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消费观研究摘要面对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环境危机、生存危机,人们不得不反思自己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消费主义观念及其消费方式是不可持续的,是造成环境危机的重要原因。
本文力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从地球生物圈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伟大目标出发,从消费观、可持续消费观的基本概念入手,分析消费主义的危害,分析中国在消费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构可持续消费观念的构想,试图建构一种继承中国古代崇尚节俭的传统美德,体现科学发展观精神的有益于破解全球性最大的时代课题和难题的“可持续消费观”。
本文由6部分组成:第一章,“概述”。
主要表述了可持续消费的提出,及可持续消费观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本文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消费观的基本概念”。
阐述了“消费”、“消费观的含义”,论述了消费和生产之间的辩证关系和消费观在现实社会中的作用。
第三章,“消费主义的概念、实质及问题”。
从消费主义的概念及消费主义所遇到的问题切入,分析了消费主义对社会的危害。
并着重研究了消费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趋势,并分析了美国消费主义的现实危害对中国的警示。
第四章,“可持续消费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论述了可持续发展及可持续消费观的理论内涵,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阐述了树立可持续消费观的重要意义。
第五章,“我国当代消费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分析了中国消费中存在的粮食浪费,建筑浪费和能源浪费的突出问题。
第六章,“建构可持续消费观念的基本构想”。
即以中国崇尚节俭的传统美德为民族文化根基,以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天人和谐”、“合理消费”和“以人文本”的消费公平为基本原则,以科学态度解决可持续消费同经济发展和就业的关系;用经济、税收政策促进可持续消费社会风尚的形成;培养有可持续消费观的消费者等为主要路径来建构中国的可持续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
本文的上述探讨,希冀能对我国开展可持续消费观的启蒙和缓解我国的资源短缺、环境危机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消费消费社会消费主义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可持续消费观目录1概述 (5)1.1引言 (5)1.2可持续消费观研究的目的、意义 (5)1.3国内外研究现状 (5)1.4本文的研究方法 (6)1.4.1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6)2.消费观的基本概念 (7)2.1消费的含义及与生产的关系 (7)2.2消费观的内涵 (7)2.2.1 消费观的含义; (7)2.2.2 消费观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8)3.消费主义的概念、实质及问题 (8)3.1消费主义的概念和特点 (8)3.2消费主义的实质 (9)3.3消费主义盛行的严重危害 (10)3.3.1消费主义是造成人的异化的重要文化因素 (10)3.3.2 消费主义危害人的健康 (11)3.3.3 消费主义是破坏自然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 (11)3.3.4消费主义导致社会矛盾和社会不公平 (11)3.4消费主义对当代中国人消费观念的影响 (12)3.4.1中国即将步入,或正在步入消费社会 (12)3.4.2 消费主义的标志——奢侈品的消费在中国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4)4. 可持续消费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18)4.1.可持续发展观的由来与发展 (18)4.2可持续发展观的内涵 (19)4.3可持续消费观的内涵。
(19)4.4可持续消费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0)4.5树立可持续消费观的重大意义 (21)4.5.1树立可持续发展观是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21)4.5.2建立可持续消费观也是遏制气候变暖的必然选择。
(23)5.我国当代消费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26)5.1食品的浪费 (26)5.2建筑的浪费 (26)5.3能源的浪费 (27)6.建构可持续消费观念的基本构想 (28)6.1继承中国崇尚节俭的传统美德是建构可持续消费观念的历史文化根基 (28)6.1.1中国古代节俭思想举要 (28)6.1.2中国传统消费观的优缺点 (30)6.1.3中国传统消费观的扬弃 (30)6.2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作为建构可持续消费观的理论基础 (31)6.2.2恩格斯关于自然报复人类的思想是我们研究可持续消费重要警示。
(32)6.2.3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建构可持续消费观的指导思想 (32)6.3建构可持续消费观应坚持的几个基本原则 (33)6.3.1坚持“天人和谐”的价值原则 (33)6.3.2坚持基于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合理消费尺度原则 (36)6.3.3坚持“以人为本”,消费公平的原则 (37)6.4正确处理可持续消费与就业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38)6.5制定有利于合理消费的经济、税收政策促进可持续的消费社会风尚的形成 (38)6.6大力宣传可持续消费观,营造良好的可持续消费的社会氛围 (39)6.7培养有责任感的消费者,是在全社会倡导可持续消费方式的关键 (41)7.结论 (42)致谢 (42)1绪论1.1引言劳动创造了人,劳动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的生存需求。
近200年来,特别是近100多年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巨大进步,人类的需求也在不断的膨胀,西方发达国家在20世纪已进入“高消费”社会;20世纪后半叶,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赶超发达国家的同时,也出现了追求高消费的趋势。
正是这种为满足日益增加的巨量人口(1999年世界人口已达到60亿)的基本需要和部分富裕人口的高消费的需求的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活动,已经,并将继续成为造成全球性环境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
人类到了反思自己的消费观和消费方式的关键时期了!为了破解环境危机,为了使人类社会可以在满足自身基本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更好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改变不可持续的消费方式,形成可持续的消费观。
可持续的消费观的研究变的越来越现实和迫切。
1.2可持续消费观研究的目的、意义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在解构当代中国人的消费观,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可持续消费观。
从西方消费主义入手,并结合中国在消费方式、消费观念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消费主义的危害,以马克思主义有关论述和中国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的可持续消费观。
建构可持续消费观的意义重大,归纳起来,其意义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建构可持续消费观是应对环境危机、生存危机和气候变化的客观需要。
第二,建构可持续消费观是全面贯彻科落实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第三,建构可持续消费观是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第四,建构可持续消费观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1.3国内外研究现状在经历环境资源问题的长期困饶之后,20世纪70年代人们开始了对传统的工业文明时代的消费观的全面批判检讨。
90年代形成了一种新型消费观,即“可持续消费观”。
自从20世纪70年代初,“罗马俱乐部”提出了著名的“经济增长极限论”以来,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受到学界的关注。
1987年,布伦特兰夫人首次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此同时,可持续消费的理念也孕育而生。
联合国世界组织积极倡导并研究可持续消费观,1994年联合国环保署在内罗毕发表了《可持续消费的政策因素》。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传统消费模式的批判,要求改变现代不可持续的消费方式,强调消费及其研究要回到“消费”本来的意义上,而不应该忽视人类作为自然人的基本点。
提出消费是人类对自然物质和能量的改变,消费是实现使物质和能量尽可能的达到可利用的限度、并使得其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最小化,从而不威胁人类的健康、福利和其他行为。
可持续消费的研究已经从单纯的经济学“市场均衡”的假设研究,回到人类行为的本来概念上。
2000年以后,国内学者对此研究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关于可持续消费方面的著作主要有杨家栋的《可持续消费引论》、周梅华的《可持续消费理论研究》、俞海山的《可持续消费模式论》。
曹凤中、杨家栋、秦兴方等学者对可持续消费的定义进行了界定,并就制度安排对可持续消费的影响以及可持续消费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国内学者对可持续消费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可持续消费的内涵、原则、理论价值的探讨上,理论上缺乏系统性,实践上缺乏可操作性。
总体而言,当前我国的可持续消费的研究尚没有形成适合我国的理论体系,以现有的消费理论难以揭示可持续消费深层次的问题,也不能解决可持续消费和可持续发展中的许多重要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1.4本文的研究方法本文论述主要采取以下几种研究方法:1.4.1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理论来源于实践,必须回到实践,经实践检验,为实践服务。
可持续消费观的理论研究也必须同具体实践相联系。
为消费实践服务。
可持续消费观的研究需要我们研究我们当前的消费实践,同时借鉴国内外消费观研究的成果,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可持续消费观。
1.4.2一般与特殊相结合哲学需要研究具有一般性、普遍性的内容,而一般性、普遍性又来源于特殊性、个性性。
消费观的研究需要研究消费实践中具有一般性、普遍性问题,但我们作为中国学子,还必须研究中国带有某些特殊性、个性的现实问题。
1.4.3本文坚持从人与自然统一的观点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分析法来研究消费观的问题。
辨证的理解可持续消费与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关系问题。
1.4.4系统的研究方法在本文的立论中,消费观是“人”的消费观,不仅仅研究经济领域消费观的问题,而且系统的包括了人和人的关系,人和环境的关系。
2.消费观的基本概念2.1消费的含义及与生产的关系消费是人类满足物质和精神需要的一种永恒的生活行为。
在商业社会,消费就是人通过购买消费品,从而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种经济行为。
消费总是由某种生活需引起的,具有一定的选择性的行为模式。
本论文所研究消费是特指消费者使用或享用商品的行为。
消费和生产的关系不是生产完全决定消费,也不是消费完全决定生产,它们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一种依存关系。
首先,生产决定了消费的对象,生产力的高低也决定了消费的水平。
生产的发展为消费创造了更大的选择空间,没有生产就没有可以消费的商品。
但是,消费也对生产有着巨大的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动力和目的,只有通过消费才能为生产提供新的劳动力,只有通过消费,满足劳动者的需要,才能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效率。
没有消费,就不可能有生产,因为如果没有消费,生产就没有目的。
产品只有通过人的消费才能体现它的商品属性,才能让生产有意义。
生产也是为了满足消费的需要才产生的。
没有消费也不可能有生产。
在现实生活中,生产和消费的关系随着供给和需求的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但在生产匮乏的时候,生产起决定的作用。
因为供给小于需求,所以生产就显得更加重要;在生产扩张、商品过剩时期,由于供给大于需求,所以消费的作用显得更加重要。
总之,生产与消费是一种互为前提,互相作用,互相制约的辩证关系。
2.2消费观的内涵2.2.1 消费观的含义;消费观是指人们对消费方式、消费水平等问题的总的倾向和总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