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生理学第一章绪论 知识讲解

动物生理学第一章绪论 知识讲解

联系与相互作用
(三)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 1. 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 ➢ 2. 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 ➢ 3. 整体水平的研究
(四)学习方法
➢ 1. 功能与结构、局部与整体、 人体与环境相统一
➢ 2. 理论和实验相联系 ➢ 3. 教学和自学相结合
二、生理学的意义
是畜牧兽医科学的基础 是比较生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regulation)
❖ 促胰液素的发现 ❖ 全身性体液调节(远距离分泌) ❖ 局部性体液调节(旁分泌) ❖ 神经—体液调节
促胰液素的发现
❖ 促胰液素—历史上第一个被发现的 激素,是生理学史上一个伟大发现。
❖ 发现体内一个新的调节方式—激素 调节,建立了一个新领域:内分泌 学
❖ 英国生理学家 Bayliss & Starling 发现




监视装置
(感受器)
反应
1. 负反馈控制系统
动脉血压的相对恒定
刺激
感受 受控系统
Heart/Vascular
反 馈 信 息
监视装置 (感受器)
反应 BP
动脉血压的相对恒定
BP
心血管中枢
心脏活动 小动脉扩张
BP
❖ 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 反馈信号减弱或抑制控制部分
急性在体实验
(活体解剖实验)
急性离体实验
(离体器官实验)
慢性实验是
以清醒、完整和
健康的动物作为
研究对象,一般
需在无菌、麻醉
条件下手术,待
动物清醒和恢复
健康后再进行实
验。
瘘管
第二节 机体的内环境
(一)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1.新陈代谢 2.兴奋性 机体对内外环境的改变能够做出反应 (新陈代谢发生改变)特性叫兴奋性;引起新 陈代谢发生改变的内外因素叫刺激;反应包括: 兴奋和抑制 3.适应性 动物通过调整自身生理功能而适应环 境变化的特性叫适应性。
❖稳态是一个动态平衡,机体 通过神经、体液、自身调节 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各种功能活动通过反馈机制 达到自动而精确的调节
(二)稳态的概念
1.体液与内环境 体液——细胞内液(占体重40%)和细胞外液(占体重20%)组织液、 血液和淋巴 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 细胞生活的环境
2. 稳态及其调节(homeostasis)
稳态是由内环境稳态拓展 而来的重要概念。是指机 体通过各种调节机制所维 持的动态平衡状态,它不 仅指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 恒定,而且扩展到机体的 各级水平,凡某一生物化 学反应,某一细胞、器官、 系统的活动乃至整个机体 通过调节机制所维持的动 态平衡状态都称为稳态或 自稳态。
三、神 经 —体 液 调 节
刺激 感受器
内内分泌泌腺腺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反射中枢
激 素
效应器
四、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
❖自身调节 —— 组织、细胞在没
有神经或体液因素作用下, 自身对刺激发生适应性反 应。
第四节 体内的控制系统
反馈控制系统
干扰信号
刺激
感受器
中枢 控制系统
效应器 受控系统
(可提供人类医学研究中的模型动物)
与人类医学相辅相成。
三、家畜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动物生理学的知识主要是来自对生命现象 的客观观察和通过实验获得。其基本实验 方法是动物实验方法,归纳起来可分为急
性实验和慢性实验两类。
急性实验是以失去知觉的动物作为研究对象, 又可分为在体(in vivo)和离体(in vitro)两类 实验。
第三节 机体功能的调节
❖ 神经调节 ❖ 体液调节 ❖ 自身调节
一、神经调节(nervous
regulation)
➢ 1.是机体最重要的调节方式 ➢ 2.反射(reflex)——
在CNS参与下,机 体对内外环境刺激发生有规 律的适应性反应。 ➢ 3.反射弧
反射弧模式图
二、体液调节 (humoral
动物生理学
Animal physiology
主讲教师 张淼涛 丛日华 张文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生理教研组 2005年版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生理学的研究内容 ➢ 生理学的意义 ➢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三)生理学的任务
➢ 1. 器官和细胞的正常活动过程 ➢ 2.器官和细胞的正常活动机制 ➢ 3. 细胞、器官、系统之间的相互
的活动。
❖ 负反馈作用—— 保持系统的稳定和内环境的稳态
2.正反馈控制系统
正反馈
子宫收缩
(positive feedback)
胎儿头部
下降
宫颈牵张 胎儿娩出
小结
❖ 机体生存在两个环境中,一个是 不断变化的外环境,另一个是相 对稳定的内环境。
❖ 体内所有生命活动的机制,尽管 种类不同,功能各异,但只有一 个目的:保持内环境的稳态,稳 态是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