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部分 中国地理区域定位学案9 新人教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部分 中国地理区域定位学案9 新人教版

专题学案9 中国地理区域定位[目标定位] 1.了解我国主要地理单元的位置、地形区分布及界线。

2.能够运用实例分析我国某区域的自然社会经济等区位条件。

一、主要经纬线定位中国区域例1下图为“某区域模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上图中所示区域的数码代号与文化景观描述的连线正确的是( )A.①—梯田层层稻花香 B.②—草原茫茫牧牛羊C.③—翠竹青青有人家 D.④—山歌阵阵采茶忙(2)关于上图中各区域突出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区常绿阔叶林破坏严重B.②区水土流失面积广大C.③区泥石流、滑坡灾害频发D.⑤区土壤盐渍化普遍(3)关于上图中各区域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B.②区河流春汛长于夏汛C.③区河流含沙量大,有结冰期D.⑥区河流汛期短,径流量季节变化小(4)深秋时节,一旅游者从上图中某区域乘火车外出旅游。

出发时落叶纷飞,满目金黄,穿越重重隧道后,蓦然树木葱郁,山清水秀。

火车经过的区域是( )A.从①到② B.从②到④ C.从③到⑤ D.从⑤到⑥【反思归纳】根据我国政区图,掌握我国行政疆域的“四极”(最东、最西、最北、最南),并通过重要的经纬线在我国疆域中的大致空间穿越位置,把我国政区图进行网格划分,从而把我国各个区域(如西部、东南部、东北部等)的范围在头脑中“定格”下来。

例2读图,回答(1)~(2)题。

(1)四省区中,地处内陆且不与邻国接壤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四省区中,春分日最先看到日出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反思归纳】要熟记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及其位置。

1.根据不同的地理特点分类记忆,如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由北向南临海的省区依次是:____、冀、津、鲁、苏、沪、浙、闽、台、粤、港、____、琼、桂14个;按逆时针方向有陆上邻国的省区依次是:辽、吉、黑、内蒙古、甘、新、藏、滇、桂9个。

2.在地图上联系重要的山脉、河流、湖泊、经纬线等地理事物记忆。

如______省位于太行山以西;洞庭湖以南是______省,以北是湖北省;沿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通过滇、桂、粤、台四个省区。

3.根据各省区的相互位置进行记忆。

如吉林省的北面是________省,西面是内蒙古自治区,南面是辽宁省等。

4.根据各省区的轮廓特征记忆。

如黑龙江省的轮廓似一只展翅高飞的天鹅,______省的轮廓像一个三角形等。

这种运用地图多角度记忆方法,既形象直观,又把名称与位置的记忆结合起来,从而避免死记硬背、地名与位置不相符的现象。

5.根据特殊经线记忆。

如120°E自北向南依次穿过内蒙古、辽、鲁、苏、浙、闽、台。

三、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定位例3读右图,回答(1)~(2)题。

(1)图中方格区内表示我国的地形区是(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C.塔里木盆地 D.四川盆地(2)下列关于该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B.既不是热带,也不是中温带,所以不能种植糖料作物C.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能源资源十分丰富【反思归纳】一、选择题(2011·黄冈调研)下图为世界地图上回归线的一部分,已知点AB之间为海洋,A点以西、B点以东为陆地。

回答1~2题。

1.AB线位于( )A.东半球、北半球 B.西半球、北半球C.东半球、南半球 D.西半球、南半球2.C地所在国( )A.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国家之一B.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C.是世界上热带沙漠气候最典型的国家D.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2011·大庆模拟)读“某地区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回答3~5题。

3.图中①地降水丰富的原因是( )A.位于沿海地区,且有暖流经过B.处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C.处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D.冷、暖气团长期在此地交汇,多锋面雨4.下列关于图中②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B.是重要的棉花产区C.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大盆地D.其地表土是紫色土5.根据等值线的分布规律和该地地形,判断A点等值线的数值是( )A.50 B.200 C.400 D.800(2011·东北师大附中月考)下面是“我国东部某地区年降水量和一月份平均温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6~7题。

6.根据等值线分布规律分析,图中甲地的降水量不可能是( ) A.450毫米 B.650毫米C.690毫米 D.550毫米7.该图乙处形成多雨中心的原因是( )A.该地常年地处迎风坡,空气上升冷却降水多B.六月份,准静止锋长期滞留该地C.七、八月份,该地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D.夏秋季受热带气旋的影响(原创题)下图表示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

据此完成8~10题。

8.对图中省份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省均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同一经济地带B.丙、丁两省均位于同一温度带,同一经济地带C.甲、乙两省以山地为界D.丙、丁两省以河流为界9.对图中省份的交通和物产的表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省水路交通居首位B.丙、丁两省水路交通居首位C.甲、乙两省煤、木材丰富D.丙、丁两省有色金属、粮食丰富10.甲、乙两省兴建交通线路遇到的主要障碍是( )A.地表崎岖 B.地震C.台风 D.寒潮11.(2011·海口调研)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简述图中天津以北等潜水水位线的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2)试分析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的主要区位优势。

(3)某学校地理小组拟对该区域的土壤盐碱化进行研究,请你帮助其拟订研究题目并谈谈获得资料的方法。

12.读下面甲、乙、丙三幅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各河的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 ___。

三图中,水能资源最为集中的是___ ___图。

(2)甲地在农业开发利用上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劣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就有关乙图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几条建设性意见。

(4)三地相对而言,丙地自然环境保存较完好,其原因是什么?【练后反思】答案专题突破区,例1 (1)D (2)B (3)C (4)B [(1)图中所示区域为①西北地区,②黄土高原地区,③华北地区,④西南地区,根据各地区特点,可判断出西南地区为我国茶叶种植区之一。

,(2)图中各地区的环境问题应充分认识。

其中①地区荒漠化严重,②地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严重,③地区洪涝、盐碱、风沙严重,④、⑤地区泥石流、滑坡灾害频发。

,(3)③区为华北地区,降水集中,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河流含沙量大,且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冬季气温低于0℃,所以冬季河流结冰。

,(4)从题目所给条件看,出发地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到达的区域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且经过重重隧道,多隧道为我国西南地区的地形特征,而西南地区在图中为④地区。

],反思归纳,北回归线横断塔里木塔里木吐鲁藩祁连雷州台湾,例2 (1)C (2)D [根据省区轮廓可知①——云南省、②——广东省、③——湖北省、④——黑龙江省。

第(1)题,湖北省地处内陆且不与邻国接壤。

第(2)题,春分日时,位置最偏东的黑龙江省最先看到日出。

],反思归纳,1.辽澳,2.山西湖南,3.黑龙江,4.吉林,例3 (1)D (2)B [解答此题需熟悉我国几大地形区的区域位置。

依据图中经纬网构成的区域可确定为四川盆地,位于秦岭、大巴山以南,属亚热带地区,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盆地地形,冬季受冬季风影响小,热量丰富,虽处于亚热带但仍可种植热带的糖料作物甘蔗。

该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热充足,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煤炭资源和水能资源都非常丰富,所以能源资源非常丰富。

],反思归纳,西南横断山西北东南大兴安岭长城二秦岭黄土云南东部贵州大部石灰岩天山沙漠,青海紫色盆地黑、吉、辽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一部分水乡,专题提升区,1.A2.A [此题考查学生对世界海陆轮廓的认识和对我国有关地理知识的了解。

首先应根据题中的已有信息(经度度数向东增大),可知东边的经线是120°E,由于120°E经过海洋,可判断该条纬线是北回归线,因为120°E在南回归线附近穿过澳大利亚大陆。

再根据对我国地理位置的了解,可判断出该段北回归线正好横穿我国南部地区,A点以西是广东,B点以东是台湾。

然后可根据对我国自然和人文地理知识的了解回答此题。

],3.C4.C5.C [本题主要考查青藏高原地区的区域环境特征等相关知识,准确定位是解题的关键。

第3题,①地是雅鲁藏布江谷地,位于夏季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第4题,②地为柴达木盆地,位于我国第一级阶梯上,为四大盆地中地势最高的盆地,降水较少。

第5题,A为祁连山,受夏季东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较多,根据等值线分布规律可知,A点等值线的数值应为400。

],6.D7.C [结合等值线的分布特点可知,甲地降水量要么大于600毫米,要么小于500毫米。

由于该地一月份温度在0℃以下,因此该地在我国北方地区,七、八月份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

],8.B 9.D 10.A [第8题,甲、乙两省都位于太行山以西,都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但甲(陕西)省属于西部经济地带,而乙(山西)省属于中部经济地带;丙省和丁省都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属于亚热带地区,且都在中部经济地带。

故B正确。

第9题,陕西和山西地处我国内陆腹地,水运条件不佳,以陆路交通为主;湖南和江西的铜、铅锌、钨、锑等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同时洞庭湖平原和鄱阳湖平原也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因而粮食丰富。

因而D正确。

第10题,甲、乙两省的大部分地区地处黄土高原,地表因流水侵蚀强烈而千沟万壑,地表崎岖制约着当地的交通建设;另外黄土高原频繁发生的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等也是其交通建设的主要障碍。

],11.(1)特点:大致呈东西走向,由北向南递减。

原因:地势北高南低。

,(2)①交通运输便利;②国家政策扶持;③科技水平高(科研力量强,人才资源丰富)。

,(3)土壤盐碱化的成因、分析与防治等。

上网查询资料、野外实地调查、咨询相关专家、化学实验分析等。

12.(1)乌苏里江澜沧江怒江丙(2)土地平坦辽阔,土壤肥沃,可垦荒地较多;水源充足;地形平坦,人均耕地多,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纬度较高,冬长夏短,热量较少;地势较低,沼泽广布,排水不畅 (3)建立自然保护区;严禁采挖、破坏地表植被;禁止捕猎珍稀野生动物;合理放牧;大型工程建设要尽可能不破坏原有的自然环境,必要时要建设野生动物通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