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京剧欣赏》

《京剧欣赏》


老旦: 用本嗓演唱,多为中老年妇女。
3.净 : 亦叫花脸。净角指脸画彩图的花脸角色,
看来并不干净,故反其意为‘‘净”净行分 如下几种角色:以唱为主的铜锤花脸与黑头 花脸;以工架为主的架子花脸,如大将、和 尚、绿林好汉及武花脸与摔打花脸等。铜锤 花脸称正净,架子花脸叫副净,武工花脸名 武净,武二花脸言红净,在表演风格上均有 不同的特色。
• 文场
京剧的场面
• 武场
专门翻跟头或以扑为主 的,叫翻扑生,内行叫 作撇子武生。
猴戏
2.旦:
简称“旦”。分青衣、花旦、武旦、 刀马旦、老旦、闺门旦等角色。旦角全 为女性。
青衣:
又叫“抱肚子旦”,以唱为主,扮演贤妻良 母型角色。典型的青衣戏例如《白蛇传》最 后的一折《祭塔》,还有孙尚香听说刘备的 死讯,到江边去哭祭的《祭江》,《二进宫》 的李艳妃,《三娘教子》的王春娥,《春秋 配》的姜秋莲,《贺后骂殿》的贺后等都是 青衣扮演的。
• 五法: • 手、眼、身、法、步 • 另说 • 口、眼 、身、手、步
唱的程式化
1.用嗓:旦角 小生 老旦 老生 花脸 丑
2.腔调、唱词:西皮 二黄 板眼 平仄 押韵
念的程式化 1.音乐性和节奏性 2.韵白和京白 3.各行当之间的区别
做的程式化 表演技巧(广义) 形体动作(狭义)
打的程式化
1.动作舞蹈化 2.动作丰富的节奏性 3.高度的“浪漫化” 4.穿插“打出手”、“剑入鞘”等 杂技
花旦:
跟青衣正相反,从服装上来说,都是穿 短衣裳,或者是短褂子,短裤子,或者是短 袄子,短裙子。即便是穿长衣裳也是绣着色 彩鲜艳的花样。从年龄上看,都是扮演青年 女性,人物性格一般都比较活泼、开朗,动作 也比较敏捷、伶俐。花旦可以分为狭义和广 义两个概念。
பைடு நூலகம்
狭义的花旦,指的是扮演性格上比较活 泼、爽朗,举止上也比较轻盈伶俐的青年妇 女角色。这样的角色,丫环比较多,例如 《红娘》里的红娘,《打樱桃》里的平心, 《花田错》里的春兰,《春草闯堂》里的春 草等,都由花旦来扮演,《红鸾禧》里的金 玉奴,《得意缘》里的狄云鸾等角色,过去 也由花旦来扮演,
老生主要扮演 中年以上的男性角色, 唱和念白都用本嗓(真嗓)。
穷生:穿“富贵衣”,又 称“穷衣”,用于贫困潦 倒之士。它与青褶子一样, 也是黑衣白领,唯周身补 缀有散摆的杂色碎绸子, 既表示补丁,又象征着这 类落魄士人将来会达到富 贵的结局。碎绸为红、紫、 蓝、黄等各种纯色,相互 毫无联系,但被黑色(中 性色)所调和,使纷乱的 色彩统一在黑底色之中, 同样收到和谐的色彩效 果——这是传统京剧服装 成功运用装饰色彩的一种 体现。图为《赠绨袍》之 范睢(穷书生)
广义的花旦的范围比较广,一般包括: 闺门旦 玩笑旦 泼辣旦 刺杀旦
闺门旦: 原专指未婚的少女,以做工、念白见长的一种
角色,比较典型的如《拾玉镯》里的孙玉姣,《柜 中缘》里的刘玉莲等。发展到后来有些角色的举止 虽然也比较稳重,而且唱和做也比较注重,例如 《凤还巢》里的程雪娥,《钗头凤》里的唐蕙仙, 《梅玉配》里的苏玉莲,《二度梅》里的陈杏元之 类的角色,后来也划到闺门旦范围里了。 闺门旦一
般是扮演大家小姐或比较稳重的小家碧玉为多。闺 门旦是可以念韵白的,而且大部分闺门旦都念韵白, 像《拾玉镯》里的孙玉姣虽然是个小姑娘,是做工 戏,她还是念韵白的。
玩笑旦: 顾名思义就是好打,好闹,好说,好笑的一种
角色,这样的角色都出现在喜剧或闹剧里边。她们 以开玩笑,风趣,诙谐为表演特点。这样的角色大 部分跟丑角搭配。玩笑旦比较重做工,重说白,有 的戏里基本就没有唱,有的即使有唱,也唱点小曲, 或唱曲牌子,而不是唱皮黄。比如《打面缸》、 《小过年》、《小磨房》、《一匹布》、《背娃入 府》、《打钢刀》、《打城隍》、《打杠子》、 《打灶王》、《打砂锅》等,还有一些来自民间歌 舞小戏,在载歌载舞当中,掺杂着一些诙谐逗趣的 表演,唱的也是地方风味很浓的民间小调,例如 《小放牛》、《小上坟》、《打花鼓》之类,扮演 其中旦角的,也可以划入玩笑旦这一类。
戴软罗帽的短打武生如:《打店》、 《打虎》、《狮子楼》等剧中的武松, 《三岔口》的任堂惠,《四杰村》的余千, 《夜奔》的林冲,《武文华》中的万君兆 等
戴扎巾,穿箭 衣的武生戏,如 《一箭仇》的史文 恭,《独木关》的 薛礼等,这类角色 介乎长靠与短打之 间,看武功,重工 架,还重表演和唱、 念。
花衫: 京剧旦行里的一个重要的行当。余紫云
著名京剧老生余叔岩的父亲,他在清朝末年 的时候就已经兼演青衣和花旦了。可是余紫 云还没有创出花衫的行当来。这个行当的创 始人是王瑶卿。他把青衣沉静端庄的风格, 花旦活泼伶俐的表演,以至于武旦的武打工 架等等,各种不同的表演艺术,都捏在一块 熔为一炉,创作出一种唱、念、做、打并重 的旦行。大大扩展了旦行的表演范畴。
武生: 就是擅长武艺的角色。
武生也分成两大类,一种 叫长靠武生,一种叫短打 武生。
王帽老生(头戴王帽,身穿龙袍,扮演皇帝之类 的角色,基本上以唱工为主 )
袍带老生一种是头戴纱帽,身着蟒袍,如《二进
宫》的杨波,《辕门斩子》的杨延昭等;另一种是穿 官衣的,样式和蟒袍一样,但不带绣龙、绣花的,较 素净,如《群英会》的鲁肃,诸葛亮也属此类)
褶子老生(即着便服的老生,此类角色最多。褶
子是一种服装的名称,式样颇像和尚、老道穿的那种, 大斜领子,斜大襟,长袍大袖。分为花褶子和素褶子。 如《捉放曹》的陈宫)
靠把老生(武老生,见前述) 箭氅老生(箭衣外着开氅之类服装的角色,,在
戏里并不一定有武打,但多为武人出身,如《武家坡》 的薛平贵,《汾河湾》的薛仁贵等)。
武旦、刀马旦:
为演武功见长的女性。 武旦穿短服装,一般极少骑马,重武功 与念白,神话戏中有“打出手”,有的以扑 跌为胜。如《打焦赞》之杨排风,《武松打 店》之孙二娘,《打瓜园》之陶三春等。 刀马旦多扎靠,顶盔贯甲,一般都骑马, 既要有武功,还要长于唱念;表演既要英勇 善战,又要婀娜多姿。如《穆柯寨》、《破 洪州》之穆桂英,《佘塘关》之佘赛花, 《抗金兵》之梁红玉等。
京剧常识及欣赏
行当及分类
行当: 根据角色的性别、年龄、职业、
社会地位等,在服装、化妆各方面 加以若干艺术的夸张,将舞台上的 角色分成的类型——生、旦、净、 丑。
1.生:简称“生”。生行分为老生 (须 生)、红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老 生:又称须生,因为老生基本上都戴三 绺的胡子(即髯口)其中黑的三绺胡子 称“黑三”,花白的三绺胡子称“黪 三”,白色的三绺胡子称“白三”。
刺杀旦: 就是在戏里扮演刺杀人的角色,这个名词是 从昆曲里来的。可是京戏里的刺杀旦不同于 昆曲。京戏里的刺杀旦,一般是指被刺杀的, 像前边说的《战宛城》的邹氏给张绣刺死了, 《翠屏山》的潘巧云是被杨雄、石秀杀死的, 《武松杀嫂》的潘金莲是被武松杀死的, 《坐楼杀惜》的阎惜姣也是被宋江杀死的, 类似这样被人杀死的叫刺杀旦。
武生勾脸的,就是脸上画有脸谱的,例如《铁
笼山》的姜维、《艳阳楼》的高登,《金钱豹》的 豹子精,《状元印》的常遇春、《四平山》、《晋 阳宫》等剧中的李元霸等。
娃娃生:
专门扮演儿童一类的角色,例如《三娘 教子》的薛倚哥,《汾河湾》的薛丁山, 《桑园寄子》的邓元、邓方,《锁麟囊》的 卢天麟等。头上戴着孩儿发,身上穿着茶衣 (小孩穿的服装)。用本嗓唱念的,但不能唱成 老生腔,所以娃娃生的唱腔是混合了生、旦 和小生的唱腔 。
泼辣旦: 扮演性格很泼辣的角色,这样的戏不太
多。这种角色的性格比较鲜明,说话都是很 锋利的,举止也比较放荡不羁,也是以做工 和说白为主要表演手段的,例如《坐楼杀惜》 的阎惜姣,《战宛城》的邹氏,《翠屏山》 的潘巧云,《武松杀嫂》的潘金莲等。泼辣 旦里有一出最典型的戏,叫《巴骆和》(全部 名《龙潭鲍骆》或《宏碧缘》),里面有个巴 九奶奶,这个人物性格是非常泼辣的,可以 说是典型的泼辣旦。
综合化的表现
表演:唱、念、做、打的综合(四功) 音乐:唱腔、伴奏、曲牌 美术:化妆、脸谱、舞台设计、布景绘制 灯光 服装:刺绣工艺的运用 道具:工艺品制作
程式化是京剧的最基本的特征,取 消了程式化,也就取消了中国传统
戏曲
“四功五法”
• 四功: • 唱——演唱 • 念——念白 • 做——动作 • 打——武打
4.丑 : 根据动物属相,丑属牛,牛性笨,丑为
笨的代名词。但舞台上的武丑亦叫开口跳, 而能说能跳,表演活泼伶俐,善演武功武技 的角色,此与牛的丑笨性又完全不同。勾画 “三花脸”,脸谱与花脸有很大区别。
丑行又分文丑、武丑。文丑中又分为方 巾丑(文人,儒生);武丑,专演跌、打、翻、 扑等武技角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