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杀(一)刘老汉除了种地,还在西山埋了不少捕兽夹子。
村里很多人都把这当作副业。
只是这两年已很难在西山捕到野猪和狼了,它们差不多都快绝迹了。
这天,刘老汉在山顶意外发现了一只被兽夹困住的小狼。
刘老汉见狼皮已受损,且又是一只幼狼,便一脚踩住小狼的脑袋,抽出随身的匕首,冲小狼的脖子上一抹。
血流尽,刘老汉便蹲下身,三下两下剥了小狼的皮,割断它的两条后腿,清理出两副狼骨。
听说用小狼的腿骨泡烧酒,可疗治经年不愈的风湿性关节炎。
那天晚上,西山上有只母狼整整哀号了一夜。
(二)刘老汉翻身起床,隔壁竹床上的儿子,睡得正香。
他想了想,决定不喊他。
日未出,天未醒,林子里的老鸹子还在叫。
东边山头只有一丝麻麻亮。
刘老汉提着镰刀,踩着露水,深一步,浅一步,径直赶往西山脚的那块油麦地。
他想趁天亮前把地里熟透的麦子收割掉。
山风沁凉,刘老汉站在田埂上紧了紧黑布褂,心想,等把这茬麦子卖了,娃儿明年娶媳妇的钱就不用愁了。
忽然,刘老汉觉得身后有动静,扭头一看,扑面来的竟是一张龇着獠牙的血盆大口!……刘小山起床时,满屋子都是毛茸茸的太阳光了。
昨晚的梦好美咧,他梦见自己跟陆家庄的李晓燕成亲了。
隔壁床是空的,爹已经下地干活了。
起得这么迟,爹肯定要骂我咧!刘小山一骨碌从床上跳下来,飞也似的奔向西山脚的油麦地。
然而,油麦地里没有爹。
刘小山只在田埂边看到爹的镰刀。
地上有斑斑的血迹。
刘小山的头皮噌的一下就麻了。
最后,在山顶的一块苔痕斑驳的石头上,刘小山看到了一个面目全非的头颅。
刘小山抱着头颅号啕大哭,从早上一直哭到晚上,哭到眼泪都干了时,他对头颅说,爹,孩儿一定替你报仇! (三)雾起。
日隐。
天地笼着一抹浑浊的灰白。
一阵腥风扫过,他知道,它来了。
追了它三天三夜。
他已精疲力竭。
本打算找个草窝随便躺一下,但就在这时,它出现了,像幽灵一样无声无息,从峡谷的纵深处,它是一头灰色的母狼,额角一块疤痕,壮硕如小牛。
踩着碎石,朝这边一步步紧逼过来。
但雾掩藏不住它嗜血的死神的气息。
正如雾也掩饰不了他熊熊的仇恨的火焰。
它知道这将是一场无可避免的血战。
眼前这个人身形消瘦,看起来疲弱不堪,但他的眼神却和他手中的刀一样,杀气腾腾。
它低吼着,压低前肢,龇出尖利的獠牙,趁对方眼神稍一游离,纵身一跃,瞅准喉管,闪电般直扑过去。
他深知狼的奸猾,故意拿眼瞟了下别处。
他知道它一定会发起攻击。
只是,他没想到它的速度会那么快,快到像一阵风,快到像一道电,他差点被扑了个措手不及。
一道青白的光倏地划过。
它落地一个踉跄,差点摔倒,左后腿火辣辣的,被刀切开一道深已见骨的伤口,血汩汩地流。
他捂着肚腹,血水顺着指缝漫溢而出,滴滴答答,溅落在被雾打湿的碎石和青草上。
他喘息着,忍着剧痛,举起镰刀冲上去,决计给受伤的狼最后一击。
刀锋直奔狼首。
它拖着沉重的后腿,躲过了呼啸而来的刀锋。
瞅准机会,反身跳到他的后背上,两只前爪死死地插进他的双肩。
牙死死地咬着他的脖子,刀深深地扎在它的肚腹上。
(四)刘小山七岁那年,在西山脚放牛时发现一只额角有道疤痕的“小狗”。
小东西瘦骨嶙峋,好像有很多天没吃东西了,看起来很可怜。
刘小山便丢了几颗油炒花生给它。
吃完了花生,“小狗”走过来舔了舔刘小山的手,像是表示感激。
刘小山想抱下它,它却跳开了,并冲刘小山龇出了两颗小獠牙。
刘小山冲它摆手,示意它不要怕,那“小狗”却头也不回地窜进了山林。
它的尾巴一直是拖着的。
此时,刘小山才反应过来,那是一只狼。
但刘小山并没感到害怕,而是冲小狼逃去的方向笑出了声。
心想,那只狼以后说不定会怀念油炒花生米咧。
[.太阳落山时,刘小山骑在牛背上,跟同村的小伙伴们炫耀着他与一只小狼的神奇邂逅。
夕阳很美。
那时的西山安静得就像一幅画。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刘老汉杀死了小狼是因为自己的风湿性关节炎经年不愈,听说要用小狼的腿骨泡烧酒来治疗,而且现在在西山已经很难捕捉到狼了。
B.小说描写刘老汉杀死小狼,虽用语不多,但很形象,一“踩”一“抽”一“抹”,三个动词,是为了展现刘老汉捕杀猎物的娴熟技艺。
C.刘老汉对儿子的怜爱、儿子成亲的美梦、温暖的阳光与獠牙、血盆大口、斑斑血迹、面目全非的头颅,一喜一悲展现了人生的无常。
D.小说最后的环境描写“夕阳很美。
那时的西山安静得就像一幅画”渲染了宁静的氛围,象征了人和狼(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
5.以“狼杀”作为小说的标题,有何用意?请结合小说做简要分析。
(5分)6.小说最后写到刘小山“与一只小狼的神奇邂逅”,以此来营造一种情节上的巧合,你觉得好吗?请结合小说,谈谈你的理解。
(6分)《狼杀》4.答案D.解析:A.杀小狼并不是因为狼稀少了,小说中也没有提及是刘老汉自己的风湿性关节炎经年不愈,这只是乡村人的蒙昧。
B.动作描写的作用分析不完整,不仅“体现了刘老汉捕杀猎物的娴熟技艺”,更表现了人残杀动物的可怕。
C.这一喜一悲并非主要在于展现人生的无常,而表现的是人类的残忍与仇恨破坏了人类自身的美好生活与自然的祥和平静。
[]5.答案:①“狼杀”是文章的线索,全文都围绕人与狼互杀来展开事件。
②以“狼杀”为标题,表面上写狼杀了人,但实际上暗示了大自然的报复是人类自身行为招致的,揭示了主题。
(5分。
第一点2分,第二点3分。
)6.答案:这样写好。
①小说最后以补叙的方式写到了小山小时喂小狼的经历,与前面小山追杀母狼形成了反差,小狼从受人点滴恩惠表达感激到杀人报仇也形成了对比,升华主题,发人深思。
②小说最后的补叙鲜明揭示出悲剧的根源就在于人类的贪婪与仇恨心理,当心中对自然充满善意时,自然和人会和平共处。
③描写小狼吃了小山给的花生,懂得感谢,但与人保持距离,提示人类应对自然保持敬畏,维持距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6分。
观点明确,如果没有明确的观点,扣1分;原因解说每点3分,写出两点即可。
如有其它理解,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老人和少女外国》答案4.C(C项“没有把老人的肖像画完”依据不足,夸张手法说法欠妥,应该是运用心理描写的手法。
)5.①描写太阳落山的情状,烘托老人垂暮的苍凉;②描写老人欣赏赞美太阳,表现老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以及坚强、乐观的品格;③描写老人平静从容地看落日,表现其内心的淡定从容;④描写少女对日升日落的思考,表现她对艺术和人生的迷茫,为文尾女孩的“长大”形成呼应,突出老人对她的影响和震撼。
6.①历史政治意蕴:写老人不幸的身世,控诉战争给人民精神造成的创伤。
②伦理道德意蕴:写老人孤单寂寞的遭遇,针砭亲情的淡薄。
③生命意蕴:老人的一生总的看来是平凡的,但其中蕴含着人生中莫大的痛苦和挫折。
这位从容安详、乐观平和待生活的老人能以平常心面对不平常的的遭际,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平常。
这表现了人物内心的坚强和乐观。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白天,空气中弥漫着窒息的味道,日光榨干了鲜花的最后一抹微笑,皮靴静静地躺在角落里,下一秒,身体就会瘫进柔软的地面……到傍晚才有了些许生机。
这时候,一位年迈的老人出现在湍急的伏尔加河的岸边。
他总是在老地方坐下——在那棵长在水中的盘根错节的老树旁;然后就向太阳凝望。
太阳正落到山后去。
傍晚时的太阳看上去又大,又红。
老人一动也不动地坐着,双手放在膝上——这是一双深褐色、干枯的手,手上的皱纹多得惊人。
他脸上也刻满了皱纹,湿润的眼睛黯然无光。
他的颈项很细,头也小,但盖满了白发。
蓝色的印花布衫下支撑着瘦削的肩胛骨。
有一天,老人正这样坐着的时候,听到背后有人说话:“您好,老爷爷!”老人点了点头。
一个少女在他身旁坐下,她手里提着一只扁平的小箱子。
“我给您画一张像,可以吗?”少女问。
老人沉默了片刻。
他望着太阳,眨动着微微发红的眼睑,那上面已经没有睫毛了。
“我如今可不好看了。
”他说。
“为什么?”少女有些茫然地说,“不,您很美,老爷爷。
”“而且还有病。
”少女对老人看了很久。
然后,她用自己柔软的小手抚摸着老人那只酱色的干枯的手说“您很美,老爷爷。
真的。
”老人淡淡地笑了笑。
“既然这样,那你就画吧!”少女打开了箱子。
老人一直望着太阳。
少女画着,她从侧面仔细端详老人的面容。
“多好的太阳啊!”老人低声地赞叹说。
“怎么好?”少女不懂。
“它多大啊!”“你看那河水,多好看……对面岸边的……”太阳轻轻接触到阿尔泰山的山顶,便开始缓慢地沉入远方蓝色的天底里去。
后来,太阳完全隐藏到山脊后面了。
一束鲜艳的金光,投在淡绿的天幕上。
“太阳落下去了。
”老人叹息说。
少女把画纸叠好,放进箱子。
他们就这样静坐了一会儿,谛听微微的水波急促地拍打河岸的声音。
“您明天到这里来吗,老爷爷?”她问老人。
“来。
”他答应道。
少女站起身,到村里去了。
老人又坐了一会儿,也走了。
他回到家里,在炉子旁边他那个小角落里坐下。
他默默无言地坐着。
儿子下工回来时总是疲惫不堪,百事都不顺心的样子,儿媳妇也总是带着气。
孙子都已长大,进城去了。
家里没有他们冷清得很。
大家坐下来吃晚饭。
他们给老人把面包捏碎,和到牛奶里。
他挨在桌子边喝着,小心翼翼地不让勺子碰到盘子,生怕弄得太响。
大家都不说话。
第二天傍晚,老人和少女又坐在河岸边那棵盘根错节的树旁。
少女匆忙地画着,老人一面望着太阳,一面说:“以前我当木工,活儿总是挺多。
几个儿子也都是木匠。
打仗的时候死了四个,剩下两个。
现在我跟一个儿子过,他叫斯捷潘。
万卡在城里住,是一个工地上的主任。
他有信来,说生活不错。
他们来这里做过客。
我有许多孙子,他们都喜欢我,现在都分散在各个城市里……”少女在画老人的双手,她画了又涂,涂了又画,心情很急迫,也很激动。
“生活很艰难吧?”她问道,好像没听见老人的话。
“什么?艰难?”老人很惊讶,“我活得挺好呀!”现在轮到少女惊讶了,为老人的安详和平静。
太阳又落到山后去了。
天边又悄悄燃起红霞。
“明天是阴雨天。
”老人说。
少女看了看明朗的天空,“为什么?”“我浑身酸疼。
”“你明天来吗,老爷爷?”“不知道,”老人没有立刻回答,“不知怎么回事,浑身都疼。
”老人站起身,沿着小路上坡了。
少女望着他的背影,一直等他折进小巷。
他走得很慢,低头看着脚下的路。
少女忽然产生一个奇怪的猜想:她仿佛觉得老人是个盲人。
第二天老人没到河岸边来。
少女独自坐着,想念着老人。
他的一生是那样简单,那样平常,而其中又含有某种不简单、不平常的东西。
“太阳是平平常常地升起,平平常常地落下,”少女想道,“但难道这是平平常常吗?”于是她长久地审视着自己的画,忧伤起来。
老人第三天、第四天都没有来。
少女于是去寻找他的家。
她找到了。
院子里一个身材高大、年近五十的男人正在台子上刨松木板。
“请问,有位老爷爷是住在这里……”男人仔细而又有点奇怪地打量她。
“原来在,”男人说,“我这不正在给他做棺材嘛。
”少女惊愕地张开了嘴。
男人又低下头来刨木板。
“请问,他是盲人吗?”少女沉默了许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