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伶官传序》学案教师用

《伶官传序》学案教师用

伶官传序
班级:姓名:学号: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欧阳修的生平创作、文学主张以及其在中国文学上所取得的成就和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2、理解“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一历史盛衰规律。

3、识记相关的文学常识以及重要的字词句子以便于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及中心思想。

二、课前检测
复习检测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若夫(fú)日出而林霏(fēi)开,云归而岩穴(xuã)暝(míng),晦(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预习检测
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李存勖xù盛衰之理 shâng 盛以锦囊 chãng 及仇雠已灭chïu
契丹qì三矢shǐ方其系(xì)燕父子以组欤(yú)
三、相关知识
1、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

吉州永丰人。

官至枢密副使,参加政事。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

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欧阳修是北宋文学革新的领导人物。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为文以韩愈为宗,大力反对浮靡的时文,倡导有内容的古文。

他的散文多议论当事,切中时弊,说理畅达,抒情委婉。

他积极培养、提拔、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工安石等都出自他的门下。

他在散文、诗词创作和史传编写、诗文评论上有很高的成就,其中以散文的造诣为最高。

著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2、关于序:序,是文体的一种,有文序和赠序之分,序也称叙、引、导言、前言之类,它的内容或是提纲契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可以放在诗文前面,也可放在书的后面。

赠序是临别赠言,内容多推重、勉励之辞,如《送东阳马生序》。

四、课堂问题
问题一:本文的论点是什么?问题二:由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可以推知本文将运用什么论证方法?
问题三:作者立论的依据是什么?
问题四:庄宗得天下用了15年的时间,而失天下只有3年,作者认为庄宗的“盛”是由于什么原因,“衰”又是由于什么原因呢?(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


问题1:课文是如何表现庄宗的“忧劳”的呢?
问题2:为什么每次出师征战他都要“负而前驱”?
问题3:这一极盛到极衰,作者运用了什么写法?找出课文中运用对比进行论证的部分。

问题五:翻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哉?”。

结尾一句,以问句结束有何作用?
五、目标检测
1、选出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D )
A 负而前驱
B 一夫夜呼
C 仓皇东出
D 函梁君臣之首
2 、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D )
①而皆背晋以归梁②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④与其所以失之者
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3、下面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传说晋王李可用临终前交给庄宗三枝箭,目的是希望庄宗牢记遗命,为父复仇。

B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不在于天命,而在于人事。

C庄宗李存勖把父亲交给的三枝箭“藏之于庙”,作战用兵时又“以一少牢告庙”,表现出对父亲遗命的恭谨态度。

D作者认为,祸患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智勇之人,会被自己耽溺的东西所害,这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经验。

4、翻译下列句子:
(1)岂得之难而守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翻译:难道是得天下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考察他成功与失败的迹象,都是由于人为吧?(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翻译:人生的祸患常常在极细微的事情上累积而成,智勇的人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所困扰,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
六、配餐练习
A组题: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在序号上打“√”)。

(1)伶(A.líng;B.lín)官传序(A)
(2)方其系(A.Xì;B.jì)燕父子以组(B)
(3)以一少(A.shào;B.shǎo)牢告庙(A)
(4)盛(A.Chãng;且Shâng)以锦囊(A)
(5)还(A.hái; B.huán)矢先王(B)
(6)及仇雠(A. chïu;B,zhī已灭(A)
(7)而智勇多困于所溺(A. ruî;B.nì)(B)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
(2)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少牢:古代祭礼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告:祭告
(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方:当......的时候;组:绳索
(4)函梁君臣之首。

——函:用作动词,用木匣子装
(5)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顾:看
3.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

①及(凯旋)而纳之②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③其(意气)之盛④(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⑤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
A. ③④⑤ B.①②⑤ C. ②④⑤ D.①③⑤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

B组题:课内习题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1)概括本段文字的大意。

答:评论庄宗的盛衰,阐明盛衰与“人事”的关系。

(2)作者为什么要渲染唐庄宗的“意气之盛”?
答:把庄宗的极盛与极衰两种情形作了极强烈的对照,使说理更深刻、透彻。

(3)这里所说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对我们认识历史、社会和人生有何启迪? 答:(略)言之成理即可。

C组题:课外阅读题
庄宗既好俳优①,又知音,能度曲②,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

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

又别为优名以自目③,曰李天下。

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④于庭,伶人由此用事⑤,遂至于亡。

……其战于胡柳⑥也,嬖伶周匝为梁人所得。

其后灭梁入汴,周匝谒于马前,庄宗得之喜甚,赐以金帛,劳其良苦。

周匝对曰:“身陷仇人,而得不死以生者,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雠德源之力也。

愿乞二州以报此两人。

”庄宗皆许以为刺史。

郭崇韬谏曰:“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

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于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

不可!”因格⑦其命。

逾年,而伶人屡以为言,庄宗谓崇韬曰:“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二人。

公言虽正,然当为我屈意⑧行之。

”卒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

(《新五代史·伶官传》)
(注)
①俳优:以乐舞谐戏为业的人。

②度曲:作曲。

③自目:自称。

④杂戏:古代娱乐形式之一,包括百戏、杂乐、歌舞戏、傀儡戏。

这里用做动词。

⑤用事:当权。

⑥胡柳:在现在山东鄄城西南。

⑦格:搁置,阻止。

⑧屈意:委屈心意,即屈就。

1.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周匝为什么要向庄宗“乞二州”?
答:陈俊、雠德源二人曾有恩于他,所以他请求庄宗封赏他们。

(2)郭崇韬对“庄宗皆许以为刺史”一事发表了怎样的意见?
答:反对不先封赏英豪忠勇之士而封赏伶人的做法。

(3)最终庄宗是怎样做的?
答:明知不当,仍一意孤行,封赏陈、雠二人。

2.这段文字写庄宗宠信伶人,有概括叙述,有具体叙述。

试简要分析。

答:“庄宗既好俳优”至“遂至于亡”,是概括叙述;“其战于胡柳也”至结尾,是具体叙述。

3.从表达方式来看,这段文字与课文有什么区别?
答:这段文字用的是记叙的表达方式,而课文则是以议论为主,叙述史实也是为议论服务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