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湿地生态与湿地恢复全解

湿地生态与湿地恢复全解


56
1、世界湿地退化的原因:

人类活动—直接
农林业、蚊虫控制 修沟渠,洪水控制 固体垃圾处理,道路,开发 水产养殖/海洋养殖 堤坝、防洪堤 水污染-城市,农业 开采泥炭等 地下水位下降
14
三、湿地生态学的研内容、任务和展望
1.主要研究内容 湿地中生物个体;
种群及群落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湿地生态系统的类型和演替; 湿地的评价与管理
15
2.主要任务:
(1)主要自然湿地的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 (2)湿地的滤过作用与区域水资源管理
(3)湿地的保护、利用与恢复重建的生态工程
河漫滩湿地生态系统:介于河流和丘陵之间、地下水位较 高,其土壤至少在生长季期间时而被泛滥的河水所覆盖。 主要特征: 沿河流分布,呈带状或线形; 功能上既与丘陵陆地和河流水体生态系统侧向相连,又与上 游和下游的生态系统相协调; 开放的生态系统,能量与物质输入远大于输出,初级生产力 相对较高。
5
湿地
6
河流湿地
7
3.湿地的分布:
湿地分布很广泛,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
原到高山都有分布。
我国湿地分布总的状况是:
东部多,西部湿地少,湿地的地区分布不均匀
8
东北地区湿地
镜泊湖
长白山天池
9
内蒙古湿地
呼 伦 贝 尔 草 原
草原上的珍珠呼伦湖 科尔沁湿地
10
西北地区湿地
月牙泉
喀纳斯湖
49
(2) 鱼眼-厌氧沉淀池
A、沉淀池让污水中较重悬浮物沉积池底,从排泥馆排出;
B、较轻悬浮物浮于水面,由人工收集处理 C、池中厌氧微生物分解污水部分有机物成不溶于水的甲烷 、二氧化碳等气体,排入大气 D、池水经配水装置,通过导虹吸管,分两股注入净水塘
50
鱼眼-厌氧沉淀池
51
(3) 植物净水塘
32
三.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
湿地的作用
产生粮食、工业原料等
湿地的美称
“资源的宝库”
提供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
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净化水中污染物质 众多鸟类的栖息地
“生命的摇篮”
“天然空调机” “天然水库” “地球之肾” “鸟类的乐园”
33
第三节、湿地生态过程
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包括:演化过程(产生、发展 、消亡)、生物过程(有机物的生产)、化学过程(营 养物质循环)和物理过程(能量流动)。
11
青藏地区湿地
羊卓雍湖
纳木错
12
4.湿地的特点:
中国湿地特点是:类型多、面积大、分布广、区
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
13
二、湿地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
1.资源阶段:19世纪以前 2.湖沼理论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中叶 3.全面研究阶段:20世纪中期—80年代
4.系统综合阶段:1982年至今
一、湿地演化过程:产生——发展——消亡
湿地的形成、发育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
湿地植被的演化是湿地演化过程关系最为密切的生态过 程,其形成过程可分为:水体沼泽化和陆地沼泽化
34
二、生物过程 (有机物生产过程)
35
三、化学过程——桑基鱼塘系统物质、能量流动示意图
36
四、物理过程(湿地水文及能量流动过程)
螃蟹是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关键种;此外,红树林还是许多 鱼类繁育的场所,以及大量水禽的栖息、越冬地。
27
(4)河口湾生态系统
河口湾是一个与外海直接相连的半封闭的沿海水体,受潮 汐和河水的强烈影响形成半咸水或咸淡水环境。 河口湾是高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生物多样性较低。 河口湾的自我富营养作用和经常接受河流污水的输入,使 其易受污染破坏,金属污染物富集、有机污染导致“赤潮 ”发生。
41
4.水生/湿生净污植物种植模式
睡莲的种植、芦苇的种植
5.水生/湿生植物系统恢复模式
为充分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
效益,需要恢复或重建一个完整的
湿地水域景观。
42
三、利用湿地降解污染物
1.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类型 按照系统布水方式的不同或水在系统中流动
方式不同可分为:
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
28
3.湖泊湿地
典型的水体生态系统,从湖岸到深水,分为三 个主要的植被带: 沿岸带:有阳光,有根植物可生长; 湖沼带:有一定阳光,浮游植物可生长;
深底带:没有光线,自养生物不能生存。
29
4.人工湿地
泛指以人为利用为目的而建成或改造的湿地,包括:稻 田、盐田、水产养殖场、污水湿地处理系统、水库及沟 渠等。 以稻田湿地为例: 生物产量高于相似的自然湿地和旱地农田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与湿地恢复
第一节 湿地生态学概述
一、湿地的定义与类型
1.湿地的定义:
简明定义:
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世界《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
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咸 水或淡水,由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地带所构成的地 区,包括低潮时水深6米以内的海域。
2
我国对湿地的定义
生物种类繁多:按生物学特性和人类关系不同可分为 农作物、杂草类、浮游植物类,此外还有浮游动物、 底栖动物、微生物等。
30
人造湿地净 化水质
31
二、湿地生态水文特征
水文是影响湿地生态系统形成、发育和维持的首要环 境因子,是湿地类型和湿地过程的控制者。
湿地水文包括降水、地表流、地下水、蒸散、潮汐和 洪水等类型以及水深、水流格局、洪水周期和频率等 特征。 洪水是影响湿地的主要水文特征;潮汐是滨海湿地的 主要水文特征。
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潮汐潜流人工湿地
43
2.人工湿地对各种污染物的去除机理
(1)人工湿地对有机物的去除机理
废水中的不溶性有机物经过湿地的沉淀、过滤,可被微生
物利用;可溶性有机物则通过植物根系生物膜的吸附、吸 收及生物代谢降解过程而被分解除去。
(2)人工湿地对氮的去除机理
对氮的去除主要靠微生物的氨化、硝化和反硝化作用。
湿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是湿地生态系统能量 的主要来源。 湿地水文过程研究是以湿地概念模型为基础的,按功能可 分:系统水文模型、区域水文模型、水动力模型、泥沙模型
37
第四节、湿地生态功能的应用
一、湿地植物产品的可利用类型
食品蔬菜类、药品类、轻工业类、手工业类、花
卉类、饲料类、外贸商品类、环保类绿肥类、
19
淡水草本植物的梯度分布
20
(2)泥炭湿地生态系统
泥炭湿地通常具有酸性环境和有限的可用养分,是贫营 养和低生产力的生态系统。 主要特征:多余的水分和泥炭积累;初级生产力很低。 发育的基本条件:潮湿、寒冷的气候。
植被组成:泥炭藓、越桔、莎草、石楠、柳树等嗜酸植 物。
21
(3)淡水木本沼泽生态系统
盐沼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是全球最高者之一。
25
(2)潮汐淡水沼泽生态系统
分布于盐沼和内陆淡水沼泽之间,生态系统具有盐沼生态 环境特征的同时具有淡水沼泽的生物群落。 潮汐淡水沼泽浮游植物和表生藻类非常丰富(硅藻、绿藻 和蓝藻);初级生产力很高。
26
(3)红树林生态系统
红树林是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海岸的木本沼泽,包含盐生 乔木、灌木和一些草本、藤本植物,植物具有气生支柱根 、胎生现象、呼吸根等特征。 红树植物全球有50多种,中国有30多种。红树林中几乎 没有地被植物或下层植物。
44
(3)人工湿地对磷的去除机理
对磷的去除是通过植物的吸收、微生物的积累及湿地
床的物理化学等多方面共同完成的。 (4)人工湿地对硫的去除机理
对硫的去除主要靠微生物的分解及植物的吸收。
(5)人工湿地对重金属的去除机理
重金属在湿地系统流动过程中,产生深沉截取、过滤
、络合、吸附作用而去除。
45
17
第二节、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生态服务功能
一、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 湿地生态系统(wetland ecosystem)是湿生、中生和水 生植物、动物、微生物和环境要素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 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所构成的占据一 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
18
1.淡水沼泽湿地
或脊椎动物、水体
46
4、污染物湿地处 理技术研究和应用 示例
活水公园 人工湿地污 水处理系统
47
活水公园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净水工艺流程图
48
(1) 府南河环境教育馆
府南河是长江上游重要支流岷江的一段,属于长江
水系。上游治污是下游治污的前提。府南河公园的 污水处理系统呈现在人们眼前,并在此地设环教馆 ,让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升华。
(4)中国湿地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影响研究 (5)人工湿地的生态管理
16
3.湿地生态学的研究态势与展望
目前,国际湿地生态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主要有:
湿地形成、演化的自然过程及动力学机制; 不同类型湿地的功能与动态; 土地利用与湿地平衡的关系; 湿地保护与管理;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与评价; 湿地、泥炭地、泥炭开发与合理利用; 人工湿地构建和退化湿地生态系统恢复。
淡水木本沼泽:在整个生长季或生长季的大部分时间内滞留有 较深地表淡水的木本群落。
主要包括:池柏沼泽、落羽松沼泽、白蜡树沼泽、白雪松 沼泽、红栎沼泽及多种水生木本植物的混生群落。 在所有森林生态系统中,淡水木本沼泽生态系统的土壤环 境和水环境及其参与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最为复杂的。
22
(4)河漫滩湿地生态系统
植物净水系统由六十个植物糖及十二个植物床组成。来水 经过沉淀吸附、微生物分解及氧化还原作用,成为促进植 物生长的水源与养分,使污水无害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