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学年兴化市初三中考历史模拟测试(考试时间:60分钟 考试形式:开卷 考试总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1、《吕氏春秋》曰:“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租佃制)则速,无所匿其力也”,使“公作”走向“分地”的决定性因素是:A .诸侯争霸的加剧B .铁器、牛耕的广泛使用C .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D .诸侯国不再履行对周王的义务2、第29届奥运会火炬全球传递活动,境外传递以古丝绸之路为主线。
汉朝时期“丝绸之路”经过的地区,从东往西排列,顺序正确的是:①长安;②河西走廊,今地区;③中亚,西亚;④欧洲 A .①②③④ B .④①②③ C .①③②④ D .①②④③3、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我国古代开创了许多的制度,右图人物开创的制度是A .分封制B .郡县制C .科举制D 行省制 4、“唐诗、宋词、明清小说”,这是对这几个朝代文学成就的一个概括,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唐朝诗歌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白、杜甫B .宋代著名词人有轼、清照、辛弃疾等C .清朝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古典小说的高峰D .诗圣是对白的美誉,诗仙是对杜甫的赞美5、下列艺术作品问世时间,距离我们的生活年代最远的是A .《兰亭序》B .始皇兵马俑C .敦煌莫高窟D .《窦娥冤》 6、右图反映的是中英双方签订条约的情景,该条约的签订A .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C .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 .标志着新主义革命的开始7、抗日战争与甲午中日战争相比,中国方面最大的变化是A .领导集团不再是腐朽的统治集团B .军队素质提高,广大将士具有爱国精神C .国家综合实力增强,决定了战争的最终结局D .中华民族觉醒,形成全民族的抗战8、“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
这是介石邀请参加谈判的电报之一,介石三次电邀去谈判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国共产党力量强大 B .发动战的准备不足 C .在国营造和平的氛围 D .迫于美国的压力 9、根据下面表格中的数据看出农民家庭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省凤阳县 小岗生产队 人口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分配收入1976年 19户110多人 35000斤 230斤 32元 1979年20户115人132300斤800斤200多元A .土地改革的完成B .中共八大路线、方针的落实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D .“一国两制”方针的实施 10、某班同学正在排练历史剧《哥伦布》,他们在设计此剧的旁白时有这样四句话。
你认为正确的是第3题 第6题A.他经过了70多天的航行,终于到达印度和中国B.他橫渡大西洋到达古巴、海地等地,而他却认为是印度C.他经历了千难万险,完成了史无前例的环球航行D.他的船队经过了大西洋和太平洋,最终发现了新大陆11、法国有句家喻户晓的谚语——“巴黎不是一天建成的”。
可见,法国的首都,浪漫的巴黎,有着悠久的历史,她是一座拥有深厚历史沉淀的世界历史名城。
它见证了:①资产阶级革命爆发②资产阶级皇帝登位③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④被德国人占领⑤帝国主义的争吵与分赃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12、下列关于经济全球化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只对发达国家有利,而对发展中国家无利B.科学技术发展不是经济全球化的原因之一C.跨国公司在全球化过程中没有重要作用D.这种趋势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日趋明显13、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下列哪位思想家的理论宣传了自由、平等的思想,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欧洲社会的进步。
14、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联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这句话中后一战争开始的标志是A.德国闪击波兰 B.杜鲁门主义出台C.马歇尔计划实施 D.北约和华约的成立15、工业革命是一场社会关系上的革命,其准确的含义是A.进一步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B.资产阶级政党政治也因此形成C.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 D.使资本主义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16、马克思指出,欧洲资产阶级在___________过程中,“丢掉了最后一点羞耻心和良心”。
A.血腥殖民掠夺 B.种族灭绝政策C.贩卖黑人奴隶 D.利用统治人民17、社会主义制度在联、中国确立的标志分别是①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②1936年联新宪法的颁布③1954年《中华人民国宪法》的颁布④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8、在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A.恢复银行信用 B.调整农业经济C.规企业行为 D.举办公共工程19、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的事件是A.德国闪击波兰 B.珍珠港事件的爆发C.《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D.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20、二战后,美同盟关系开始破裂,最主要的原因是A.联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B.国家利益冲突加剧C.联希望在世界事务重发挥更大影响 D.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二、材料分析题(共30分)21、(本题5分)在2007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之一,这是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第三代集体对马克思主义的又一次丰富与发展。
2009年全国掀A B C D起了深入贯彻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活动。
请回答:(1)早在战国时期,我国的哪一位思想家就提出了“斧斤以时入深林”的可持续发展思想?(1分)(2)建国以来,在探索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急于求成,哪一口号造成了环境与资源的巨大浪费与破坏?(1分)(3)回望18-19世纪,英国迅速崛起并征服了世界,令世界为之瞩目,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迅速恶化,这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1分)(4)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迈入了世界制造业大国行列石油与煤炭消耗量居世界前列;与此同时,美国的经济也得以迅速发展,其主要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22、阅读下列材料(本题6分)材料一:经过二七惨案,中国共产党进一步认识到,要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仅仅依靠工人阶级的力量是不够的。
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材料二: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中国共产党为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1936年5月5日,中国共产党向国民党政府发出《停战议和一致抗日》的通电,将“抗日反”政策转变为“逼抗日”政策。
8月25日,中共中央公开发表《中国共产党致中国国民党书》,信中再次呼吁停止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新华网《第二次国共合作》材料四:中共中央总书记29日下午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和夫人及随行的访问团成员。
指出,“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是国共两党向两岸同胞作出的庄严承诺。
当前局势发生了积极变化,两岸关系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
对于两岸关系发展面临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两岸双方应当共同努力,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切实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新华网2008年4月29日电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以史实说明材料一中的这次国共合作取得的成果?(1分)(2)根据材料二,你认为国共两党能够实现第二次合作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3)从材料三中你能得出怎样的信息?(1分)(4)材料四中“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与“当前局势发生了积极变化”分别指什么?(2分)(5)在国共两党的历史上既有过合作也有过磨擦和冲突。
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一谈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及产生的影响给予我们哪些启示?(1分)23、阅读下列材料:(本题8分)下列是一位自19世纪中期以来长期生活在俄国的专门开面粉厂的法国资本家洛克给他远在法国的弟弟赛罗写的几封信,请详细阅读并回答相关的问题:第一封信:赛罗:创业真是太难了,我想办一家面粉厂,不但得不到政策支持,连工人都招不到。
——1860年5月18日第二封信:赛罗:近来身体可好!最近政府的面粉军需定货明显多了很多,可能战争就要开始了,你那边的情况怎样?家里一切可好!甚念!——1913年11月26日第三封信:赛罗:最近很懊恼!政府没收了我的工厂。
听说要驱逐我们这些外国投资者,社会形势很紧,我已经破产了!……我的天啊!不说了,治安队又来传讯了!——1918年元月9日第四封信:赛罗:很久没有通信了。
这几年在美国过得不太好,听说俄国现在政策变了,我准备回去继续我的老本行,毕竟在那我有一定的事业基础……——1922年6月6日请回答:(1)第一封信中赛罗“连工人都招不到”的原因是什么?他的这一窘境在哪一年以后得到改善(2分)(2)第二封信中的“战争”是指哪次战争?(1分)(3)第三封信中的“政府”是指哪个政府?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何在?(2分)(4)第四封信中的“政策”变了是指什么?(1分)(5)20世纪三十年代后,洛克及其后人想将面粉厂进一步办大办强,可能吗?为什么?(2分)24、阅读下列材料:(本题共7分)材料一: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简称次贷危机)引发了美国和全球围的一次信用危机。
危机造成的股市恐慌和损失是约80年前那次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
仅10月前7个交易日,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指数累计跌幅均超过21%,全美股票市值蒸发2.5万亿美元,堪比上一次大恐慌的状况。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象上一次大恐慌一样,发端于世界金融体系中心美国的金融危机很快向其他国家蔓延,变成了全球金融危机。
——2008年10月《美国金融危机殃及全球世界经济在十字路口彷徨·半月谈》材料二:近两个月来,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为加强宏观调控,应对金融危机,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一扩大需、刺激生产与消费,二改善民生,三优化经济结构的三个主要经济方针,并通过了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
——《人民日报》( 2008年11月10日01 版) 请回答:(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约80年前那次大萧条”、“上一次大恐慌”是从哪个国家开始的?(1分)为什么美国发生的金融危机会出现“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现象?(1分)(2)材料二提到的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三条主要方针中有两条与罗斯福新政的做法是相似的,请问是哪两条?(2分)为实现这两条经济方针,罗斯福新政采取了怎样的措施?(2分)(3)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当前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与罗斯福新政的共同特点是什么?(1分)三、实践探究题(共4分)25、你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的几个成员是怎样由最初对法西斯的绥靖政策转变到成为世界反法西斯的中坚力量并推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建立的吗?导致这种转变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兴化市初三中考历史模拟测试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二、材料分析题21、(1)孟子(1分);(2)大跃进中的大炼钢铁(1分);(3)第一次工业革命(1分)(4)中国:改革开放;美国:充分利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2分)22、(1)创办黄埔军校;北伐战争(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