标,在车身外表面的易见部位上应装置能识别车型的标志。
(2)产品标牌
产品标牌应固定在一个明显的、不受更换部件影响且能永久保持的位置,其具体位置应在产品说明书中指明。(一般在驾驶室内)
b.组织全国统一的交通管理指挥机构,完善交通管理体制,统一规划,协调工作。
c.加强驾驶人员的训练和管理,开展并强化交通安全教育,普及交通安全知识。
d.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实现交通管理技术的现代化。
第二节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1998、1、1起至行的GB7258-199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中规定的
九. 汽车安全防护装置符合运行条件
十. 其他的安全技术条件
第三部分 本章小结
1、掌握汽车行驶的基本要求
2、了解汽车相关法规
第四部分 课后复习思考题
作业内容:汽车安全行驶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教学后记
5.在平坦、硬实、干燥和清洁的水泥或沥青路面上,以10km/h的速度在5s之内沿螺旋线从直线行驶过渡到直径为24m的圆周行驶,是驾驭方向盘外援的最大且乡里不得大于245N。
6.最小转弯直径(以外轮轨迹中心线计)不得大于24米,当转弯直径为24米时前转向轴和末轴的内轮差(以两内轮轨迹中心线计)不得大于3。5米
7.前轮定位值应规定标准;前轮的侧滑量不得超过5m/km
8.转向节及臂、转向横、直拉杆及球销应无裂纹和损伤,并且球销不得松旷。维修时,横直拉杆不得拼焊。
四.制动系的行驶安全技术条件
五.照明信号装置和其他电气设备的运行安全条件
六.行驶系的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七. 传动系的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八. 车身的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2.车辆的原因
车辆本身技术状况不良引起,后果一般较严重,主要包括:
(1)制动失灵
(2)机件失灵:如方向、传动、行驶系统等的机件失灵;轮胎失灵——有可能是带病车;也有可能是在使用过程中达到疲劳极限所至。
(3)车辆装载问题——
3.道路和环境的原因——在某些情况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1)道路:道路线形几何要素不合理
章节名称
第六章汽车运行安全
第一节 道路交通事故概述第二节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授 课安 排
授 课
时 数
2
授 课时 间
授 课
方 法讲授授 课 教 具源自多媒体课件教学目的
了解汽车道路交通管理的法规。
掌握汽车行驶的基本要求。
教学重点
汽车行驶的基本要求。
教 学
难 点
汽车行驶的基本要求。
第一部分:
知识复习:汽车排气净化的措施。
三.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
1.人的原因
人——交通事故的制造者;
交通事故的受害者;
交通安全的主体;——机动车驾驶员或行人、非机动车驾驶者
(1)自身的生理、心理状态不符合交通安全的要求;——如驾驶员思想麻痹
(2)自身违章行走、违章操作、违章装载、违章行驶等;——如驾驶员违章驾驶
(3)对他人的交通动态及道路变化、气候变化、车况变化观察疏忽或措施不当等;——如驾驶员操作失误。
道路状况不良影响车轮与路面之间的附着系数
道路尺寸不能满足车辆正常通行
(2)环境:交通流量大——导致交通事故
交通流量小——导致交通事故(车速过快)
四.道路交通事故的危害和预防
1.我国交通环境现状及危害:
车多,交通设施不完善,人车混行,交通拥挤,驾驶员素质差,等等导致交通事故年年递增,
给国家和人民群众造成危害,即政治上给国家造成影响,经济上造成巨大损失,给驾驶员和受害者及其家属在精神上造成巨大的痛苦。
2.预防:从两个方面考虑
(1)道路环境和汽车性能方面
a.兴建有完善安全设施的新型公路,改建、扩建现有公路,增设各种安全防护设施。
b.改进车辆结构性能,防止车辆因设计和制造上的缺陷而导致事故
c.加强车辆安全性能的检验和维护工作,“三检”
(2)在管理方面措施
a.制定完善的交通法规,强调法制,按国家统一的法规和条例维持正常的交通秩序。
1.发动机应动力性能良好,运转平稳,怠数稳定,无异响,机油压力正常。发动机功率不得低于原标定功率的75﹪
2.发动机应有良好的启动性能。汽车发动机应有驾驶员在座位上启动
3.发动机不得有回火、放炮的现象
4.柴油机停机装置必须灵活有效
5.发动机电或、燃料供给、润滑、冷却和排气等系统的机件应齐全,性能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