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养蚕技术

科学养蚕技术

科学养蚕技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蚕需物质1.蚕室:朝向为南向,以南偏西8-12度,太阳从房顶走过。

要求有天花板、对流窗、三合土、六面光。

每张蚕种需要10平方米左右蚕室面积,蚕室的宽度最好为4.5米。

2.贮桑室:小蚕用水缸贮桑,底上装一盆清水,上面放蔑折,折上放叶,缸口用清洁湿布盖上,再盖盖;大蚕贮桑最好用洗净消过毒的打斗(即农村打谷用的拌桶)贮桑。

桑叶上面用洗净后消过毒的薄膜覆盖。

每次喂后,桑叶要翻松。

如无打斗,可在靠近蚕室的阴凉干燥处打一地窑,作为贮桑用,也可在靠近蚕室的另一间房内,经消毒后用作贮桑。

切忌蚕室内或蚕架下贮桑。

3.长方形蚕箔:长1.2米×宽0.8米,每张蚕需40-45个。

4.每张蚕需小蚕网15只,大蚕网40只,桑架2个。

5.每张蚕需蚕架2副,蚕架竹竿(硬头黄)24-32根,6-8层每层6箔。

6.每张蚕需干湿温度计一支,薄膜1.5公斤。

7.消毒药物:漂白粉2.0-3.0公斤,鲜石灰(生石灰)25-30公斤。

8.焦糠、糠壳用锅炒,炒成黑黄各半的花糠,每张蚕需5-10公斤,用作隔沙除湿。

9.每张蚕需蚕筷10双,鹅毛或公鸡翅毛或鸭翅毛少许。

10.专用喷雾器一台。

二、蚕室、蚕具的消毒技术1.蚕室消毒(1)打扫、清洗和刮地:把蚕具从室内搬出,将蚕室及周围环境打扫干净,清理的垃圾集中处理,最好远离蚕室作为堆肥。

蚕室及周围环境,凡能用水洗的地方,都要用水冲刷干净。

蚕室(如是地面)和周围的泥土地面刮去一层表土(约1厘米厚),垫上干净新土。

刮出的旧土不宜倒在蚕室及桑园附近,应深埋或制作堆肥。

(2)用生石灰浆刷白,刷墙壁用20%生石灰浆,地面天花板周围用2-5%石灰浆喷雾。

养蚕前10天进行。

(3)用1%有效氯漂白粉澄清液(在消毒前2小时配)喷消,养蚕前7天进行。

加水倍数=[漂白粉原有浓度(%)-目的浓度(%)]/目的浓度(%)如市售漂白粉含有效氯为25%,则1公斤漂白粉加24公斤水,即为含1%有效氯漂白液。

2.蚕具消毒(1)蚕箔、蚕杆、蚕架,用流动的清水清洗后,再用2-5%生石灰水浸1天(第1天下午浸,第2天捞出),捞出用太阳光暴晒2天。

晒干后,搬回蚕室再用1%有效氯漂白粉沉清液喷湿。

(2)蚕筷煮半小时。

鹅毛或鸡、鸭毛,用蒸气蒸,100℃蒸1小时。

塑料蚕网用1%有效氯漂白粉浸1小时,用清水清洗后晾干。

麻线蚕网用沸水煮1小时,晾干备用。

(3)贮桑用具。

贮桑缸用来配漂白粉时,可一同消毒,打斗(拌桶)清洗后,再用1%有效氯漂白粉喷湿。

贮桑室或贮桑窑也要用1%有效氯漂白粉喷湿。

三、养蚕的温、湿度调节1.温度一至二龄26-28℃三龄25-26℃四龄24-25℃五龄23-24℃也可以从一龄27℃或28℃开始,以后逐龄下降一度。

2.湿度一龄相对湿度85-95%(干湿差1-1.5℃),二龄相对湿度85%(干湿差1.5℃),三龄相对湿度80%(干湿差2-2.5℃),四龄相对湿度75%(干湿差3-4℃),五龄相对湿度65-70%(干湿差4-5℃),四、蚕的生理特性现行蚕品种都是四眠5龄,1-3龄蚕称小蚕(稚蚕),4-5龄蚕称大蚕(壮蚕)。

1.小蚕对高温多湿的适应性比大蚕强,小蚕对二氧化碳的抵抗力比大蚕强。

有小蚕靠“火”养的说法,因此,小蚕可以薄膜覆盖育或密闭育,以保持蚕座温湿度。

2.小蚕生长发育比大蚕快,小蚕期需给与营养丰富、新鲜成熟一致的桑叶才能满足迅速生长的需要;小蚕口器嫩,忌用老叶和萎凋桑叶。

3.小蚕体皮通透性好,对有毒气体和病原体的抵抗力比大蚕弱。

据试验,对空头性软化病的抵抗力,若以1龄为1倍,则2龄为1.5倍,3龄为3倍,4龄为13倍,5龄可增强到1万至1.2万倍。

所以,小蚕饲养要严格消毒防病,所谓“养好小蚕一半收”,其意义就是小蚕无病健康,大蚕丰收在望。

养蚕场所及周围,应严禁有毒物质污染。

4.小蚕期的移动范围比大蚕小,饲养上要切叶给桑,便于蚕儿就食。

5.小蚕有趋光性、趋密性和逸散性。

蚕室光线要求明暗均匀,防止蚕儿密集拥挤,食桑不足,发育欠齐。

6.小蚕期眠起比大蚕期快而齐,眠起技术处理要及时。

7.大蚕对高温多湿环境抵抗力弱,若饲养环境高温多湿,则有害大蚕生理,易诱发各种蚕病。

8.大蚕食桑量多,排泄物多,会形成蚕座多湿、空气污染,有碍蚕儿呼吸,影响蚕体健康,应加强通风透气,勤除沙。

有大蚕靠“风”养的说法。

9.大蚕绢丝腺成长快,应充分饱食,五龄中后期给与营养丰富的桑叶,对发挥多丝量蚕品种的经济性能十分有利。

10.大蚕期劳力集中,物资耗费大,大蚕用桑量占全龄用桑量的90%以上,劳力和养蚕设备占70%以上,在饲养前要做好计划安排。

11.龄期经过春蚕(1龄3-4天,其中眠20-22小时;2龄2-3天,其中眠20-22小时;3龄3-4天,其中眠24小时;4龄4-5天,其中眠40-45小时;5龄8-10天。

全龄经过26-28天);夏、秋蚕全龄约经过24天左右。

五、补催青蚕种领回农户或共育室后,应将散卵称量(每2克卵一份),用白纸(针刺小孔)包好。

放入消毒后的蚕箔内,黑暗保护,蚕室温度逐渐升高,每小时升高0.5-1℃,最后升高到25.5℃为止,相对湿度80%(干湿差1.5℃)。

黑暗保护24-48小时。

温、湿度不够时可用电饭煲加温补湿,方法是:电饭煲内盛水,开电升温,将清水煮沸,让热水蒸汽溢散,既可升温,又能补湿。

收蚁当天早上6时揭开覆盖物,开灯,感光,可使孵化整齐,减少收蚁批次。

六、收蚁上午9-10时每包蚕卵放入一个蚕箔,打开平摊蚕卵,再在蚕卵上盖一张用针刺眼的白纸,然后在白纸上撒小条叶,把蚁蚕引到盖纸上。

半小时后,去掉条叶,将白纸翻面,平摊在蚕箔内,用防僵粉(小蚕用2%有效氯,即1两漂白粉兑1.2斤生石灰粉混匀),进行蚁体消毒,消毒后再撒一层焦糠,焦糠撒后,再撒呼出桑(小方块叶),最后根据蚁量定成一定面积的座面(定座),2克蚁量的蚕座面积为6寸×4寸。

蚕座上蚕儿的稀密以小蚕能打转为度。

然后给第一次桑,给桑厚度1.5层。

未孵化的蚕卵继续黑暗,第二天再收蚁。

七、给桑1.切叶大小:1-3龄切叶标准,切桑大小以蚕体长1.5-2倍见方为标准,一定要切成方块叶。

切叶方法是先将桑叶叠齐,切去叶柄,然后先将桑切成长条,再把长条用桑叶包紧,最后切成大小适宜、整齐的方块。

4龄可以粗切桑,如果要规范,也可按以上标准切成方块叶。

2.给桑量:每天喂4次,早上6时、上午11时、下午4时、晚上10时。

给桑应掌握适量,既让蚕儿充分饱食,又不使残桑过多,一般春蚕每张蚕需要喂650公斤桑叶,夏秋蚕每张蚕需要喂550公斤桑叶。

给桑厚度掌握标准如下:1龄给桑1.5-2层,其中收蚁及饷食时撒半层桑,少食期撒一层桑,中食期撒1.5层桑,盛食期撒2层桑,减食期撒一层桑。

2龄给桑2-2.5层,也可按上述不同食期调整撒桑厚度。

3龄给桑2.5-3层,也可按上述不同食期调整撒桑厚度。

以上给桑厚度是指薄膜防干育的情况。

所谓防干育,是指蚕座下面垫消过毒的薄膜,蚕座上面覆盖消过毒的薄膜。

3.给桑方法:蚕室门口应撒上鲜石灰粉,进入蚕室脚应先踏灰入室。

采桑、切桑、给桑时应先用肥皂洗手(做到踏灰入室,洗手给桑),给桑要求均匀迅速,小蚕期在给桑前应做好扩座、匀座、整座工作,使蚕座上蚕儿的分布均匀,趋光性和趋密性强的品种尤其应做好匀座整座工作。

扩座的方法:随着蚕儿的生长发育,体面积不断增长,从收蚁到5龄期蚕体面积增长500多倍,体重增加1万倍,丝腺增重16万倍。

必须及时扩大蚕座,才能使蚕儿正常食桑、行动。

生产实践中小蚕期从收蚁后的每天上下午给桑前都要进行扩座、匀座。

方法是用蚕筷、鹅毛或鸡、鸭毛,把桑叶连蚕一同向四周扩大到预定面积,并将密集的蚕均匀分散,匀座扩座完毕后再一同给桑。

扩座后的蚕座标准以小蚕能打转,大蚕能弯腰为度。

八、除沙1龄不除沙;2龄起除,眠除各一次;3龄起,中、眠除各一次;4龄起,眠除外,中除二次(实验起除后,应隔天除一次蚕沙);5龄起除后,每天除一次蚕沙。

除沙应用蚕网除沙,可以减少蚕儿遗失,也不损伤蚕体。

九、眠起处理(一)眠前处理:1.适时加眠网:一龄不除沙(防止蚕遗失),入眠时前,把桑沙摊薄,扩大蚕座,蚕头放稀,多撒焦糠。

2、3龄蚕,见少数蚕色由青转白,体壁紧张发亮略呈透明的将眠蚕出现时,就要加眠网。

减少给桑量。

4龄(四眠)的特点是眠性慢,眠起容易不齐,加眠网稍偏迟,当发现蚕箔内有个别眠蚕时,才加网(头昂起,头脑部出现三角形,即为眠蚕)。

2.饱食就眠:各龄蚕儿过了盛食期后,食桑逐渐减少,体壁紧张而发亮,这是就眠的前兆,称为将眠蚕(催眠)。

在此期间,必须注意饱食,蓄积足够营养,以备眠中及蜕皮时的消耗,给桑时要处处给到,但要控制给桑量。

3.提青:在一个群体中,由于雌雄不同,给桑不匀,桑叶老嫩不一,蚕头稀密不匀等原因,个体之间发育不可能完全一致,在就眠不齐的情况下,应把迟眠蚕(俗称青头)和眠蚕分开,把青头蚕提出来这一操作过程称为提青。

具体做法是在蚕座上撒焦糠(或其他干燥材料)加网给长条叶提青。

提出的迟眠蚕应放在温度较高处,给予良桑,促其就眠,但个别迟眠小蚕、体质虚弱蚕应予淘汰。

(二)眠中保护:眠中保护是指从停食到饷食前这段时间的环境保护。

在正常的温度条件下,春蚕1、2眠眠中经过约20-22小时,3眠约24小时,4眠(大眠)需40-45小时。

眠中保护温度可比饲育期降低1℃,眠中前期(停食后到出现起蚕前)干湿差2-3℃,蚕座中要多撒干燥材料(鲜石灰和焦糠)。

同时应揭去薄膜等覆盖物。

眠中后期(开始蜕皮至饷食前)避免过干,要适当补湿,干湿度差保持 1.5-2℃,促使蚕儿顺利蜕皮。

眠中光线宜稍暗而均匀,防止日光直射和强风直吹蚕座,并应保持安静,防止振动。

(三)饷食处理:各龄蚕在蜕皮后的第一次给桑称饷食。

一般蚕儿在蜕皮后约经2-3小时开始自食欲。

饷食适期,主要依据蚕的头部色泽和食欲来决定。

起蚕头部由刚蜕皮时的灰白色变成淡褐色,再转为黑褐色。

当头部呈灰白色时口器嫩,尚无食欲不宜饷食。

否则会引起消化吸收不良,并使蚕发育不齐。

通常在大多数起蚕头部呈淡褐色,头胸昂起并左右摆动,显示求食状态时为饷食适期。

为了使蚕发育齐一,一般在提好青的基础上,尽量做到起齐饷食(迟饷食)。

饷食用桑,要求新鲜(用现采回的鲜叶饷食)适熟稍偏嫩。

给桑量要适当控制。

一般饷食第一次给予前龄成食期最大给桑量的80%,掌握食尽为好。

利用眠前早止桑,起蚕后迟饷食把蚕儿的生长发育调节整齐一致。

做到眠前吃饱,眠中管好,减少遗失蚕,保全蚕头,这是高产的基础。

十、蚕体蚕座消毒防病1.防僵粉配制:小蚕1两漂白粉加1.2斤鲜石灰混匀(2%有效氯),大蚕1两漂白粉加0.8斤鲜石灰混匀(3%有效氯)。

配成的防僵粉应密封塑料袋内保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