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二 商鞅变法 测试卷

专题二 商鞅变法 测试卷

专题二测评(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但不包括( ) A.土地私有制度逐渐形成 B.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加强 C.新的阶级关系逐渐形成 D.旧贵族势力在日益分化2.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社会经济却得到相当大的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 A.封建制度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B.各诸侯国为争霸注重生产 C.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农民对土地的依附关系减轻3.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A.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B.农民和地主的矛盾C.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D.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4.梭伦改革前和商鞅变法前都曾进行了大辩论,下列对这些辩论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改革往往会引起既得利益者的反对B.改革在最初阶段往往招致社会各阶层的攻击C.重大改革的推行不会是一帆风顺的D.推行改革要求改革者具有非凡的勇气和胆识 5.有学者认为,通过商鞅变法,“秦国私有奴隶被废,农民可以自由买卖土地。

这样普通农民可以摆脱地方贵族的控制,但作为交换,他们要受到秦国政府的直接控制”。

商鞅为实现对农民的直接控制而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实行重农抑商 B.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 C.普遍推行县制 D.建立军功爵制6.某地出土一件重要的文物方升(如图),器壁三面及底部均刻铭文,左壁刻:“十八年……大良造鞅,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为升。

”器壁与柄相对一面刻“重泉”二字。

底部刻秦始皇二十六年诏书:“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从方升所刻铭文中我们能够断定()A.商鞅是我国古代方升的发明者B.秦统一后仍用商鞅规定的度量衡标准统一全国的度量衡C.秦始皇对商鞅变法进行了修正D.秦始皇完成统一后又在全国颁布了新的度量衡标准7.战国时代的商鞅是法家著名的代表人物,他强调严刑峻法,制定了连坐法。

下列对该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连坐体现了秦国法律的严苛B.连坐很可能会株连无辜C.连坐反映了法家思想的偏颇D.连坐能有效地消除犯罪8.史学界普遍认为,经过战国时代各国变法的冲击,血缘宗法制度不复存在。

商鞅变法中,以法律的形式直接否定了血缘宗法制度的措施是( ) A.废除井田制B.实行二十等爵制 C.普遍推行县制D.“燔诗书而明法令” 9.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的确立时期。

商鞅变法的下列措施,从根本上为封建制确立奠定基础的是( )A.废井田,开阡陌B.普遍推行县制C.废除世卿世禄制D.重农抑商10.商鞅变法法令规定,国家颁行标准的度量衡器,国人必须严格执行。

这一规定( )①阻碍了经济发展的进程 ②便利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③有利于国家赋税的征收 ④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 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11.商鞅变法对秦国的社会风气产生了重大影响,包括( ) ①尚武风气更加浓厚 ②小家庭逐渐取代了大家庭 ③告奸、举盗在民间盛行 ④土地买卖现象消失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12.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是商鞅变法局限性的重要表现,这些局限性归根到底是由( ) A.商鞅偏执的性格所决定的B.法家的思想特征所决定的 C.封建制度的特征所决定的D.尖锐的社会矛盾所决定的13.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 )A.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B.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C.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户籍什伍制 14.商鞅变法与秦国统一之间的内在联系应是( )A.变法直接导致秦国统一B.变法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C.变法与秦国的统一无关D.变法减缓了秦国统一的步伐 15.战国时期的变法与春秋时期的改革( )①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②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③改革的性质完全相同 ④都以法家思想为指导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第16题20分,第17题20分,共4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秦孝公任商鞅。

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

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兵事……(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

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

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材料二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荀子·议兵》请完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么要“诱”三晋之人,三晋之人为什么会受商鞅之“诱”,结果如何?(10分)(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说法的原因。

(10分)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梭伦的诗歌其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

其二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其三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材料二过去出身和门第是衡量个人身份和地位的唯一尺度……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谁富有,谁就位列上等。

公民大会是雅典公民讨论战争、媾和及选举等重大事务的场所……有四个部落各选100名代表组成的四百人议事会,为公民大会拟定议程,准备和审议公民大会的议案,议员无财产资格限制。

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会一种手艺,鼓励有技术的外国手工业者移居雅典城,并授予他们公民权。

……鼓励橄榄油出口。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岳麓版教材请完成:(1)材料一中的内容分别体现了梭伦怎样的政治理念?(6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的异同。

说明两次改革对东西方政治制度各产生怎样的影响。

(14分)18.(2012·泉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40分0材料一:他(梭伦)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和财产的多少分为四个等级。

第一、二等级能够担任执政官等高级官职,第三等级能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

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会一门手艺,否则儿子可拒绝赡养其父;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二:商鞅在变法中实行按军功授爵,制定二十级爵,也称“军功爵制”。

各级爵位都享有相应等级的田宅、奴婢和衣服等。

宗室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不得授爵位和取得贵族身份,不能享有特权,即使家境富裕,也不允许大肆铺张,有功劳者才可享受荣华富贵。

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其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在政治上的举措及其共同目标。

(16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在经济上举措有何不同?(8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的改革对本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制度产生的不同影响。

(16分)1.解析:春秋战国时期,随着井田制的逐步瓦解,封建制生产关系在逐渐形成,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削弱。

答案:B2.解析:战国时期,通过各国的变法,封建制度相继建立,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A3.解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出现,随着经济力量的增强,他们不断要求取得政治权利、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以维护自己的利益。

答案:D4、解析: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在推行前,反对改革的派别往往是既得利益的维护者,而不是社会各阶层。

因此,B项的叙述是错误的。

答案:B5解析:建立军功爵制,官吏从有军功中的人中选用,根据军功的大小决定授予爵位的高低,这实际上是鼓励军队奋勇作战,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而不是为了实现对普通民众的直接控制。

答案:D6解析:解答本题,要对材料中的“铭文”进行准确的理解。

“大良造鞅……为升”和秦始皇二十六年诏书中的“皆明壹之”,证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仍以商鞅所规定的度量衡标准统一全国的度量衡。

答案:B7解析:连坐就是株连邻里,这种做法不仅不能消除犯罪,反而会激化社会矛盾,造成民怨沸腾。

答案:D8解析:实行二十等爵制,以国家法律的形式否定了世卿世禄制,是对血缘宗法制度的直接冲击。

答案:B9解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

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的形式承认土地私有,这就为封建制的确立奠定了经济基础。

答案:A10解析:度量衡的统一,有利于经济交流活动的进行,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该项措施是商鞅在社会经济领域的重大改革,与打击奴隶主贵族的势力没有直接的内在联系。

答案:D11解析:商鞅变法以法律的形式承认了土地私有,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答案:A12.解析:法家主张实行法治,以严刑峻法来维护统治。

商鞅在变法中全面实践了法家思想,其变法的局限性是法家思想偏颇之处的反映。

答案:B13答案:A14解析: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的国力,使秦国逐渐成为七个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这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答案:B15解析: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基础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就要求上层建筑领域作出相应的变革,所以这一时期的变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这一时期的改革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需要,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春秋时期的变革是奴隶主富国强兵的改革,战国时期的变法是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所以两者的性质是不同的。

法家思想产生于战国时期,春秋时期的变革不可能以法家思想为指导。

答案:A16参考答案:(1)因为要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利其田宅”,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免除徭役;经过几年的努力,秦国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2)是商鞅变法实行的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等奖励军功措施的结果;使三晋之人为秦所用,而秦得以专心应敌于外。

17.参考答案:(1)理念:节制,中庸和公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要求按顺序回答)(2)同:都废除贵族特权,并按等级享有政治特权。

(梭伦改革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等级;商鞅变法按爵位高低享有政治、经济特权)不同:在工商业方面:梭伦鼓励发展工商业;而商鞅变法则采取严厉的抑商政策。

对待人民方面:梭伦改革倾向平民,保障平民的自由和权利,扩大民主的基础;商鞅变法则加强对人民的管理和控制,强化中央集权。

影响:西方形成民主政治;东方形成中央集权政治。

18.答案:(1)举措:梭伦改革:财产等级制;商鞅变法:军功爵制或奖励军功。

共同目标:限制贵族的特权,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

(2)不同措施:梭伦改革:鼓励工商业发展;商鞅变法:重农抑商。

不同影响:梭伦改革:促进了奴隶制工商业的发展,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商鞅变法: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