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咏雪》原文及译文

《咏雪》原文及译文

《咏雪》原文及译文篇一:咏雪原文及翻译小编寄语:雪让人的感觉只有一个字:冷。

大地一片银白,一片洁净,而雪花仍如柳絮,如棉花,如鹅毛从天空飘飘洒洒。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古人对于雪的赞美。

咏雪全文阅读:出处或作者:世说新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全文翻译: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篇二:《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译文及注释(刘义庆)咏雪(刘义庆)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刘义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咏雪》: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

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

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注释】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内集:家庭聚会。

)与儿女讲论文义(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俄而雪骤(俄而雪骤:一会儿雪越下越大了。

俄而:一会儿。

骤:急,大。

)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期日中(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日中:正午时分。

)太丘舍去(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去后乃至(乃至:(友人)才到。

乃:才。

)尊君在不(尊君在不:你爸爸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不:通“否”。

)相委而去(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委:丢下、舍弃。

去:离开。

)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下车引之(引:拉。

)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

)【文学常识】刘义庆,南朝宋人。

《世说新语》是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课文分析】《咏雪》:文章交代咏雪的背景只用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下面接着写主要事件──咏雪。

其实是主讲人出题考听众。

主讲人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答案可能不少,但作者只录下了两个:一个是谢朗说的“撒盐空中差可拟”;另一个是谢道韫说的“未若柳絮因风起”。

主讲人对这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

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陈太丘与友期》这一则被编入书中“方正”一门。

“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的品格。

本文记陈纪和来客的对话。

先交代对话的背景,“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不守信约的是客人,而不是陈太丘;“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既至而不见太丘,这是客人发“怒”的原因;陈纪其时正“门外戏”,故与客相遇,这是对话的由来,也交代了对话的地点。

对话可分两层:前一层属于信息交流性质,作铺垫用;后一层是对话的主要内容,写客人得知太丘已经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陈纪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而辞严,逼得对方无言可答。

结尾是:客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但陈纪“入门不顾”。

问题研究:1.《咏雪》中两个比喻哪个更好?有一种意见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西风颂》),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干什么呢?谁也不知道。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

“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2.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也有不同解释: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②“笑”前喻,“乐”后喻;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3.《陈太丘与友期》何以不入“夙惠”门?“夙惠”门是《世说新语》36门中的第12门,专记聪敏儿童的故事。

这一则记陈纪七岁时的故事,也表现了他的聪敏,但主要是写他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无礼”二语为全篇核心,可见作者的意图是借陈纪的责客语,从反面来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所以还是放在“方正”门内为好。

4.故事的结尾亦有争议。

有人认为客人既已认错,陈纪就应当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

这是否也应算作“无礼”?我们不赞同这个说法,对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应如此求全责备。

【课后练习】一、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这两篇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1.《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参考答案:第一问是开放性的,答案可从“融洽”“欢快”“轻松”中任选一两个。

第二问:“儿女”: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2.《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第一问是常识性的,有这类常识,读文言文才不至于弄错人称。

“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您”。

“尊君”“家君”的用法见课文注释。

第二问见“问题研究”。

)篇三:《世说新语两则》原文、译文、作者简介、习题及答案世说新语两则原文《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咏雪》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她就是谢太傅的长兄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本文通过写咏雪,表现了谢道韫的聪明智慧,才华出众.《陈太丘与友期》译文陈太丘跟一个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

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

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字词解释作者简介刘义庆(403—444),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南朝宋文学家。

宋武帝刘裕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继于叔父临川王刘道规,袭封临川王,征为侍中。

文帝时,转散骑常侍、秘书监,徙度支尚书,迁丹阳尹,加辅国将军。

后任尚书左仆射,加中书令,出为荆州刺史,再转任南兖州刺史,加开府仪同三司。

后因疾还京,卒年四十一,谥康王。

〔一〕京尹时期15-30刘义庆15岁一路来平步青云,其中任秘书监一职,掌管国家的图书著作,有机会接触与博览皇家的典籍,对《世说新语》的编撰奠定良好的基础,7岁升任尚书左朴射〔相当于副宰相〕,位极人臣,但他的伯父刘裕首开篡杀之风,使得宗室间互相残杀。

因此刘义庆也惧有不测之祸,29岁便乞求外调,解除左朴射一职。

〔二〕荆州时期30-37刘义庆担任荆州刺史,颇有政绩。

荆州地广兵强,是长江上游的重镇,在此过了8年安定的生活。

〔三〕江南时期37-42刘义庆担任江州刺史与南衮州刺史,38岁开始编撰《世说新语》,与当时的文人、僧人往来频繁。

于42岁病逝于京师。

刘义庆是个「为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的人,称得上是文人政治家。

一生虽历任要职,但政绩却乏善可陈,除了本身个性不热衷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愿意卷入刘宋皇室的权力斗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