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第一章绪论1.在母系氏族社会中,妇女照顾家中伤病者,形成主要的照顾方式是()A.“自我保护”式B.“家庭式”C.宗教式D.社会化服务E.护理社团2.科学护理专业的诞生是在()A.17世纪中叶B. 18世纪中叶C. 19世纪中叶D. 20世纪初期E.20世纪中叶3.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由于南丁格尔和护士们卓有成效的工作使伤员死亡率从42%降到()A.2.0% B.2.2% C.5.0% D.5.5% E.10.0%4.记载“肾病勿食盐”观点的医学经典著作是()A.《备急千金药方》B.《妇人大全良方》C.《黄帝内经》D.《本草纲目》E.《五禽戏》5.将“nurse”一词译为“护士”的护理前辈是()A.南丁格尔B.钟茂芳C.王琇瑛D.林菊英E.韩德森6.我国举行首次护士执业考试的时间是()A.1950年B.1979年C.1993年D.1995年E.1998年7.为加强我国护理界与国际间的交流,1985年卫生部在北京设立了()A.护理教育中心B.临床护理中心C.全国护理中心D.世界卫生护理发展中心E.国际护理交流中心8.恢复护理健康的护理实践活动有()A.合理膳食B.戒烟限酒C.功能锻炼D.控制疼痛E.定期体检9.帮助人群获取在维持或增进健康时所需要的知识及资源属于()A.促进健康B.预防保健C.维持健康D.恢复健康E.减轻痛苦10.强调护理是一门专业,医患双方是合作伙伴,符合下列护理阶段特点的是A.以病人为中心B.以疾病为中心C.以人的健康为中心D.以预防保健为中心E.以疾病治疗为中心11.1997年WHO提出的战略目标是()A.以系统论组织护理工作B.按人的基本需要组织护理工作C.全球运用护理程序D.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E.建立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2.有关人的概念的描述,正确的是()A.人是一个闭合的系统B.人只受生物学规律控制C.人由生理和心理两部分组成D.人是护理实践的核心和基础E.护理学研究的对象时住院病人13.下列对环境的认识,不妥的是()A.人与环境相互作用B.人可以改变环境C.环境决定人的健康D.环境包括内环境和外环境E.环境是动态的和持续变化的14.沈某,女,45岁。
因卵巢囊肿需进行手术治疗,护士小李于术前进行导尿管留置,引出尿液排空膀胱,以避免手术中误伤,此项护理措施属于()A.临床护理B.护理教育C.护理管理D.社区护理E.护理研究15.以病人为中心,由责任护士对病人实行8小时在岗24小时负责制的护理工作方式为()A.责任制护理B.小组制护理C.功能制护理D.个案护理E.系统化整体护理第二章健康与疾病1.下列哪一项是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A.生物因素B.环境因素C.心理因素D.行为与生活方式E.社会因素2.影响健康的生物学因素中不包括()A.遗传结构B.性别C.年龄D.身高E.种族3.WHO提出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行为与生活方式所占比例是()A.80% B.70% C.60% D.50% E.40%4.WHO提出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遗传因素所占比例是()A.30% B.25% C.20% D.15% E.10%5. WHO提出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社会因素所占比例是()A.25% B.20% C.15% D.10% E.8%6. WHO提出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气候秦素所占比例是()A.20%B.15%C.10%D.8%E.7%7.影响健康的社会因素不包含()A.社会政治经济B.执业情况C.文化教育背景D.医疗卫生服务系统E.身心交互作用8.疾病的一级防御又可称为()A.病因预防B.发病学预防C.临床前期预防D.临床期预防E.病残预防9.疾病的二级防御又可称为()A.病因预防B.发病学预防C.临床期预防D.临床后期预防E.病残预防10.疾病的三级防御又可称为()A.病因预防B.发病学预防C.临床前期预防D.临床后期预防E.病残预防11.健康促进的基础是()A.疾病预防B.健康教育C.减轻痛苦D.恢复健康E.维护健康12.在疾病三级预防中重点强调的是()A.一级预防B.二级预防C.三级预防D.临床期预防E.病残预防13.提高社区民众生活质量的真正力量是()A.社区护士B.社区医生C.社区其他工作人员D.他们自己E.他们家庭人员14.孕妇小张,孕龄24周,生活正常,无不适症状。
社区护士家访时交代其做产前检查,此项内容属于哪一级疾病预防()A.一级预防B.病因预防C.二级预防D.临床期预防E.病残预防15.护士小张为患有脑卒中后遗症的戴先生进行家庭访视,指导他如何使用步行器和轮椅,此项内容属于哪一级疾病预防()A.一级预防B.病因预防C.二级预防D.三级预防E.临床后期预防第三章护士与病人1.角色期待是社会对个体所处的角色地位,应具有的态度、行为方式寄予的()A.认知B.期望C.过程D.功能E.责任2.病人社会角色职责的免除程度不取决于A.疾病的性质B.病人的责任心C.疾病严重程度D.病人支持系统E.病人的主动性3.传染病隔离病人角色适应中易产生的心理反应是()A.主观感觉异常B.情绪不稳定C.孤独感增强D.猜疑心重E.害羞与罪恶感4.关于护患关系的理解错误的是()A.在护理活动中形成B.一种帮助与被帮助的关系C.一种专业性互动关系D.以护士为中心的关系E.一种治疗性关系5.护士与病人之间的人际交往是一种职业行为,是护理工作的需要。
其护患关系的性质属于()A.帮助与被帮助人际关系B.工作性人际关系C.专业性人际关系D.治疗性的人际关系E.多元化的互动关系6.下列病人适合使用主动-被动型护患关系模式的是()A.早产儿B.产妇C.流感病人D.肾炎病人E.贫血病人7.护患关系建立应从什么时候开始()A.病人入院后6小时内B.病人入院后24小时内C.护患双方一见面D.安置病人在病床后E.给予病人测生命体征8.下列不属于护患关系的影响因素是()A.环境因素B.服务对象因素C.人为因素D.社会因素E.护士因素9.“告诉病人做什么”、“护士教会病人做什么”这种特征的护患关系模式适用于()A.婴幼儿B.智力低下病人C.神志清楚病程短病人D.康复期病人E.精神障碍病人10.李某,男,40岁。
被诊断为肺炎,需住院治疗,但病人认为医生诊断有误,不能配合休息治疗。
其角色适应不良是()A.角色行为缺如B.角色行为强化C.角色行为异常D.角色行为冲突E.角色行为消退11.一位母亲因自己生病而无法照顾孩子的生活,表现为烦躁不安、焦虑、悲伤。
其角色适应不良是()A.角色行为缺如B.角色行为强化C.角色行为异常D.角色行为冲突E.角色行为消退12.王某,踝关节骨折治疗康复阶段,对见答案功能锻炼产生畏惧,怕疼痛,不肯配合康复治疗。
其角色适应不良是()A.角色行为缺如B.角色行为强化C.角色行为异常D.角色行为冲突E.角色行为消退13.廖某,女,40岁。
因胃溃疡出血而住院治疗一周,今天儿子突发意外骨折住院,廖某坚持出院到骨科照顾儿子。
其角色适应不良是()A.角色行为缺如B.角色行为强化C.角色行为异常D.角色行为冲突E.角色行为消退14.郑某,男,55岁。
直肠癌症晚期,拒绝护士给予化疗,将护理治疗盘推落地上,其角色适应不良是()A.角色行为缺如B.角色行为强化C.角色行为异常D.角色行为冲突E.角色行为消退15.姜某,女,60岁。
入院后责怪医院环境不整洁,病房条件不好,膳食也不好,其角色适应心理反应是()A.焦虑、恐惧B.情绪不稳定C.自尊心增强D.猜疑心加重E.主观感觉异常第四章护理支持性理论1.护理程序的框架构成主要理论依据是()A.系统理论 B.需要理论 C.压力理论 D.成长和发展理论 E.适应理论2.下列哪个系统不是自然系统()A.原始森林 B.生物体 C.卫生系统 D.河流 E.生物圈3.外界环境变化导致机体生理需求增加时所引起的反应是()A.社会适应 B.代偿性适应 C.感觉适应 D.文化适应 E.技术适应4.医疗护理操作前未向病人解释而致病人紧张,此压力源属()A.不被重视 B.丧失自尊 C.信息缺乏 D.环境陌生 E.疾病威胁5.按马斯洛“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的观点,对刚入院的高热病人,护士应满足其()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爱与归属需要 D.尊重需要 E.自我实现需要6.王某,女性,27岁。
住院期间得知自己患了不治之症,情绪低落,时常哭泣。
对其最适宜的护理措施是()A.主动找病人交谈 B.通知主管医生 C.注射镇静剂 D.鼓励病人倾诉E.改善病人的自我形象7.护士在照顾病人时,注意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亲友探视等措施,能更好地满足病人()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爱与归属需要 D.尊重需要 E.自我实现需要8.某病人因面部烧伤留有瘢痕,不愿见人,此时护士应考虑其()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爱与归属需要 D.尊重需要 E.自我实现需要9.当个人难应对压力时,可考虑()A.自我评估 B.调节自我 C.争取社会支持 D.承认事实 E.承认不足10.人类最卓越的特征是()A.感受刺激 B.生理代偿 C.紧张反应 D.主动适应 E.被动适应11.由于压力源的刺激,机体产生一系生理变化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呼吸加快 B.血压升高 C.肌肉张力增加 D.记忆力减退 E.动作加快12.个体发展潜伏期的快乐中心在()A.生殖器 B.口部 C.外界环境 D.肛门 E.直肠13.个体发展的“第一反抗期”是指()A.婴儿期 B.幼儿期 C.学龄前期 D.学龄期 E.青春期14.佛洛依德性心理发展学说中以口部为快乐中心的时期是()A.口欲期 B.肛欲期 C.性蕾期 D.潜伏期 E.生殖期15.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中危机为自我认同对角色混乱的时期是()A.婴儿期 B.幼儿期 C.学龄前期 D.学龄期 E.青春期第五章护理理论与模式1.自理理论的提出者是()A.Neuman B.Roy C.Orem D.Leininger E.Nightingale2.适应模式的提出者是()A.Neuman B.Roy C.Orem D.Leininger E.Nightingale3.健康系统模式的提出者是()A.Neuman B.Roy C.Orem D.Leininger E.Nightingale4.跨文化理论的创立者是()A.Neuman B.Roy C.Orem D.Leininger E.Nightingale5.自理缺陷理论的内容是()A.什么是护理 B.人有哪些自理需要 C.人何时需要护理 D.人有哪些自理缺陷 E.如何提供护理帮助6.下述病人应提供支持-教育系统的是()A.全麻未醒的病人 B.高位截瘫的病人 C.严重精神障碍的病人D.糖尿病平稳期的病人 E.下肢骨折牵引的病人7.根据奥瑞姆的自理理论,对于昏迷病人一般应采取的护理系统是()A.全补偿系统 B.功能补偿系统 C.部分补偿系统 D.支持-教育系统E.锻炼补偿系统8.根据奥瑞姆的自理理论的内容,属于健康不佳时的自理需求是()A.维持独处和社会交往的平衡 B.摄入空气、水、食物 C.应对失去亲人的情况 D.患病后做出相应的生活方式改变 E.预防对健康有危害的因素9.下述内容不属于适应方式类型的是()A.生理功能 B.自我概念 C.角色功能 D.相互依赖 E.适应水平10.在Roy适应模式中,对输入刺激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凡能够激发个体反应的信息均为刺激 B.对个体的影响程度最大为主要刺激 C.先关刺激通常是不可以观察和测量的 D.固有刺激通常是不可以观察和测量的 E.主要刺激是原有的、构成本人特征的刺激11.根据Roy适应模式,下述行为反应属于生理功能方面的是()A.自我形象紊乱 B.角色冲突 C.分离性焦虑 D.营养不良 E.自备自责12.下列有关纽曼模式中弹性防御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弹性防御线位于个体防御系统的最外层 B.弹性防御线是一个虚线圈C.弹性防御线也受系统5个变量的影响 D.弹性防御线是后天获得的,与个体生长发育无关 E.弹性防御线可由于失眠等原因迅速削弱其防御效能13.流感高发期,学校组织在校小学生注射流感疫苗,根据纽曼的健康系统模式,学校此行为属于哪一级预防行为()A.一级预防 B.二级预防 C.三级预防 D.早期预防 E.次级预防14.莱宁格在跨文化护理理论的主要概念不包括()A.文化 B.关怀 C.文化关怀 D.护理关怀 E.跨文化护理15.属于“日出模式”的第一层次的内容是()A.世界观和文化社会结构层 B.文化关怀与健康层 C.健康系统层D.护理关怀决策层 E.护理关怀性维层第六章判断性思维与临床护理决策1.判断性思维的核心目的是()A.诊断推理B.质疑反思C.临床决策D.鉴别诊断E.演绎推理2.不属于护士评判性思维核心认知技能的是()A.解释B.分析C.评估D.推论E.猜测3.根据相关信息推测所得出的结论是()A.分析B.解释C.推论D.说明E.自我调控4.对推理的结论进行陈述以证明其正确性是()A.分析B.解释C.推论D.说明E.自我调控5.一般情况下,临床护理决策首先提倡使用哪种决策模式()A.病人决策模式B.护士决策模式C.共同决策模式D.医生决策模式E.家属决策模式6.临床护理决策的步骤不包括()A.明确问题B.分析猜测C.选择方案D.实施方案E.评价反馈7.影响临床护理决策的个体因素不包括()A.既往经验B.个人价值观C.个人社会地位D.个性特征E.思维方式8.护理人际关系属于影响护理临床决策的哪种因素()A.个体护理B.情景因素C.社会因素D.环境因素E.自然因素9.下列哪项是影响护理决策的环境因素()A.价值观B.决策风险性C.护理专业规范D.决策时间限制E.个性特征10.下列影响临床护理决策因素中属于情景因素的是()A.思维方式B.决策时间限制C.护理人际关系D.病房设置E.情感倾向11.关于循证护理错误的是()A.首先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B.收集相关证据很重要C.核心思想是接受现有的专业知识D.应该选择及使用其中最有效的证据E.循证护理理由由六个步骤组成12.下列哪项不属于循证护理的基本要素()A.最佳证据B.护士临床经验C.评判性思维能力D.病人实际情况和愿望E.护士临床技能13.循证护理中,研究者通常将研究证据按其科学性和可靠性程度分为5级,其中3级证据指()A.强有力的证据,来自于一份以上设计严谨的RCT的系统评价B.证据来自于多中心非随机但设计严谨的试验C.证据来自于多中心或研究小组设计的非实验性研究D.专家意见E.强有力的证据,来自于一份以上适当样本量、设计合理的RCT14.循证护理中,研究者通常将研究证据按其科学性和可靠性程度分为5级,其中2级证据指()A.强有力的证据,来自于一份以上设计严谨的RCT的系统评价B.证据来自于多中心非随机但设计严谨的试验C.证据来自于多中心或研究小组设计的非实验性研究D.专家意见E.强有力的证据,来自于一份以上适当样本量、设计合理的RCT15.循证护理中,研究者通常将研究证据按其科学性和可靠性程度分为5级,其中4级证据指()A.强有力的证据,来自于一份以上设计严谨的RCT的系统评价B.证据来自于非随机但设计严谨的试验C.证据来自于多中心或研究小组设计的非实验性研究D.专家意见E.强有力的证据,来自于一份以上适当样本量、设计合理的RCT第七章护理程序1.组成护理程序基本框架的理论是()A.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B.方法论C.系统论D.交流论E.解决问题论2.属于客观资料的是()A.疼痛剧烈B.焦虑C.紧张D.心率增加E.皮肤发痒3.下列收集的资料中,属于主观资料的是()A.血压160/130mmHg B.右上腹部有一个3cm×5cm的肿块C.肠鸣音亢进D.病人头晕、腹胀 E.每日腹泻4次4.在护理诊断陈述的PES公式中,“S”表示的含义是()A.健康问题B.病因或相关因素C.症状和体征D.病人的心理状况E.辅助检查5.护理程序的最初阶段是()A.计划B.评估C.护理诊断D.实施E.评价6.护理诊断是针对病人的()A.疾病诊断B.疾病的护理过程C.疾病发生的原因D.疾病的治疗手段E.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7.作出护理诊断是护理程序的()A.第一步骤B.第二步骤C.第三步骤D.第四步骤E.第五步骤8.不属于护理诊断的是()A.尿失禁B.营养失调C.体温过低D.阑尾炎E.活动无耐力9.下列关于预期目标的说法不妥的是()A.一个护理诊断可有多个目标B.目标陈述中应该有时间限度C.目标陈述可以是护士或病人的行为D.目标陈述应简单明了,切实可行E.目标应是可被观察和测量的10.护理评估中,资料的直接来源是()A.病人本人B.其他卫生保健人员C.病人亲属D.病人个人的医疗文件E.相关文献资料11.张某,女,1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