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复习导学案
《归去来兮辞》复习导学案复习目标:1、把握文中出现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2、积累作文素材,并训练写作。
3、背诵本文复习重难点:1、把握文中出现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2、积累作文素材,并训练写作。
一、文化知识常识陶渊明大约生于东晋哀帝兴宁三年(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
他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后弃官归隐。
后世称靖节先生。
写陶渊明的对联:昔我曾眠三径菊;今谁又抱一山诗?于文章无甚解,会意此心,浮华洗尽;得山水有清音,就荒三径,归去来兮。
基础知识梳理二、解释括号前面词的意思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
()途。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饥冻虽切
(),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
()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
()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
()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
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三、文言字词句梳理1、通假字:乃瞻衡宇(
)
景翳翳以将入()
曷不委心任去留
()2、词类活用:
瓶无储粟,生生所资
(
)
眄庭柯以怡颜
()
倚南窗以寄傲()
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
()
乐琴书以消忧
()
或棹孤舟()3、一词多义:
心:因事顺心
(
)
既自以心为形役()
夫:问征夫以前路()
乐夫天命复奚疑()
故:故便求之
()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
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求之靡途()四方之事()
奚:奚惆怅而独悲()
乐夫天命复奚疑
()
而:门虽设而常关()
觉今是而昨非()时矫首而遐观
()
鸟倦飞而知还()
委:曷不委心任去留
()
王年少,委国事大臣()
委命下吏()
寻: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既窈窕以寻壑
()
往: 怀良辰以孤往()
悟已往之不谏()4、古今异义:(1)于时风波未静风波
古义:(
)
今义:()
(2)尝从人事人事古义:()
今义:()(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古义:
()
今义:()(4)悦亲戚之情话亲戚古义:()今义:()(5)幼稚盈室幼稚古义:()
今义:()(6)于是怅然慷慨慷慨古义:()今义:()(7)恨晨光之熹微恨古义:()今义:()(8)将有事于西畴有事古义:()今义:()
5、文言句式:A、宾语前置(1)复驾言兮焉求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3)乐夫天命复奚疑()B、省略句(1)情在骏奔(
)(2)寓形宇内复几时()(3)稚子候门
()C、被动句(1)遂见用于小邑(
)(2)既自以心为形役
()D、介词结构后置
()(1)农人告余以春及()(2)将有事于西畴()(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四、文本素材挖掘和运用
(一)、作文素材(学会善用课文内容作论据)家,是安乐窝,是避风港,那里有天伦之乐,有浓浓亲情。
不管你到了天涯海角,家都使你魂牵梦绕。
当年,陶县令摆脱了官场的束缚,急急往家里奔去,“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到了家中,他可以“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可以“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可用于“家”“亲情”等话题)(二)、重点人物素材陶渊明在各种话题中的灵活应用素养:站在历史的河畔,漫瞅那一道道鸿梁,翻阅素养的楷模: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而不悔;霸王泪洒江东岸,一瞬成鬼雄;虞姬心随项王去,化作矛尖花;张骞扶着驼铃走,一心向天山;卫将军旌旗飞舞,奔向大沙漠;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能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与采菊;唐太宗载舟为民,创贞观之治;南唐后主伴寂寥,佳作不间断;康熙帝英明神武,亘古永铭记……回眸历史沧桑,掩卷长思,荡气
回肠。
三分啸成剑气,无处不散发着素养的光芒。
穷则独善其身: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晋陶渊明,他就是“出淤泥而不染”、近墨而不黑的代表,在官场腐朽,民怨载道的封建社会里,陶渊明能自守清节、出而不染,实在不是一易事。
老一辈革命家朱德同志在未参加革命之前,也是“军阀”出身,但他也能入能出,不忘高风亮节,而始终为中国革命事业奔走不息,亦为当世万流景仰。
由此可见,近墨者完全可以不黑甚而至于更红。
镜:镜乃一种品格,既然是品格,则有高尚与低劣之分。
陶渊明选择“不为五斗米折腰”,是自尊;李白选择“直挂云帆济沧海”,是自强;苏轼选择“一蓑烟雨任平生”,是豁达。
他们各有所爱的“镜”,他们各自选择自己所坚持的秉性。
然而选择“低劣镜”的人亦有之,“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太宰嚭便在吴王面前为越国求情,是奸臣,是越国的叛徒;“张昌宗恐太后—日晏驾,为元忠所诛,乃谮元忠与戬私议”,是小人的行为,是遭人唾弃的国贼。
然人各有“志”,我们无法改变他人对镜子品格的选择。
五、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掌握本课中的文言现象3、以《走进陶渊明》为题,写一篇文章附:高考作文优秀片段1、背负了太多岁月的阴影,真的让他好累。
沉溺于过去,也必将让他丧失了现在和未来,于是,他选择了离开。
酣眠的午夜,他一个人,随着孤零零的帆影,踏上了回乡的小船。
月光还是黯淡的,四周还是静谧的。
他的衣袖随风飘摇,但此时,
他却拥有几分坦然,几分欢喜。
全新的生活随着初升的太阳,就要开始了,他与朋友、家人一同早出晚归享受着田园之乐,他与他们一起品尝着粗茶淡饭,享受着那一分简单无忧的友情以及难得的亲情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国文人里,又有谁能将心澄净到如此境界,以至于只剩下南山之菊?陶渊明选择了归隐之路。
这一路走得潇洒,走得清明。
然而,陶潜除了饮酒采菊之外,还做了些什么?这或许连他自己都无法回答。
归隐之路为中国无数文人选择,但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言:“自我完善式的道德导致了整体上的不道德。
”
或许是历史的机缘,促成了一座文学的丰碑。
但历史的路若要向前延伸,凭千万个陶渊明能够走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