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业务流程管理高效
在分配上也体现出他们的价值。拉开收入差
距后,最高差距达20倍。
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我们引进竞争机制
变相马为赛马,逐步建立起能上
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从而形
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推动力。
实行医、
教、研、人才培养和职业道德等各项工作的总
体目标分解到各个科室,各个科室又将本科室
务更加良好,医院运营成本也大大降低了。
三、文化管理为核心竞争力凝聚注入了活力
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医院管理 要依靠两只“看不见的手”,一只 是运行机制,另一只就是文化管理。
医务人员在面对病人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
时,每个人都是决策者,有很大的自主性。这 就为管理者带来了管理的难度,更何况最严密 的制度也有不及的地方;同时,对于高知识人 群,制度只能解决基本任务的完成,而无法带 来主动精神和创造性。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认 为必须靠文化建设。
一、成就一群名医; 二、提供最佳的诊疗方案; 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服务团队; 四、在群众中具有公信力。
如何才能达到这一目标:
机制创新 文化建设
一、机制创新为核心竞争力打造基础;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旧的 管理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应医院生存和发 展的需要了,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分配、 劳动、人事三项制度改革,建立起适应 外部环境变化的既有动力又有压力的运 行机制,以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步,与效益挂钩,严格控制成本
在做法上,让分配的高低不仅由工作量 决定,而且与科室的费用控制水平挂钩。
我们把科室的运营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 变动成本两部分,固定成本用预算控制的 办法解决,变动成本则通过调动科室的积 极性去控制。在考核科室绩效的时候,把 变动成本的控制情况计算在内。
这种以量效为考核绩效标准的方法,
在分配中间体现的价值就越高。
我们采用两种做法:
首先,建立学术水平、业务能力为主的评价 体系,按照学术水平、业务能力高低,把各个 科室分成A、B、C三级,建立起不同的分配体 系,当它在量效相同的情况下,A、B、C科室 之间形成奖金差距,最高可达25%。这种方法 体现了不同的业务能力和不同的学术水平得到 不同的报酬,也就促使科主任在管理科室时不 光注重提高工作量和效益,而且把更多的注意 力投向专科发展,特色形成,能力提高,以及 人才队伍的构建上。
又比如:规定住院医师前两年实行24
小时住院医师制,通过5年的培训,必 须达到主治医师水平,如果达不到,则 再给两年的机会,还达不到就要解聘。 这样的激励机制促使住院医师打牢了自 己的业务基础,为我们人才队伍的构建 打下了一个良好的根基。
后勤社会化
为了改变过去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医
院办社会,后勤队伍臃肿,服务效率低下
让科室不再单纯追求工作量的增加,还要 加大成本控制的力度。这样,不仅使业务 量增加了,而且过快攀升的支出也得到了 有效的控制,医院的经济效益明显好转。
第三步,让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原来的分配模式没有体现出医务人员所拥有的技
术、知识、能力水平,因此,对于医院的业务能力的
增强和业务水平的提高缺乏推动力,而且留不住高素
的目标分解到个人,科室与医院,个人与科室
都签订目标责任,使“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
心中有目标”,从而保证了医院整体战略目标
的实现。而目标责任完成状况不仅与分配挂钩,
更重要的是与用人挂钩,用实绩来评价人。
比如,我们给科主任签订目标责任,要求他
们在任职两年内要把C级科室带到B级科室,如 果这个目标没有能够实现,那么这个科主任就 要重新竞争上岗。而A、B级科室的科主任我 们实行考任制,通过考核认为他们完成了目标 责任,群众还满意,就继续连任。
质的人才。于是我们又一次进行了改革:
即从按劳分配、按量效分配提升到按劳与按生产
要素分配相结合,让医务人员贡献大小和业务水平高
低与分配挂钩,特别向关键岗位关键人才倾斜,医务
人员拥有的知识、技能、管理成为分配水平的重要因
素,使有所付出,就有所价值,有所得。医务人员所
拥有的这些要素,在为患者服务过程中间贡献度越大,
新的运行机制的建立经历了一个不 断探索的过程,在收入分配上,先后跨 出了三步:
第一步,按量分配,打破大锅饭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面对的是如何打破大锅 饭,改变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局面。于是我们采 用按量分配,即按照工作量的多少来决定员工 的收入高低。这一做法很快就调动了员工的积 极性,使各项业务量迅速地上升了。但是经过 一段时间以后,我们发现,尽管工作量增加, 随之业务收入也有所上升,但是业务支出也同 时攀升了,结果是效益并没有增加多少。
其次,拉开个人收入差距,向关键岗位,
关键人才倾斜,体现他们不同的技术含金量。
我们认为:医生是医疗行为的发动者,在医
疗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其价值应当在分配
中得到体现。同时每个专业都有核心骨干发
挥着关键的技术作用,他们的价值也应该在
分配上得到体现。我们还结合病人选医生的
制度,让那些疗效好,患者拥护的医务人员,
源起
文化和我们的关系
医院文化不是空中楼阁
提出的现实
医院发展历程中的思考
1600000 1400000 1200000 1000000
800000 600000 400000 200000
0
1984
1986
1988 1990
门诊量
1992
正确认识市场竞争的存在
我们实施的是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发展战略, 从满足患者需求出发构建四个方面的优势:
不急于求成,而是待条件成熟后再动。同时,对这
部分人员改变过去的分配制度,按责任、工作范围
定岗位,以岗位确定收入,与医务人员的收入高低
脱钩,不再攀比。他们的岗位工资参照社会同类岗
位进行制定,使他们的收入略高于社会同类人员的
平均水平。经过三年的努力,医院整个后勤基本达
到了整体社会化,使医院的队伍更加精干,后勤服
的不合理局面,我院逐步实行了后勤社会
化。对于一些新增加的服务,如分院建成
后的后勤服务,我们采用完全在社会上通
过竞争购买服务的办法解决。
对于原有后勤队伍,我们遵循“在稳定中
促改革,在改革中求稳定”的指导思想,对原有的
后勤人员采取转岗、提早退休、买断工龄等合情合
理的方法进行分流。对于一时分流不出去的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