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

1、法定准备率↑商业银行的放款能力↓货币乘数↓货币供应↓
40、货币层次的划分依据、哪几个层次? 现金属于第一个层次。

依据:依据是货币资产的流动性
层次:M0=流通中现金,即我们习称的现金
M1=M0+活期存款
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其中,M1,我们称为狭义货币量;M2,称广义货币量;M2-M1是准货币。

41货币需求理论(有哪些经济学家、三大理论的综合评价)P219-224
44、什么是原始存款?是不是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是不是交给中央银行的准备金?
原始存款:是指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或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所形成的存款。

它包括商业银行吸收到的、增加其准备金的存款。

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以两种具体形式存在:一是商业银行持有的应付日常业务需要的库存现金;二是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51、货币创造乘数如何影响货币供给
1.现代货币创造过程
现金是怎样进入流通的
1)现金进入经济生活的渠道是存款货币银行的客户从自己的存款账户提取现金。

2)每一个存款货币银行,在其日常的经营活动中,都有现金的不断流入和不断流出。

如果存入的现金满足不了提取现金的要求,存款货币银行则必须补充现金。

3)补充的基本途径就是到中央银行从自己的准备存款账户提取;如果银行库存的现金过多,则会及时存入自己在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账户。

4)为了保证存款货币银行可以及时地从准备存款账户提取现金,中央银行则必须印制足够的钞票、铸造足够的硬币。

5)由此可以理解,已经存在于流通过程中的现金,就是过去存款货币银行从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账户上陆陆续续提取现金所形成的。

现金增发与准备存款的补充
1)当存款货币银行总体向中央银行提取的现金多于存入的现金,是现金发行量的增长,简称现金发行;当存款货币银行总体向中央银行存入的现金多于提取的现金,是现金发行量的减少,则称现金回笼。

2)总的来看,年复一年,现金的发行都是增长的。

根本原因是经济的增长。

准备存款的补充必须有中央银行的支持
1)要使存款货币银行整体的准备存款总额增加,必须有中央银行资产业务的增加。

2)存款货币银行从中央银行补充准备存款的途径:
⑴向中央银行再贴现和直接取得贷款;
⑵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债券;
⑶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外汇……
3)在这个连续的过程中,中央银行一方面积累了自己的资产;而另一方面则形成两大负债项目:
⑴不断补充、不断提取现金的准备存款余额;
⑵由一笔笔现金漏损所累积形成的流通中现金。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源与流
我国习惯,称钞票和硬币为现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口径是以“通货”(currency)来统计钞票和硬币的数额。

通货膨胀使居民的实际收入减少,这意味这居民消费水平的下降,物价上涨的不平衡性和市场上囤积居奇
一、货币政策的实施顺序
货币政策实现对宏观经济调节的方式是:首先确定一定的最终调节目标,然后根据经济条件的实际发展选取一定的中间指标,最后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去具体实施。

货币政策目标———>中介指标———>政策工具
二、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如何?
货币政策目标一般有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四项。

货币政策诸目标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如下
1.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的一致性
2.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独立性
3.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的矛盾
4.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的矛盾
5.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
6.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
二、介绍和评价传统政策工具(一般性政策工具)
传统的货币政策根据包括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主要调整货币供应总量。

1.法定存款准备率
是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

法定存款准备金建立之初的目的,是为了保持银行的流动性,当准备金制度普遍实行,中央银行拥有调整法定准备率的权力之后,就成为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政策工具,而且是最猛烈的工具。

其政策效果体现在:通过决定或改变货币乘数影响货币供给;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都以存款准备金为基础;即使有超额准备金其调整也会产生效果;限制商业银行体系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它的局限性在于:效果太强烈,不能作为日常性工具;而且对不同类别的金融机构和存款影响不一致,政策效果不易把握。

2.再贴现政策
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撕所作的政策性规定。

再贴现政策包括两方面:一是对再贴现率的决定、调整。

这种作用主要着眼于短期,调整货币供给量,由于再贴现率在利率体系中的关键作用,这种调整也具有告示效应。

另一方面是对申请再贴现的资格的规定。

其作用着眼于长期,主要能改变资金流向。

再贴现政策的局限性在于:主动权并非只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对是否申请再贴现有选择权;再贴现率的调节作用是有限度的;再贴现率易于调整,但会引起市场利率的波动。

3.公开市场业务
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

公开市场业务的优越性体现在:主动性强。

买卖总能成交。

灵活性强。

可以根据变化随时调节买卖的数量和方向。

调控效果和缓,震动性小。

影响范围广。

对商业银行、公众、证券市场都会产生影响。

其局限性是:要求中央银行必须有强大的金融实力;有一个发达、完善的金融市场;还必须有其他金融工具的配合。

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三个主要环节:
1.从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
2.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到企业、居民等非金融部门的各类经济行为主体。

3.从非金融部门经济行为主体到社会各经济变量,包括总支出量、总产出量、物价、就业等。

政支出政策。

所谓紧的财政政策是指增税和减支,松的财政政策是减税和增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