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铅作业危害与防止示范文本

铅作业危害与防止示范文本

铅作业危害与防止示范文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铅作业危害与防止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操作规程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20xx年1月13日,长沙市的一名男性喷漆工,因腹
绞痛伴有呕吐,到长沙市某医院就诊,被诊断为不完全性
机械肠梗阻、消化性溃疡。

经抗炎、止痛、输液后,腹痛
缓解出院。

一周后,这名工人又出现腹绞痛症状,1月26
日再次就诊,被诊断为:不完全性机械肠梗阻、感染性胆
道出血、胰腺炎、小肠炎并发小穿孔、中度贫血、弥漫性
腹膜炎,被收治入院。

以急腹症剖腹探查,在切除阑尾后
腹痛仍不能缓解。

后来这名工人转到长沙市职业病机构检
查,发现其血铅超标6倍,尿铅超标7倍。

又通过采样检
验分析,发现该名工人所处作业场所的铅含量超标3~4
倍,由此诊断他患上了职业性慢性中度铅中毒。

20xx年3月26日,浏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浏阳
市某冶炼厂的151名工人进行体检,发现竟有50人尿铅超标,超标率达33.11%。

尿铅最高的为265.5μg/L,最低为122.8μg/L,平均为180.91μg/L。

诊断出轻度铅中毒27例,中毒率为17.88%。

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的占76.16%,明显高于一般人群。

工业铅接触
铅是最常见的毒物之一,加热至400℃~500℃会有大量铅蒸气选出,并在空气中迅速氧化成氧化亚铅,进而凝集成烟尘。

随着熔铅温度的升高,氧化亚铅可进一步氧化为氧化铅、三氧化二铅等,但三氧化二铅不稳定,很快会分解成氧化铅。

工业上所用的铅40%为金属铅,35%为铅化合物,25%为合金铅。

接触铅的行业和过程主要包括:1铅矿开采及冶炼
铅矿主要分为方铅矿(硫化铅)、碳酸铅矿(白铅矿)及硫酸铅矿。

在开采和冶炼时,混料、烧结、还原和精炼过程
中均可接触到铅。

在冶炼锌、锡、锑等金属和制造铅台金时,也存在铅危害。

2. 熔铅
铅丝、铅皮、铅槽、电缆、焊接用的焊锡等产品的制造,废铅回收,修、拆旧船叶的焊割作业场所,铅会以蒸汽、铅尘或铅烟的形式逸散出来。

3. 铅化合物
铅化合物主要用于制造蓄电池、玻璃、搪瓷、油漆、颜料、防锈剂等,其中醋酸铅用于制药、化工工业;铬酸铅用于油漆、颜料、搪瓷工业;碱式硫酸铅、硬脂酸铅等用作塑料稳定剂等。

铅化合物可以粉尘的形式逸散在作业场所中。

目前,我国铅危害最严重的行业是蓄电池制造,冶炼、铅熔炼及拆旧船熔割等行业。

铅进入人体的途径
在生产过程中,呼吸道是铅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其次是消化道,无机铅化合物不能通过完整的皮肤。

铅的毒性主要取决于分散度及在人体组织内的溶解度。

硫化铅难溶于水,敞毒性小;铅尘、铅烟颗粒小,化学活性大,易经呼吸道呼入吸收,发生中毒的可能性比较大。

1. 呼吸道
铅通常以蒸汽、烟尘的形式进入呼吸遘,吸入的铅烟约40%会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铅尘的吸收取决于颗粒大小和溶解度。

如直径为0.27mm的尘粒吸收率达54%,吸入的铅约70%~75%随呼气排出,仅:30%~25%被人体吸收,主要被吸入肺部,由肺泡微血管吸收;停留在上呼吸道的铅尘可随痰排至喉咙,再吞入食道。

2. 消化道
如果在铅作业场所进食、饮水、吸烟,摄入的铅化合物会有5%~10%通过胃肠道吸收,如缺铁、缺钙或高脂饮
食,可增加胃肠道对铅的吸收。

进入血液的铅大部分与红细胞结合,其余停留在血浆中。

血液循环系统中的铅早期主要分布于肝、肾、脑、皮肤中,进入体内的铅90%~95%在骨骼里“安营扎寨”。

被吸收的铅主要通过肾脏排出体外,因此,尿排出量可代表铅吸收状况。

小部分铅经粪便、胆汁、月经、汗腺、唾液等途径排出体外。

血铅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乳汁内的铅也可影响婴儿。

铅对人体系统的影响
急性或弧急性铅中毒通常发生在日常生括中,多因误服或过多服用含铅化合物的偏方,治疗哮喘、癫痫等疾病。

还有将铅粉当成山芋粉误服而发生急性中毒的事件。

据职业流行病调查表明,职业性铅中毒基本上均为慢性中毒。

铅是一种全身性毒物,可对人体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等产生影响。

1. 神经系统
神经衰弱,是铅中毒早期和较常见的症状之一,表现为头昏、头痛、全身无力、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多梦等,其中以头昏、全身无力最为明显,但一般都较轻,尚有不少早期铅中毒者,上述症状也不明显。

铅对外周神经损害可呈运动型、感觉型或混合型,铅中毒性脑病在职业性中毒中极为少见,主要为外周神经炎。

2. 消化系统
轻者表现为一般消化道症状,如口内金属味,食欲不振,恶心,上腹部胀闷、不适,腹隐痛和便秘,大便干结等。

重者出现腹绞痛,为突然发作,多在脐周,呈持续性疼痛,会阵发性加重,发作时患者出现面色苍白、烦躁、冷汗、呕吐、体位卷曲,一般止痛药不易缓解,每次疼痛会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

3. 血液系统
铅会干扰血红蛋白的合成过程,引起其代谢产物变化,如血δ-氨基己酰丙酸脱氧酶(δ-ALAD)活性降低,血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或锌卟啉(ZPP)增多等,最后导致贫血,多为低色素正常红细胞型贫血,以及卟啉代谢障碍,点彩红细胞、网织红细胞、碱粒红细胞增多等。

4. 泌尿系统
铅会损害线粒体,影响ATP酶而干扰主动运转机制,使泌尿系统受到损害,表现为近曲小管损伤引起的尿中出现氨基酸尿、糖尿和磷酸盐尿等。

少数较重患者可有蛋白尿、尿中出现红细胞、管型,肾功能减退。

铅还会影响肾小球,引起肾素合成和释放增加,导致血管痉挛和高血压。

5. 生育系统
女工对铅较敏感,特别是孕期和哺乳期,可引起不育、流产、早产、死胎及婴儿铅中毒。

对男工可引起精子
数目减少、活动减弱及形态改变,还可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

6. 其他
口腔卫生不好者,在牙龈与牙齿交界边缘上可出现由硫化铅颗粒形成暗蓝色线,即铅线。

铅中毒控制措施
防止铅中毒是铅冶炼行业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火法炼铅,工艺温度高,铅烟、铅尘大量散发,工作场所铅浓度超标现象十分普遍。

由于生产自动化程度不高,多数岗位手工操作,导致工人近距离、高浓度接触铅尘、铅烟,职业病危害严重,因此应从以下方面加以改善。

一是采用新工艺。

解决铅冶炼行业的职业病危害,最根本的方法是采用新工艺,如国外的基夫赛特法、中国的SKS法(水口山法)等。

这两种工艺均在密闭设备中进行冶
炼,负压操作,可以避免铅烟对作业工人的危害。

二是加强密闭、通风。

对每个物料转运点和烟尘漏泄处(如排铅口、放渣口等),均应设通风、除尘、除毒装置,配料和卸料处也应密闭、通风、除尘、排毒。

三是个人防护和综合管理措施。

应为工人配备合格的防毒口罩,要求工人注意个人卫生,防止铅从呼吸道吸入;采取轮班作业,缩短工人劳动时间;工人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要进行健康检查;定期给工人进行驱铅治疗等。

请在此位置输入品牌名/标语/slogan
Please Enter The Brand Name / Slogan / Slogan In This Position, Such As Foonsion。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