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流动的画

流动的画

第四单元祖国1.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逐渐感受诗的内涵,了解祖国,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同时树立起努力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3.学习查找难检字。

4.学生自主识字19个,学习写字17个。

教学重点:1.感受诗的内涵,了解祖国,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起努力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

2.学生自主识字19个,学习写字17个。

教学难点:学习查找难检字。

流动的画《流动的画》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这首儿歌主要讲“我”坐在火车的车窗边看到窗外的风景随着火车开动而“动”起来,更加美丽,禁不住发出赞叹,并且在妈妈的帮助下以实际行动爱护它的事。

小诗既充满了款款深情,又蕴藏着浓浓情趣。

它文质兼美,语言生动形象,读起来琅琅上口,非常适合学生的口味。

1、通过“我”坐在车窗边观赏祖国“流动的画”,激发热爱祖国的感情,树立用实际行动爱护它的意识。

2、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逐渐感受诗的内涵,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3、学会本课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19个字,会写9个字。

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流动的画”指的是祖国的景色美丽如画。

难点:理解“祖国的画中,还有个懂事的娃娃!”这句话的意思。

教案一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师:同学们,你们坐过火车吗?在火车上你们都看到过什么? (生发言)今天我们就和小朋友一起登上火车,去看一幅流动的画。

(板书课题)[利用谈话,让学生结合亲身的体验来谈感受,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中,使生活积累与文本之间搭上一座互相沟通的桥梁,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提什么问题呢?3、学生提问。

4、师: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幅“流动的画”,一起去寻找大家的问题的答案。

二、整体感知,读准字音1、自由读课文。

要求把预习中画出的生字读一读,看看都认识了没有。

2、小声读读课文,告诉老师你知道了什么?三、自主识字1、请同学回忆学过的识字方法。

(学生回忆学过的识字方法并交流)2、用小黑板出示文中的生字新词,请同学们观察这排字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你喜欢说哪一个就说哪一个。

(观察思考后,说一说自己是用什么识字方法来记住这些字的。

)3、这里有两个难字:“梭”“橘”,谁能想出记住它的办法?4、认识“忽”“弄”,前面我们认识的那些字都是左右结构的,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注意“弄”字的读音。

(指名读) [让学生在自我探究中识字,总结识字方法,学会自主识字。

]四、学习课文第一小节:(1)、轻声读第一小节,提出不懂的问题。

(2)、请明白的学生说一说,互相补充。

(3)、师:这幅画中都“画”了哪些美丽的景色呢?(生边回答,师边板书:小河、山腰、汽车、鲜花、水库、人家……)【1】、指名读后六句话。

想一想:这六句话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为什么?(赞美的语气)【2】、师配乐范读,生想象祖国的美景。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3】、理解“水库好似明镜”的意思,“好似”能用什么词语代替?你能用它说个句子吗?(4)、续写“画中景”。

【1】、师:祖国的美丽景色数也数不完,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想一想,还能观赏到什么景色?(师可出示图片进行引导想象。

)【2】、学生充分的说。

五、指导书写:流、往、似、扔、忽、然(先让学生在小组里探讨这些字的结构、笔画笔顺、互相提醒哪一笔容易错或容易忽略等;再由小组代表发言,进行大组交流,最后由老师着情指导)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火车读生字卡片,并给生字朋友组词或说个句子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流动的画》这篇课文,还重点学习了第一小节,知道了这流动的画指的是祖国美丽的景色。

同时还认识了许多生字朋友。

现在老师开来了一列火车,满载着我们刚刚认识的新朋友,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读对了,小火车就会继续前进。

(开火车读词语)2、齐读课文第一小节师:大家能把词语读得这么好,那课文读得怎么样呢?请大家一起读读第一小节,要求读时要有一定的语气,语音要准确。

二、学习课文第二小节:1、师:面对这样一幅幅美丽的景色,你会怎么做,文里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赶快读读课文第二小节,你就知道了。

2、读了第二小节,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发言)3、师: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同学吗?(生质疑)如:是什么使我意识到不能往“画”里扔垃圾?为什么说“祖国的画中,还有一个懂事的娃娃?”……4、“哦,妈妈,我知道啦!窗外是祖国的画,千万不能弄脏它!”应该读出怎样的心情呢?妈妈的话应怎样读呢?(指名读)同桌读读看——听录音范读(生评议)——指名读。

5、师生分角色合作读本小节。

(男生读“我”的话,女生读妈妈的话,老师读叙述的部分。

)[让学生充分的读文,在读中理解课文的内涵,在问题的碰撞中受到环保教育,激发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感情。

]三、延伸拓展1.师:是呀,祖国美丽如画,我们的校园也美丽如画,我们应该用什么实际行动做个“懂事的娃娃”呢?当你外出旅游时,你是怎么做的?2、学生发言3、师小结:今天我们登上火车去看了一幅流动的画,祖国的山山水水这么美,我们都要用我们的行动去热爱她,保护她,用我们的双手绘出祖国更绚丽多彩的图画。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由课内拓展到课外,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发挥语文学习的导向功能,给学生以正确的价值导向。

]四、指导书写1、书写生字;道、弄、脸(由学生在小组内自行观察,互相提醒,教师着情指导。

)2、给文中的“四会字”口头扩词五、作业设计: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用“好似”、“忽然”练习写一句话。

小河弯弯曲曲山腰飘着白纱汽车往来穿梭(祖国)路边开满鲜花↓水库好似明镜不能弄脏山坡点点人家(热爱、保护)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了三个理念:一是让学生自主识字,在探究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成为学习的主人;二是遵循课标的要求,坚持多读少讲,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朗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感知课文的内涵;三是注重生生互动,你问我答,互相学习,促进共同发展。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更多了解祖国,体会祖国的山河美丽如画,树立爱护、保护的意识,培养了爱国情感。

从学习情况来看,二年级孩子的学习任务还是以识字为主,所以在识字、写字环节中花较多的时间,从学生的作业来看,识字教学还是比较扎实的。

本堂课中,学生学习的热情挺高的,课堂很活跃,基本达到了预计的目标。

但学生对有感情、有语气地朗读课文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今后需多加训练。

教案二图片,词卡,多媒体课件一、情境导入,初识课题。

1、同学们,你们出去旅游坐过火车吗?(生:坐过)“呜——”火车鸣笛的声音。

师:听,这是什么声音?(生:火车声)这时出现火车画面。

师:同学们快坐好,我们今天将乘坐这列火车进行一次快乐的旅行。

(实际为组织教学。

)2、师:火车开了!同学们快看!(给学生放流动的画面。

)看完后师生共同小结:这真是一幅流动的画。

二、指导书写。

1、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诗歌“流动的画”,(屏幕课题)“流动”是这节课需要学习写的词,请同学们跟老师书空课题。

(“流”字用红笔写。

)读课题,指“流”字问:你怎么记住这个字的?(点拨学生:用部首帮助理解这个字的意思,然后记住它,这真是一个好方法。

)指导:写这个字的时候注意不丢:点。

老师板书。

(学生练习)2、“动”请你观察,怎么才能将字写漂亮?书写动3、请你们观察,怎么写才能将这两个字写漂亮?4、学生书写,学生写字,评价。

(把学生的字展示)5、展示学生作品,然后补充完整过渡: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这到底是一幅什么样的画。

三、感知课文,自主识字。

1、打开书20页,读全文,看看和小作者一起看到了什么。

遇见不认识的字,借助课后识字表的拼音争取读正确。

2、谁想读课文?其他同学听他读音是否正确,一会儿来评价。

3、同桌互读课文,互相评价,如果他能做到读正确,并比较流利,就奖励红星给他。

4、男女生分小节读,想一想和作者一起看到了哪些景色?四、朗读课文,识词记字。

(一)1、学生汇报都看到了哪些景色,老师板书简笔画。

我们和小作者一起看到的景色在课文的哪一小节?(第一小节)找找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2、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

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加深对字词的理解,指导学生朗读,引导学生积累运用词语。

(注:以下顺序并非上课时的顺序,是将处理方式备出,上课时根据学生情况灵活调整。

)*小河弯弯曲曲。

想见过的小河什么样子,再读这句话。

想想还有什么是弯弯曲曲的,你能用这个词说句话吗?*山腰飘着白纱。

A、读词语:山腰,白纱B、请同学把词贴到黑板上,和图对应。

C、“山腰”引导学生贴到山的中部,结合人身体部位“腰”,来理解这个词;用“月字旁”来帮助记这个字。

(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记字)D、想象:青青的山,绿绿的树,山腰上绕着朵朵白云,美吗?试着读出来。

*汽车往来穿梭。

这句话中你认为哪个字最难记?“梭”——课件演示什么是梭子以及梭子是如何织布的。

(可见突破学生理解的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汽车如何在公路上跑,理解往来穿梭。

读出感受。

*路边开满鲜花。

在板书上贴上剪好的花草图,请学生把鲜花这个词语贴上。

请学生判断“鲜”的部首。

(鲜的部首是个难点,学生不易判断,教师该点拨的要点拨。

)(查字典)*水库好似明镜。

出示图,直观感受,问:还可以说“水库好_明镜。

”(用换词的方法理解好似。

)*山坡点点人家。

人家在哪?学生在图中找,老师顺势贴出:山坡,这个词语。

指导学生看图理解:这几户没,那几户,离得很远。

读出感受。

(必要时,这句老师可以范读。

)3、我们从第一小节的景色描写中,仿佛和小作者在火车上看到的一幅“流动的画”。

(再次点题)你能试着用“流动”说一句话吗?(在理解流动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积累运用的意识。

)4、请你们带着感情,再读书中对这幅画的描写。

5、这幅流动的画真是太美了!板书:美6、背诵喜欢的诗句,配乐。

7、发散思维:武老师,在暑假去了西藏,乘坐火车沿着青藏铁路驶向拉萨,沿途我也看到了一幅流动的画,你们看……(牦牛山野遍地、梯田层层叠叠、雪山高耸入云、牧民悠闲自得)这流动的画中都有什么?8、这么多写也写不完,怎么办呢?你们从书上找一找,仔细想一想,就可以找到它。

(省略号)9、再来读第一小节,感受祖国大地的美丽。

(同学们读得多投入阿,有的还带有表情,有的还加上动作。

现在让我们带着这份美丽的心情读一读第一小节。

)(二)1、过渡:小作者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是怎样想的呢?谁来读读第二小节。

2、大屏幕出示第二小节,指名读,提示学生注意变红的字的读音。

(忽然,扔出,弄脏,脸颊,都是比较容易读不准的,点红让学生注意读音,如果学生又读不正确的,及时指正。

)3、再读读这小节,想:为什么妈妈夸我是个懂事的孩子?(渗透环保意识)4、理解“脸颊”。

5、师:这个小作者如此懂事,所以微笑浮上了妈妈的“脸颊”——贴词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