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材料作文立意技巧教学案

新材料作文立意技巧教学案

新材料作文立意技巧教学案教学博苑05-22 0625新材料作文立意技巧教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新材料作文“意在笔先,立在思后”的特点;2、通过例析与训练,掌握几种常见的立意技巧。

教学重点1、通过例析,深入了解几种常见的立意技巧;2、在审题训练中掌握一些常见的的立意技巧。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常见的的立意技巧。

教学过程导入学习(多媒体):新材料作文的立意,与其他形式作文的立意一样,就是确立文章的主旨,所不同的是,新材料作文的立意对象是所供材料,而其他形式的作文是针对全命题、半命题或话题来立意的。

新材料作文的立意,主要是根据材料的内涵和外延,确定写作中心,表达思想观点。

“意在笔先”,就是动笔之前,根据材料指向,来确定自己在文中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立在思后”,就是对材料所承载的内容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心之官则思”就是这个意思,它包括人物、事件、原因、结果、正面、反面、同点、异点、倾向、观点等,在明确了这些内容以后,再确定写作角度、意向、内容,以及标题等。

先看下面一则新材料作文命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梅花鹿和上帝梅花鹿自出娘胎便是个哑巴,心里有话不能说,她感到很痛苦!有一天,上帝对梅花鹿说:“我可以解除你的痛苦,使你能够说话,不但能讲兽语鸟语,甚至还能说人话!”“不过,”上帝接着说,“你得先答应我一个条件。

当你获得说话能力后,不能随便开口,只能说我想要你说的话,不管你心里愿不愿意。

如果你答应,就请点点头吧!同时你也就获得说话的能力了。

”梅花鹿摇了摇头,过身,头也不回地走了。

因为她深深明白:世界上最痛苦的事不是心里有话嘴巴不能说,而是嘴里说出心里不愿说出的话。

要求:立意自定,角度自选,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700字。

新材料作文命题怎样立意呢?下面就以这则命题为依据,整理出几种常见的立意技巧:一、整体性立意。

就是根据材料的总体意思,来确定写作的中心。

材料的总体意思,需要通过分析、归纳、概括、整合,才能够使其明朗化、清晰化,考生要居高临下地把握材料实质,抓住材料的关键句、关键词、关键内容,并通过这些关键的东西,来进行总结,得出材料的主要意思。

例如上面这则材料,涉及上帝和梅花鹿两个人物,上帝提出的条件,梅花鹿没有同意,因为她不愿意说出违心的话,梅花鹿坚持了自己的品格,上帝只好沉默无语。

根据这一整体意思,可以立意:①人格不可丢,②说话要出于真心,③不能说违心的话,④上帝也枉然。

二、分解性立意。

就是根据材料某个方面的内容来确定写作意旨。

材料的整体意思,总是体现在若干个分支观点、若干种具体事物、若干类实在人物上。

这“若干”的内容,可选择某一个来立意,其他方面或作为次者适当介入,或干脆只字不提,这样不仅可以扣住材料,而且可以择其一点而深进,将作文写深写透。

这种方法,挂一漏万,切入点小,容易突破,很受考生的欢迎。

例如,上面那则材料,就人物角度来看,可以从梅花鹿方面来立意,表现人格的重要,意志的坚定;也可以从上帝的角度来思考,表现条件的苛刻,要求的无理。

就材料关键地方来立意可以有:①有条件的好心,②坚定地摇摇头,③痛苦与最痛苦,④痛苦的抉择,⑤放弃的力量等。

三、正向性立意,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我们可以按照这个方向去思考,立意为外因对人的影响。

材料内容是正面的,可以从正面立意;材料内容是反面的,也可以从中获得正面的信息,从正面入手。

正面立意就是表示肯定、提倡、赞成甚至歌颂的意思,针对材料中某个含有积极因子的人事、观点和内容,来确定自己立意的角度,如果是正面为主的材料,则正好与观点一致。

例如,上面那则材料,上帝是反面人物,可以少涉及,也可以不涉及;梅花鹿是正面形象,立意时就要完全站在她的这边,称赞梅花鹿意志的坚定、精神的执著和品质的高尚,宁可不能说话,也不说违心的话,立意可以是:①坚定地放弃,②聪明地选择,③坚守的力量,④智者的颂歌等。

四、假设推理(逆向立意)。

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假设(正反),进行恰当的推理、引伸。

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我们可以立意为“近墨者未必黑”。

这主要是针对观点正面的材料内容来立意的,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逆向思维、反弹琵琶,开辟新的议论领域,引领读者进入未知空间。

这样的命题,要求对材料的积极方面进行冷静思考,独辟蹊径,出奇制胜。

这样的立意,最好写成议论文,与材料的正面内容相悖,与传统观点相反,具有独树一帜的奇特功能。

例如,上面那则材料,就梅花鹿角度而言,可以逆向立意为:①梅花鹿应该“点头”,②明白也是糊涂,③还是先开口说话为好等。

五、同异性立意。

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多则材料来说的,或多个事件,或多种现象,或多个人物,或多种观点等。

在这种罗列性的材料里,必然会有共同的东西,如果从它们的共性内容立意,就如“登东山而小鲁”,以概括整合为前提,难度相对要大一些,谈及的内容要广一些,议论能力较强的考生,往往选择这种立意成文,大开大合,大笔为文,气势恢宏。

如果从它的某种个性内容立意,就如“山有小口”、“从口入”,抓一点,钻牛角,余者不及,容易写深写透,这种方法,难度不大,成文迅速,议论水平一般的考生,多采用这种技巧。

六、横向立意。

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

七、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最好是当前的实际)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

材料:这是一则禅宗故事。

从前,有一位少年,渴望练就一身超群的剑术,便千里迢迢来到一座仙山求教于一位世外高人。

这位少年一心想早日成名,跪拜之后,便说:“我决心勤学苦练,请问师傅需要多久才能学成下山?”师傅答道:“十年。

”少年嫌太长,就说:“假如我全力以赴,夜以继日,需要多长时间?”师父说:“这样大概要三十年。

”少年大吃一惊:“为什么全力以赴反而要三十年呢?”师父不答。

少年又说:“我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拼死拼活修练,争取早日成功。

”师父说:“那么,你就得跟我学至少七十年。

”少年冥思苦想,良久,终于大悟。

联系现实有无类似的现象,才发现比比皆是,如现实中许多家长费劲心思把子女变成天才,急功近利,妄想一步登天,结果可想而知。

八、辨正立意。

材料作文的观点最能体现考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辨证地看问题,辨正地立意也就最能显出文章的深度。

材料四:有一只蚂蚁爬墙,六次失败了,可是它还是延远路向上爬,一人说:“多可敬的小蚂蚁。

”第二人说:“多么愚蠢的蚂蚁。

”第三人说:“多么可悲的小蚂蚁。

”你怎么认为?请根据材料写一篇议论文。

这篇可写“持之以恒”,可写“变一条路”,但是“变通与坚持”更出采。

审题立意方法指导与训练:1.抓关键句法--善于抓住关键词语。

关键词语往往是“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

一段材料其主旨有时在文字上有所表现,抓住这些词句往往能事半功倍。

例1、有人问巴西球王贝利:你最满意的进球是哪一个贝利答道:下一个。

这“下一个”三字掷地有声,既体现出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又蕴含着艺无止境,不断创新的哲理,闪耀着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

抓住了这个关键,审题到这样的程度,立意与命题还能成为问题吗?例2、《鞋匠的好奇》燕子是一种候鸟,起初人们并不是这么认为的。

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这是古希腊伟人亚里士多得得出的结论。

天经天义,人们尊奉了2400多年。

18世纪,瑞士巴赛尔城的一位修鞋匠,看到棚下筑巢的燕子,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燕子,你在何处越冬?”,并将它绑在燕子的腿上。

第二年春天,当这只燕子翩然而归时,鞋匠意外地发现了一张新的字条:“雅典,在安托万家越冬”。

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的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

学生很容易找出这则材料体现主旨的词语“好奇”?--材料三次用到这个词语,“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年的谬误……”再加材料的标题《鞋匠的好奇》,而抓住了关键词语的同学很容易明白本材料的主旨:好奇,往往是发明和创新的原动力。

例3、野兔是一种十分狡猾的动物,缺乏经验的猎手很难捕获到它们。

但是一到下雪天,野兔的末日就到了。

因为野兔从来不敢走没有自己脚印的路,当它从窝中出来觅食时,它总是小心翼翼的,一有风吹草动就会逃之夭夭。

但走过一段路后,如果是安全的,它返回时也会按照原路。

猎人就是根据野兔的这一特性,只要找到野兔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然后设一个机关,第二天早上就可以收获猎物了。

兔子的致命缺点就是太相信自己走过的路了。

关键句“兔子的致命缺点就是太相信自己走过的路"。

立意:走熟悉的路也会摔倒,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不断变化的世界"别摔在熟悉的路上"(惯用塑料袋现在污染了换纸的. 汽车好.大家方便.多多益善,现在尾气多了影响欢迎)野兔谨小慎微,不敢走新路,不敢创新不要谨小慎微、敢于走新路、敢于创新例4、最近,"金庸茶馆"网站上出现的一则新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一位笔名为"步非烟"的北大女研究生,在一次武侠作品的颁奖活动中放言"要革金庸们的命",写出新时代的武侠小说。

尽管这位获奖的女作家后来作了解释,称"革命"不是打倒,不是背叛,只是希望超越的意思,但这句话还是掀起了轩然大波。

有人批评步非烟"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也有人认为她勇气可嘉,狂妄得可爱。

从肯定的角度立意:要有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要敢于超越前人等。

超越,勇气,跨越,突破,挑战权威,开拓,脚踏实地等)例5、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

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他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

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棘上,便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

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

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

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

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 ... 它的歌唱是以生命为代价的歌唱,是世间最凄美的绝唱。

这不仅仅是一种生的态度,更是一种感天动地的爱的方式。

上面材料的主旨是赞美荆棘鸟以顽强的精神唱出最美的生命之歌。

从鸟的传说方面可这样立意:①超脱出自身的痛苦,生命之花才美丽;②有顽强的意志.才敢挑战生恬中的荆棘;③生命需要勇敢和顽强。

从材料中的议论部分可这样立意:①最美好的东西需要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②以生命作为代价,开出美丽的生命之花,也是对生命的一种爱。

准确理解材料的含意,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生活经历和思想认识确定作文立意,即可构思作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