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处理微生物学课件-6

水处理微生物学课件-6



二、细菌的生长曲线
将少量菌种接种在适 当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 隔一定时间取样,计算菌 数,以菌数的对数为纵坐 标,生长时间为横坐标作 图。
典型生长曲线 细分:停滞期(适应期)、加速期、对数期、减速期、静止期、衰 亡期 粗分:停滞期(适应期)、对数期、静止期、衰亡期。
典型生长曲线,只适用于单细胞微生物如细菌和酵母菌,对于 丝状生长的真菌或放线菌,只能获得非典型的生长曲线
在连续培养中,微生物的生长状态和规律与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批培养不同,往往是处在相当于分批培养中生长曲
线的某一生长阶段。 如:废水生物处理的连续运行过程中,活性污 泥中的微生物处在相当于分批培养生长曲线的生长 阶段:加速期或对数期,或静止期或衰亡期。
四、细菌生长曲线在废水生物处理中的应用
在废水生物处理的连续运行过程中,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 只是处于间歇培养曲线的某一生长阶段。
为什么常规活性污泥法不利用对数期而用静止期微生物?

对数期细菌代谢活力强,可大量去除有机物,但是要 求进水符合高,同时出水符合也高,达不到排放标准 对数期细菌生长繁殖快,粘液层或荚膜尚未形成,同 时运动活跃,不易凝聚成菌胶团,沉淀性能差 静止期细菌代谢活力也较强 最主要特征:形成粘液层或荚膜


1、 生理指标法
微生物的生理指标,如呼吸强度,耗氧量、酶活性、 生物热等与其群体的规模成正相关。 样品中微生物数量多或生长旺盛,这些指标愈明显, 因此可以借助特定的仪器如瓦勃氏呼吸仪、微量量 热计等设备来测定相应的指标。
常用于对微生物的快速鉴定与检测
2、计数器计数法
缺点: 不能区分死菌与活菌; 不适于对运动细菌的计数; 需要相对高的细菌浓度; 个体小的细菌在显微镜下难以观察;
分离方法
平皿划线法 稀释倒平皿法
应用范围
方法简便,多用于分离细菌 即可定性,又可定量,用途广泛
单细胞挑取法
利用选择培养基法
局限于高度专业化的科学研究
适用于分离某些生理类型较特殊 的微生物
三、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测定方法
直接法 测体积 称干重
测生长量
含氮量 间接法 生理指标法
(耗氧量,酶活性等)
计数器计数法 直接法 电子计数器计数法 涂片染色法 测微生物数目 液体稀释法 间接法 平板菌落计数法 比浊法
各种微生物对不同的化学试剂、染料、抗生素等具有不
同的抵抗能力,利用这些特性可配制合适某种微生物而限 制其它微生物生长的选择培养基,用它来培养微生物以获 得纯培养。
另外,还可以将样品预处理,消除不希望分离到的微生
物。如加温杀死营养菌体而保留芽孢,过滤去除丝状菌体 而保留单孢子。
微生物纯培养分离方法的比较
2.恒化连续培养
维持反应器中营养物质浓度基本不变的连续培养方式。
设备:恒化器
是一种以恒定流速进水,以相同速率流出代谢产物,使细
菌始终在低于其最高生长速率条 件下进行生长繁殖的一种 连续培养装置。 通过控制某一种营养物的 浓度,使其始终成为生长 限制因子的条件下达到的。
3.连续培养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群体的生长


2.世代时间
(1)概念 细菌两次细胞分裂的时间间隔。 (2)影响 正常情况下,世代时间稳定 世代时间受培养环境的影响。 不同的微生物,生长繁殖速度不同,世代时间也有不 同。
一般,原核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大于真核微生物。好氧微 生物快于厌氧微生物。
第一节 微生物的纯培养
• 培养温度:影响微生物的生长速率
(四)指数期的应用
• 是代谢、生理研究的良好材料 • 是增殖噬菌体的最适宿主菌龄 • 是发酵生产中用作“种子”的最佳种龄
• G染色鉴定时采用此期微生物
3. 稳定期
又称静止期或最高生长期。
(一) 特点
细胞数目不增加,即处于新繁殖的细胞数与衰亡的细胞数 相等,或正生长与负生长相等的动态平衡之中 菌体产量达到了最高点,而且菌体产量与营养物质的消耗 间呈现出一定的比例关系 细胞长、大 对不良条件敏感,抵抗力降低 形成糖原、异染颗粒等贮藏物 多数芽孢杆菌开始形成芽孢 有的微生物开始合成抗生 素等次生代谢产物
对数期:微生物活力强,但不易凝聚和沉淀 ;有机物出
水浓度相对较高。 静止期:污泥代谢活性和絮凝沉降性能均较好。 衰亡期:有机物含量低,BOD5/CODCr小于0.3的废水,用 延时曝气法。

常规活性污泥法:利用静止期; 生物吸附法:静止期;
高负荷活性污泥法:对数期;
延时曝气法(氧化沟):衰亡期
可以用重量、体积、群体浓度或密度指标来测定。
一般微生物的研究和应用中,只有群体的生 长才有意义,所以通常讲的“生长”是指群体生长。
一个微生物细胞 合适的外界条件,吸收营养物质,进行代谢。 如果同化作用的速度超过了异化作用 个体的生长 原生质的总量(重量、体积、大小)就不断增加 如果各细胞组分是按恰当的比例增长时,则达到一定程度后就 会发生繁殖,引起个体数目的增加。 群体内各个个体的进一步生长
3、平板菌落计数法
样品充分混匀;
每支移液管及涂布棒只能接触一个 稀释度的菌液;
同一稀释度三个以上重复,取平均 值;
每个平板上的菌落数目合适,便于 准确计数;
一个菌落可能是多个细胞一起形成,所以在科研中一般用 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s, CFU)来表示,而 不是直接表示为细胞数。
(二)指数生长公式
NX N0
Nx= N0×2n LgNx=lgN0+nlg2 G = (tx-t0)/n
t0 tx
n =(lgNx-lgN0 )/lg2 =(lgNx-lgN0)/0.301
(三)影响指数期的因素
• 菌种: 不同菌种的代时差异极大 • 营养成分:营养越丰富,代时越短 • 营养物浓度:影响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和总生长量
4.衰亡期
(一)特点
个体死亡的速度超过新生的速 度(繁殖数<死亡数),整个群 体就呈现出负生长 细胞形态多样,例如会产生很多膨大、不规则的退化形态 利用贮藏物进行内源呼吸,发生自溶 有的微生物在这时产生或释放对人类有用的抗生素等次生
代谢产物
在芽孢杆菌中,芽孢释放往往也发生在这一时期
(二)衰亡期的原因
在一定波长下,测定菌悬液的光密 度,以光密度(optical density, 即O.D.) 表示菌量。
实验测量时应控制在菌浓度与光密度 成正比的线性范围内,否则不准确。
第二节 微生物的生长曲线
一、培养方法

分批培养:将少量细菌接种于一定量的液体培养基 内,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并定时取样测定活细菌 数目或重量的变化。 连续培养:流入新鲜培养基的同时不断流出培养物 的培养方式,即一方面连续进料,另一方面又连续 出料的培养方式
(一)平板划线分离法
用接种环以无菌操作沾取少许待分离的材 料,在无菌平板表面进行平行划线、扇形划线 或其他形式的连续划线,微生物细胞数量将随 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并逐步分散开来, 如果划线适宜的话,微生物能一一分散,经培 养后,可在平板表面得到单菌落。
(二)稀释倒平板法
先将待分离的材料用无菌水作一系列的稀释(如10、 100、1000、10000倍…),然后分别取不同稀释液少许, 与已溶化并冷却至45℃左右的琼脂培养基混合,摇匀后, 倾入灭过菌的培养皿中,待琼脂凝固后,制成可能含菌的 琼脂平板,保温培养一定时间即可出出菌落。稀释得当, 在平板表面或琼脂培养基中就可出现分散的单个菌落,这 个菌落可能就是由一个细菌细胞繁殖形成的。随后挑取该 单个菌落,或重复以上操作数次,便可得到纯培养。
2. 指数期
又称对数期,是指在生长曲线中,紧接着延滞期的 一个细胞以几何级数速度分裂的一段时期。
(一)特点
① 生长速率常数R最大,因而细胞每分裂一次所需的代 时G或原生质增加一倍所需的倍增时间最短;
② 细胞进行平衡生长,菌体内各种成分最为均匀;
③ 酶系活跃,代谢旺盛。
指数期的微生物可作为代谢、生理等研究的良好材料, 是发酵生产中用作“种子”的最佳种龄。
1. 停滞期
又称适应期,指少量微生物接种到新培养液中后,在 开始培养的一段时间内细胞数目不增加的时期。 为什么会出现停滞期呢? “万事开头难” 适应环境(合成相应的酶)
营养储备(用于复制合成)
(一)特点
① 生长速率常数等于零 ② 细胞形态变大或增长
③ 细胞内RNA尤其是rRNA含量增高,
原生质呈嗜碱性 ④ 合成代谢活跃 ⑤ 对外界不良条件反应敏感
(三)单孢子或单细胞分离法
采取显微分离法从混杂群体中直接分离单个细胞或单个 孢子进行培养以获得纯培养。 单细胞分离法的难度与细胞或个体的大小成反比,较大 的 微生物如藻类、原生动物容易,个体较小的细菌较难。 对操作技术有比较高的要求,多限于高度专业化的科学 研究中采用。
(四)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法
4、液体稀释法
对未知样品进行十倍稀释,然后根据估算取三个连续的稀释度 平行接种多支试管,对这些平行试管的微生物生长情况进行统 计,长菌的为阳性,未长菌的为阴性,然后根据数学统计计算 出样品中的微生物数目。
主要适用于只能进行液体培养的微生 物,或采用液体鉴别培养基进行直接 鉴定并计数的微生物。
5、比浊法
第七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内容提要:

1.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概念


2.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测定方法
3.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及不同时期的特点
4.微生物的连续培养方法和应用
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相关概念
生物个体物质有规律地、不可逆增加,导致个体 生长: 体积扩大的生物学过程。
繁殖:
生物个体生长到一定阶段,通过特定方式产生新的 生命个体,即引起生命个体数量增加的生物学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