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
摘要:如何落实教育部制订的课程改革方案,是高中语文教育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高中语文教学改革课堂教学不断探索,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探讨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新的教学方法,是摆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从新课改的标准出发,探讨了相关的教育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新课改
语文这门课程能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操、文化素养,培养文学鉴赏能力,等等,这是语文课与其他课程不同之。
因此,语文课在育人上有它独特的
优势,所以语文教学尤显重要。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
兴趣能激发灵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但如何组织丰富的感性材料和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是引导学生积极探求语文知识的重要一环。
高中语文老师需要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唤起学生求知欲的情景,使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积极思考问题,从而探求新知识。
教师要通过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例如: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之美称的诗歌,由于很多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不是很强,难免在学习诗歌时产生抵触情绪。
《沁园春·长沙》这首诗词作者足毛泽东,首先对毛泽东对诗词的爱好进行介绍,毛泽东的一生,不仅在临窗伏案时,就是在戎马倥偬之间也不断地默诵吟哦,写诗作词。
据中南海毛泽东图书管
理员统计,毛泽东生前认真批注、圈画过的诗词总计在1590首以上,一般性翻阅、欣赏的至少在2000首以上,凭记忆手书的有117首,其中有许多长篇叙事诗。
泱泱诗国的文化甘露,浸润、哺育了毛泽东这位诗风雄奇的伟大诗人。
毛泽东不仅鉴赏古诗词,而且也挥笔创作多首诗词,并自成一家。
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教师可这样把学生引入课本的诗词,让他们感受到文章中那凝练铿锵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感受到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领会诗歌深远优美的意境。
教师通过创设情景。
可使得学生兴趣提高,积极主动投入学习,达到教学效果。
二、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语文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所以这就要求老师上课时语言要准确,逻辑性强,简炼生动,有趣味。
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努力以美的教学语言去感染学生。
课堂上要一语道破,揭示实质,否则会使学生印象模糊,不能很好地领会教师所讲内容,甚至造成错误理解。
因此要求语言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艺术性。
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体现最为明显的为写作部分。
写作中的要求,以及写作的过程,怎样搜集材料、怎样构思、怎样布局谋篇、怎样加工修改,这些都需要思维能力的培养。
例如,新概念作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新概念体察功能有:新思维,即创造性、发散型思维,打破旧观念、旧规范的束缚,打破僵化保守,无拘无束;新表达,即不受题材、体裁限制,使用属于自己的充满个性的语言。
新概念作文这个平台培养了大批年轻有名的作家。
这
些都是我们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所追求的,也是应该培养的。
三、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语文运用能力,包括字词的掌握、句子的理解、词语的选择、文意的把握,就是在阅读这一块有信息筛选,品味语言。
语文不仅是一门工具学科,而且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文学科主要帮助学生掌握语文这种工具进行社会交际。
衡量一个人是否掌握语言工具的主要标志,不是看他对这种工具的理解,而是看他是否能够运用。
语文这门学科教学的目的任务就是要让学生能够读得懂,听得懂,能够说,能够写,也就是运用这种工具进行交际。
用教学大纲的语言来说,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例如,在语文学习中要分析文章,“分析文章”是一种专门的技能,它包括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段落结构、人物形象、写作特点以及追词造句、布局谋篇方面的特点等等。
这种技能在一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当然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有很大程度是和老师的教学语言能力相挂钩。
教师也必须在课堂上要用自己的语言把书本上的东西精要地表达出来,有发挥,有删节,有声色,有含蓄,学生能从你的语言、姿态、眼神的变化中领会此中真意。
这样的教学,不仅对学生起到了示范的作用,也加深了学生对教材的理解。
教师课堂讲话水平的高低,与对教材领会的深浅有关,与思想水平、业务能力、实践经验有关,与是否坚持不懈地进行口头表达训练有关,语文教师要作多方面的努力,历练课堂讲话能力,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
四、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将《实话实说》引人语文课堂
教学的核心是教学生学会怎么学,而不是怎么教。
然这里边有一个怎么教学生学会的问题。
但其实质是一样的,即在课堂上。
教师只能是起主导作用。
而学生才是语文学习真正的主人。
由此,不难想到崔永元主持的《实话实说》栏目。
笔者认为,将《实话实说》引入语文课堂不失为是处理好课堂上师生关系的好的教学模式。
在课堂上。
营造民主宽松的氛围,给学生提供自由发表自己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敢说敢讲,与到课堂的集体学习中来最大限度地挖掘出他们的潜能。
与教师一起研究教学内容。
明确任务,共同练习。
而教师则只需要像主持人那样穿针引线。
由主讲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平等的对话者鼓励学生多维思考,大胆质疑从真正意义上使学生思有所悟,学有所成。
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更是一门艺术。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只要我们踏实勤奋,不断探索和实践,就一定能够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效果,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语文教育教学也不是立竿见影的,它需要在长期的教学中积累经验,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是符合新课改的总体要求。
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灵活的使用教材,力求将提高学生语言的阅读、欣赏、运用能力。
让学生在学习中
能自主的探索、创新学习过程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才能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聂永胜.浅谈新课改下高中语文的教学策略.神州.2011,(12)
[2]张江平.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探讨.成功(教育版).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