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物理下册9.2液体的压强测试

八年级物理下册9.2液体的压强测试

《液体的压强》同步练习◆选择题1.如图||,甲、乙、丙是三个质量和底面积均相同的容器||,若容器中都装入等量的水(水不溢出)||,三个容器底部都受到水的压强()A.甲最大B.乙最大C.丙最大D.一样大2.用隔板将玻璃容器均分为两部分||,隔板中有一小孔用薄橡皮膜封闭(如图)||,下列问题中可以用该装置探究的是()①液体压强是否与液体的深度有关②液体压强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③液体是否对容器的底部产生压强④液体是否对容器的侧壁产生压强.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3.在探究实践创新大赛中||,小明同学展示了他的“液体压强演示仪”||,其主要部件是一根两端开口且用橡皮膜扎紧的玻璃管(如图)||,将此装置放于水中||,通过橡皮膜的凹凸程度变化||,探究液体压强规律.如图描述的几种橡皮膜的变化情况||,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4.如图所示的容器||,里面装有水||,其中h1=1m||,h2=0.2m||,h3=0.2m.则容器内部A、B处液体的压强P A:P B为()A.1:1B.1:4C.4:1D.8:15.在一个空纸盒的侧面扎3个大小一样的孔||,一个孔在接近盒底部的位置||,一个孔居中||,另一个孔在接近盒的上部的位置.用一条透明胶把3个孔封住.向盒中加满水||,把盒子放在水池旁边||,孔面对池子||,并把胶带撕开||,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A. B. C. D.6.如图所示||,容器中装有水||,其中h1=1m||,h2=60cm||,容器底面积S=20cm2||,则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和水对容器顶的压强各是(g=10N/kg)()A.12 N||,4×103 P aB.20 N||,4×103 P aC.20 N||,1×104 P aD.12 N||,6×104 P a7.在装修房屋时||,工人师傅常用一根灌有水(水中无气泡)且足够长的透明塑料软管的两端靠在墙面的不同地方并做出标记||,如图所示.工人师傅这样做的目的是()A.把水管当刻度尺用B.把水管当气压计用C.为了找到两个相同高度的点D.为了测量两个点的水平距离8.关于液体压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液体压强是由液体重力产生的||,所以液体越重||,产生的压强越大B.由于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因而液体内部只有向下的压强.C.因为p =||,所以液体压强与容器底面积大小有关D.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9.下列装置应用连通器原理的是()A. 地漏B. 自制气压计C. 自动给水装置D. 拦河大坝◆填空题10.堤坝的形状为上窄下宽||,是因为______ .2019年1月||,美国奥罗维尔水坝漏水||,工程师把堵漏板放置上漏水口堵漏||,如图所示||,堵漏板由钢板、橡胶板叠合而成、堵漏板紧贴固体的是______ (钢板/橡胶板).11.如图所示||,一装满水的密闭容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将其倒置后||,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力将______ ||,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将______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8.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实验.已知:①a、b两点压强等于外界大气压(大气压保持不变);②a点压强等于a点上方液柱压强与左管内气压P1之和;③b点压强等于b点上方液柱压强与右管内气压P2之和;④液体1和液体2密度不同.该小组同学先关闭K2打开K和K1||,用抽气机抽气||,进行多次实验.再关闭K1打开K和K2||,重复上述操作||,具体数据记录如表:液体种类液体1 液体种类液体2实验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实验次数每四次第五次第六次液柱高度(h1/cm)10 20 30 液柱高度(h2/cm)10 20 30左管内气体压强(P1/千帕)99 97 95右管内气体压强(P2/千帕)100 99 98(1)以下研究过程所用到的方法与本实验中所用的方法明显不同的是______(2)A.研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3)B.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4)C.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粗糙程度的关系(5)D.研究物体重力势能大小与物体被举高高度的关系(6)(2)通过比较第一次和第四次所测得的数据||,可以研究______ .(7)(3)通过比较第四、第五、第六三次测得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8)(4)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关系时||,为了使结论更具普遍性||,该小组同学还应如何继续实验(请写出实验思路||,不需写具体步骤)______ .答案与解析◆选择题◆实验探究题1.A2.B3.B4.B5.B6.B7.C8.D9.A1. 解:如图三容器装入相同质量的水||,因容器的底面积相等||,所以||,三容器内水的深度关系为h甲>h乙>h丙||,由p=ρgh可知||,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关系为p甲>p乙>p丙.故选A.由图可知||,知道装入水的质量相等||,可知各容器内水的深度关系||,再根据液体压强的公式分析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的大小关系.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液体压强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根据条件得出深度h的大小关系是本题的关键.2. 解:①在容器两侧倒入深度不同的同种液体||,观察橡皮膜产生的现象;可以探究“液体压强跟深度的关系”;②在容器两边分别装入深度相同||,密度不同的甲、乙两种液体||,若橡皮膜凹向左边||,则右边液体密度大||,若橡皮膜凹向右边||,则左边液体密度大||,因此本实验装置能大致比较两种液体的密度大小||,若要探究“液体压强跟液体密度的关系”||,要控制液体深度相同||,密度不同||,则应在容器两侧倒入深度相同的不同液体||,观察橡皮膜产生的现象;液体压强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系;③此时的橡皮膜没有处于容器的底部||,所以该现象不能验证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④此装置可以在一侧倒入液体||,如果橡皮膜凸出||,则表明液体对容器的侧壁有压强||,若不凸出||,则表明液体对侧壁没有压强;可以探究液体是否对容器的侧壁产生压强.故选B.要探究“液体压强跟深度的关系”||,则应使液体密度相同||,液体深度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在容器两边分别装入深度相同||,密度不同的甲、乙两种液体||,观察橡皮膜的变形情况||,判断两种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此题是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和密度的关系||,考查了对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在实验中注意怎样控制变量和改变变量.3. 解:A、玻璃管下端更深||,所受的液体压强更大||,所以应该是下面橡皮膜向上凹得更厉害些||,故A错误;B、玻璃管下端更深||,所受的液体压强更大||,且下面橡皮膜向上凹得更厉害些||,故B正确;C、玻璃管水平放置在液体中||,液体对两侧橡皮膜有向内的压强||,所以右侧橡皮膜应该向左凹||,故C错误;D、玻璃管水平放置在液体中||,两侧的橡皮膜都应向内凹||,故D错误;故选B.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其特点是: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不同液体内部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故橡皮膜的形状由玻璃管所受的液体压强大小决定||,故据此分析即可判断.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液体压强公式的掌握和运用||,分析时同时考虑影响液体压强的多个因素(如深度、密度).4. 解:由图可知||,h A=h2=0.2m||,h B=h1-h3=1m-0.2m=0.8m所以容器内部A、B处液体的压强:p A:p B=ρgh A:ρgh B=h A:h B=0.2m:0.8m=1:4故选B.计算A、B两点的深度||,利用液体压强公式p=ρgh进行比较.知道深度h是指从该点到水面的垂直距离||,并找出h A和h B是本题的关键.5. 解:由于同种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所以深度越大的孔喷射的水平距离越远||,所以选项A、C、D的图形不正确.故选B.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所以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本题的解题关键是知道液体的深度是液体中某一点到液面的距离||,且同种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6. 解:(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底=ρgh1=1.0×103kg/m3×10N/kg×1m=10000P a||,由p=可得||,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p底S=10000P a×20×10-4m2=20N||,故AD错误;(2)容器顶距离液面的高度:h=h1-h2=1m-0.6m=0.4m||,水对容器顶的压强:p顶=ρgh=1.0×103kg/m3×10N/kg×0.4m=4×103P a||,故B正确||,C错误.故选B.(1)已知水的深度||,利用公式p=ρgh可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再利用F=p S求水对容器底的压力.(2)先求容器顶距离液面的高度||,再利用公式p=ρgh求水对容器顶的压强.本题考查压力、压强等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难点是水的深度(水的深度指的是某点到液面的垂直距离||,而不是到容器底的距离)的计算.8. 解:液体压强虽然由液体重力产生||,但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重和容器形状无关||,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所以在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故选D.由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知道: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并且相等||,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此题考查学生对于液体压强的理解.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会应用分析.9. 解:A、地漏的结构符合上端开口、底部相连通的特点||,应用了连通器的原理||,符合题意;B、自制气压计的结构不符合上端开口、底部相连通的特点||,不是应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不符合题意;C、自动给水装置不符合上端开口、底部相连通的特点||,不是应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不符合题意;D、拦河大坝不符合上端开口、底部相连通的特点||,不是应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不符合题意.故选A.连通器的结构特征是上端开口、底部相连通||,判断是不是连通器要根据这两个特征.本题抓住连通器的定义是关键||,连通器是上端都要开口||,下端都要连通的容器.◆填空题10. 解:由于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河水的深度越深、压强越大||,为了使拦河坝能承受更大的水压||,把拦河坝设计成下宽上窄的形状;橡胶板有可塑性||,液体深度越大||,压强越大||,堵得越紧.故答案为:水越深||,压强越大;橡胶板.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橡胶板有可塑性||,压强越大||,堵得越紧.生活实例和物理知识相联系是中考常见的题目||,利用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解决问题||,平时学习时多观察、多联系、多分析||,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实验探究题解:(1)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实验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A实验利用的是直接实验法||,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结论;BCD实验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故选A;(2)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第一次和第四次实验中液柱的高度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故探究的是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3)通过比较第四、第五、第六三次测得的数据可知||,液体的种类是相同的||,液柱高度越大||,气体压强越小||,则液体内部的压强越大||,故结论为:液体密度相同时||,液体内部压强随液柱的升高而增大;(4)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应换用其他液体多次实验.故答案为:(1)A;(2)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3)液体密度相同时||,液体内部压强随液柱的升高而增大;(4)换不同密度的液体重复实验.(1)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2)(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和控制变量法分析;(4)为使实验结论更具普遍性||,应换用其他液体多次实验.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深度和液体的密度两个因素有关系||,在通过实验进行探究时||,必须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合理运用.在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时||,主要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