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以理解欣赏为切入角度,掌握语言题新的《考试大纲》对于“小说语言”的考查有两大方面的规定:一是“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二是“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艺术”。
这两大方面从小说命题实际来看,可作为两大题型:一是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二是品味语言艺术。
鉴赏小说语言离不开对语句含意的理解和对语句所用艺术手法的欣赏,所以,要解答语言题,必须以理解欣赏为切入角度。
题型一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一、什么是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理在书中]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首先要理解语句的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其次要理解句子的语境义,即在一定的语境中语句的临时意义;再次要理解语句的“言外之意”,如反语、双关、婉曲等,表达的往往是言外之意。
[教材举隅]二、怎样考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题在书外]三、怎样答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学考贯通]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3步骤[例一] (2016·山东高考)阅读《琴声何来》(原文见第2讲[例四]),完成后面的题目。
解释画线①处的含意。
(2分)他忽然感觉自己心里的那根栏杆,也是这样抬起来的,只是从栏杆下通过的,应该是吴秋明。
[自主尝试][解题演示]第一步,审题干,明考向由题干中的关键词“画线①处”“含意”可知,本题重在考查作品中人物语言的含意,这就预示答题要充分体会人物语言展现的人物个性特点。
第二步,抓角度,析内涵根据句子的特点,理解其含意宜从修辞手法和关键词两个角度入手分析。
进了马骁驭的内心,马骁驭已经爱上了吴秋明。
题型二品味语言艺术一、什么是品味语言艺术[理在书中]品味小说语言艺术,包括两方面:一是指赏析作者的语言风格,如平实、朴素、华丽、冷峻、热烈、简洁、明快、晓畅、典雅、清丽、幽默、辛辣、含蓄等;二是指赏析语言的描写技巧,如简洁传神、细腻逼真、生动形象地描摹人物动作、神态与内心世界等描写技巧,遣词造句技巧,修辞方面的技巧。
[教材举隅]二、怎样考品味语言艺术[题在书外]三、怎样答品味语言艺术[学考贯通]品味语言的3个角度根据句子(段)内容,判定其特色和运用了什么技巧。
作答时可以采用“3角度”法全面赏析语言艺术,具体做法如下:另外,语言风格的分析还要注意三个特色:(1)时代特色。
常表现为文章的一些词语只在某一些特定的时代使用,有明显的时代气息。
如“天天读”“斗私批修”“早请示晚汇报”等词语反映了“文化大革命”的时代风貌。
(2)地域特色。
常表现为大量使用方言、俚语等。
比如老舍出生并长期生活在北京,他的《骆驼祥子》中就带有浓郁的北京口语化的词汇。
(3)语体特色。
分为口语和书面语。
前者充满生活气息,后者则典雅庄重。
[例二] (2010·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人和车厂的老板刘四爷快七十岁了;人老,心可不老实。
年轻的时候他当过库兵,设过赌场,买卖过人口,放过阎王账。
干这些营生所应有的资格与本领——力气,心路,手段,交际,字号等等——刘四爷都有。
在前清的时候,打过群架,抢过良家妇女,跪过铁索。
跪上铁索,刘四并没皱一皱眉,没说一个饶命。
官司教他硬挺了过来,这叫作“字号”。
出了狱,他开了个洋车厂子。
土混混出身,他晓得怎么对付穷人,什么时候该紧一把儿,哪里该松一步儿,他有善于调动的天才。
车夫们没有敢跟他耍骨头(注:调皮捣乱)的。
他一瞪眼,和他哈哈一笑,能把人弄得迷迷糊糊的,仿佛一脚登在天堂,一脚登在地狱,只好听他摆弄。
到现在,他有六十多辆车,至坏的也是七八成新的,他不存破车。
车租,他的比别家的大,可是到“三节”他比别家多放着两天的份儿。
人和厂有地方住,拉他的车的光棍儿,都可以白住——可是得交上车份儿,交不上账而和他苦腻(注:软磨硬缠)的,他扣下铺盖,把人当个破水壶似的扔出门外。
大家若是有个急事急病,只须告诉他一声,他不含糊,水里火里他都热心地帮忙,这叫作“字号”。
……(节选自老舍《骆驼祥子》第四章,有删改) 第一段中画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
(4分)[自主尝试][解题演示]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题干中有“语言特色”“分析”等字样,可以判定该题属于赏析语言风格题。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根据“耍骨头”“紧一把儿”“松一步儿”“迷迷糊糊”等看出画线部分运用的大部分是口语,并且多是短句。
正因为用语的通俗化、口语化,画线部分体现的整体风格为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能把人弄得迷迷糊糊的,仿佛一脚登在天堂,一脚登在地狱,只好听他摆弄”又体现出语言形象生动的风格。
[参考答案] 运用了口语方言(北京方言,或“有京味儿”“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例如“土混混”“耍骨头”“紧一把儿”“松一步儿”“迷迷糊糊”等,质朴(自然、通俗),形象(活泼、生动)。
[例三] (2017·山东高考)阅读(《七岔犄角的公鹿》)(原文见第2讲[例三]),完成后面的题目。
本文第⑬~⑱段描写公鹿与狼搏斗的过程,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4分) [自主尝试][解题演示]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题干中有“描写”“表现手法”“分析”等字样,可以判定该题属于赏析描写技巧题。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题干既然说是“描写公鹿与狼搏斗的过程”,那么“表现手法”就应该从描写的手段和方法角度去思考。
“公鹿扭头瞅瞅,……一步一步蹬着石崖”“狼在地上打了个滚,……发疯似的朝石崖冲去”等都是动作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鹿与狼搏斗的过程。
“狼像被叉子叉中似的,从鹿的头顶上像块石头被甩过石崖”,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对狼的狼狈落败进行描写,表现了鹿的勇猛。
“快点,狼追上来啦”“真有一手”“可惜那一蹄没踢在狼的脑壳上”“这只狼真坏”等“我”的心理活动,从侧面烘托出鹿狼恶战的紧张气氛,展现了“我”的感情倾向,表达了对鹿的赞美,强化了鹿的形象。
[参考答案] ①动作描写。
从正面对公鹿与狼恶斗的过程作了细致描绘,如公鹿忍着剧痛攀爬石崖的姿态,恶狼弓腰、咧嘴,凶残地发起进攻时的动作细节等,生动传神。
②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被鹿角叉起的狼比喻成石头,表现公鹿的勇猛。
③侧面烘托。
通过“我”的心理描写,烘托出狼鹿恶战的紧张气氛,表达“我”对公鹿的赞美,强化对公鹿形象的塑造。
(或:通过写狼的凶残,侧面衬托出公鹿的勇猛和机智)——“小说语言题”配套检测A、重点班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4分)留牛渡张份杰今夜天气很好,无风无雨,黑暗被满天星光冲淡。
深秋季节,白露为霜。
黄河如慈祥的老妪,一水如带,平缓而无声。
白日繁忙的古渡口随日落又复归寂寞。
岸边两间草屋,屋前一张石桌,桌面上有用刀尖刻出的一幅棋盘。
围桌放有几个石墩,供过客休息。
河边长有几棵歪脖老柳,一条船系在柳树上。
三爷坐在石墩上,嘴里衔着旱烟袋,烟锅里一明一暗,照亮半张脸,满是沧桑和坚毅。
三爷六十来岁,骨架硬朗,性格豪爽。
三爷一生在黄河上穿梭,水性极好。
吸完最后一袋烟,三爷起身,抖落一身露水,准备回屋休息。
墙角响起几声蟋蟀,瘦弱而凄惨。
这时,对岸有人喊,三爷,过河啦!三爷转身,将烟袋别在腰间,从歪脖柳树上解开船,划船过河。
要渡河的是一男子,三十来岁,吸带嘴洋烟。
三爷泊船靠岸,男子上船,急忙让烟。
三爷接过,夹耳朵上。
三爷撑船决不抽烟,河伯不喜欢抽烟的艄公。
三爷摇橹,小船离岸,一苇轻渡,划向河心。
听口音,男子是花园镇人,不远,距此地50里。
船靠岸,三爷系船。
男子从提包中掏出一包烟丝递给三爷。
烟丝质量上乘,香气浓郁,足抵十趟船费。
三爷接过毫不谦让,狠吸两下鼻翼,说,好烟。
男子说,这是送给三爷的礼物。
又从提包中掏出两瓶烧酒,一包猪头肉。
肉用纸包裹着,油渍浸透纸包。
男子告诉三爷,今夜来此接货,当晚还得返回,空等太无聊,不如请三爷喝酒。
烟酒不分家,三爷也不客气,与男子对饮起来。
只是三爷疑惑,什么货等天明接不行,非在深夜。
但三爷是沉默如大山般的汉子,从不盘问过客。
石桌上,马蹄灯灯光如豆。
二人推杯换盏,话也渐次多起来。
不多时,一瓶酒已喝完。
鸡叫三遍,送货人还未到。
男子说,对饮不尽兴,不如以棋赌酒,更有意思。
三爷默许,起身回屋,拿出三个墩子碗。
男子将另一瓶酒均入碗中。
自老伴去世,三爷嗜棋如命,其次是烟和酒,以此排遣寂寞,聊度余生。
第一局,三爷谦让,男子开局。
连环马、担子炮,长车短出,兵卒对进。
男子身手不凡,不多时,已将三爷逼到死角。
三爷不服气,端起酒碗,一饮而尽。
第二局,三爷开局,沉着慎重,不敢大意。
炮进象飞,马来车挡,棋局渐次紧张,杀气腾腾。
三爷赢了,赢得十分艰难。
第三局,双方都想取胜,棋盘如战场,风云变幻,恶浪翻滚。
棋子掷地有声,双方心跳加速,呼吸加深。
战到酣处,双方损炮伤马,折戟沉沙。
最终男子马取卧槽,一车封喉,三爷又输掉一局。
输掉后三爷眼睛红了,要求再开一局。
三爷平时极少输掉两局。
男子问,酒已喝完,再开,赌什么?三爷说,随便你说。
好,我就赌今晚向三爷借船一用!男子开口,胸有成竹。
三爷一惊,抬头见镇上惯偷麻三,正拽着一头牛走来。
三爷心里顿时明朗,暗暗后悔不已。
但话已出口,覆水难收。
三爷想,能否保住这头牛,就看这局棋了。
这局棋三爷下得十分沉重,也十分悲壮。
男子神出鬼没,变化莫测。
三爷今天遇见真正的高手,有心杀敌,无力回天,最终陷入被动,步步维艰,虽使出浑身解数,终无奈败北。
男子牵牛上船,双手抱拳:多谢啦,三爷!船行水上,如尖刀剖开三爷的胸膛,三爷顿感椎心般疼痛。
三爷沉思片刻,回屋从床席底下拿出一把尖刀。
三爷主意已定:凿船留牛。
三爷深吸口气,咬紧刀背,双手合十伸过头顶,扑通一声跳入水中。
深秋季节,水寒刺骨。
第二天天亮,镇上人在三爷拴船的老柳树上找到耕牛。
旁边,三爷仰面躺地,脸上的笑容已经凝固,带伤的身体已经僵硬。
不远处,几根水草缠绕着船板,水流无声,船板随水漂荡摇摆。
镇上人们大为震撼,含泪将三爷葬在渡口边。
从此镇上人一提到三爷就翘起大拇指:汉子,真正的汉子!后来,镇上人为纪念三爷,将渡口更名为留牛渡。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下棋时三爷知道自己遇上了真正的高手,虽尽力却败北,彻底输棋之后,无奈答应借船,行个方便。
B.男子步步为营,从递烟,到对饮,到赌棋,一步步利用三爷的豪爽无心机逼得三爷承诺借船,可见其早作准备,心思深沉。
C.小说有多处环境描写,看似毫不经意,实则互为照应,渲染气氛,烘托心情,为文章增色不少。
D.小说开篇提到三爷水性极好,却在结尾部分安排三爷死去的结局,看似令人费解,其实在环境描写中极力强调水寒刺骨,就是为此处看似费解的安排解惑。
解析:选A A项,三爷承诺借船,是在第四局棋下之前,因此“彻底输棋”的表述有误。
2.小说在刻画三爷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5分)答:参考答案:①性情坚毅、豪爽。
“烟锅里一明一暗,照亮半张脸,满是沧桑和坚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