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关于事业单位改革与地勘单位改革问题研究_韩继深
关于事业单位改革与地勘单位改革问题研究_韩继深
三步走:第一步是首先进行清 理规范、政事分开;第二步是职能 任务相近者进行同类整合或重组; 三是分类改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企分开。 3.3.1 国家线改革
中国地质调查局管理的地质事 业单位与国资委管理的地勘事业单 位作为国家线,按照三步走的改革思 路,根据国家公益性地质工作的需 求和编制要求,选调骨干队伍和人 员组建国家公益性地质队伍,其余队 伍和人员整合建立国家地矿集团, 作为央企仍归国资委管理(图1)。 3.3.2 地方线的改革
(1)厅局相互兼职的差异化; (2)部分地勘事业单位不同隶 属关系的差异化; (3)“两属化”后管理层次的 差异化; (4)地勘单位深化改革与发展 认识的差异化。
3 关于事业单位改革和地勘单 位改革
中央5号文件的出台,真正拉 开了全国已经酝酿了10余年的事业 单位改革的大幕,从而也为吵了多 年的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理出了清 晰的思路。 3.1 地勘单位改革是事业单位改革 的组成部分
地质工作运行机制(以下称: 运行机制)是在地质工作管理体制 框架内,能够促使和保证地质工作 正常、健康有序运行的方法、手 段、环节以及相互关系的总和。
(2)地质工作体制改革由地质 工作管理体制改革和地质工作运行 机制改革构成
地勘队伍的“两属化”改革、 当前正在进行的地勘事业单位的改 革、地勘单位的企业化改革等均属
(3)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及时、快速、准确地反应地勘行业 的期望、诉求和情况;
(4)努力协调和沟通中央和地 方各部门的相关关系,采取措施加 快已出台文件政策的落实和解决相
国务院
国务院
国土部资源部
国资委
国土部资源部
中国地调局
大 中中 区 国国 所 水地 中 环科 心 院院
中中有中中
国煤色林核 治地地地地 勘总质中质 局局局心局
中国地调局 国大中 中 家区国 国 公所水 地 益中环 科 队心院 院
图1 国家线地质队伍改革前后示意图
国资委
国 家 地 矿 集 团
××省人民政府
××省人民政府
×省国土资源厅
×省国土资源厅 ×省地质矿产局
省 省省 省 省 省省
低 煤有 核 治 化建
勘 田色 地 勘 地地
局 局局 局 局 局局
省省 省
4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地勘单 位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
综上所述,在地勘队伍深化改 革与发展的过程中,国土资源主管 部门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必须承 担起国务院赋予的职责、任务和历 史使命,这是多年来地勘单位所期 待和盼望的。
4.1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定位和作用
根据国务院对国土资源部的三 定方案,国土资源部是地质勘查行
(1)中国地质调查局管理的地质 事业单位—其所属的中国地质科学 院、各大 区 所、相 关 的 地 质 勘 查 机 构,被定位为地质勘查事业单位。
(2)各省国土资源部门管理的 地质事业单位—主要是属地化时, 部分省将地调院、水文环境监测
▲ 作者简介:韩继深(1957-),男,山东省莱芜市人,高级经济师,研究生学历,山东省地矿局总经济师,主要从事地勘经济和 地勘财务管理等研究。
3.3 地勘单位改革的模式选择
四类地勘队伍目前有两类必须 参加事业单位改革,这两类地勘队 伍的改革,可按照“两条线,三步 走”的方式进行。
两条线:一是中国地质调查局 管理的地质事业单位与国资委管理 的地勘事业单位作为国家线;二是 各省国土资源部门所属的地质事业 单位和属地化管理的各地勘队伍以 省为单位作为地方线。
于地质工作管理体制改革的范畴。 地勘单位实施的经济责任制、
经营者业绩考核、企业化管理措施、 地质找矿新机制的构建与实施均属 于地质工作运行体制改革的范畴。
1.2 地质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适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运动
地质工作的管理体制属于生产 关系范畴,地质工作的运行机制则 属于生产力范畴,二者相互作用, 缺一不可,其矛盾运动,推动了地 质工作和地勘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不 断深化。
按照《国家经贸委管理的国家 局所属地质勘查单位管理体制改革 实施方案》(国办发[2001]2号) 进行 的部分地勘队伍划归国务院国资委 管理的改革,简称“属委化”改革。
2.2 地勘队伍目前的分布现状
“两属化”改革以来,地勘 单位逐渐被划分和形成为地质事业 单位、地勘事业单位、其他地勘机 构、地质勘探企业等四种类型。 2.2.1 地质事业单位
中图分类号:F40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6995(2011)11-0010-04
1 地质工作改革的相关问题
1.1 关于地质工作体制改革 (1)地质工作体制是由地质工
作管理体制和地质工作运行机制有 机构成的系统
地质工作管理体制(以下称: 管理体制)是指地质工作管理机构 和地勘队伍的行政管理体制、领导 体制、层级管理体制及管理系统内 各机构职能及权责关系等内容的规 制与设置。
地勘单位的性质是事业单位, 因此,地勘单位的改革必须服从和 从属于全国事业单位改革,必须按 照国家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完成改 革的任务。 3.2“两属化”改革后的主管部门 是地勘单位改革政策的决策者
按照中央5号文件的规定和“两 属化”后地勘队伍主管部门的运行 方式分析后,我们认为:“两属化”
改革后的主管部门是地勘单位改革 政策的决策者和具体实施者。
这些模式实质上都是“两属
化”改革后其主管部门根据所在省 区或管辖体系内经济发展的需要决 策并实施的,为地勘队伍的发展和 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的探索奠定了 基础、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2.3.2“两属化”改革后的主管单 位是地勘单位改革的操刀者
根据统计分析,“两属化”改革 以来地勘队伍深化改革所形成和出 现的各种模式,以及这些模式的始 作俑者、实施和推动者实质上都是 地勘队伍的主管部门—国务院国资 委或各所在省(区、市)人民政府。 2.3.3“两属化”改革的差异性造 成了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深度差异 化
业的主管部门,是地质勘查资质的 主管部门;是地勘行业国家政策的 制定和组织实施者;对地勘行业的 特殊性、主力军作用以及对资源安 全保障的重要作用等最了解、最熟 悉。因此,必须重点承担和做好以 下工作。
(1)承担并完成国土资源部三 定方案、中央5号文件等确定和要 求的职责和任务;
(2)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必须 通过加强调研,协调好中央和地方 在地勘行业事业单位分类过程中的 相关工作;
S 特约 专稿 pecial Paper
关于事业单位改革与地勘单位改革问题研究
■ 韩继深1/王云祥1/韩 爽2 (1.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济南 250013;2.首都经贸大学,北京 100070)
摘 要:地质工作体系由地质工作管理体制和地质工作运行机制两大部分构成,地质工作管理体制改革是指 地质工作管理机构及其行政管理体制、领导体制、层级管理体制的改革;地质工作运行机制改革是指在地质 工作管理体制框架内对支持其运行的方法、手段、环节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地勘队伍“两属化”改革以 来,特别是近期颁布的中央5号文件决定了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要大力推进,地勘单位改革必须从属于全国 事业单位改革,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事业单位改革和地勘单位改革中的职责就是推动有利于地勘单位改革发 展之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地勘单位改革要按“两条线、三步走”的方式进行,并处理好改革过程中相关各方 面的关系,使改革协调进行。 关键词:事业单位;地勘单位;改革;地质工作;体制;机制
(2)各省人民政府管理的地勘 事业单位
按照国务院37号文,原国土资 源部、各工业部门地勘局等属地化 后的地勘单位,这些地勘单位被定 位为地勘事业单位。 2.2.3 其他地勘机构
主要指武警黄金部队、大学、 相关科研院所等所属的地勘机构 等。 2.2.4 地质勘探企业
企业、上市公司等所属的地质 勘探企业,如紫金矿业的地质勘查 院等,另外还有民营企业组建的地 质勘探企业。
4.2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 就是推动有利于地勘单位改革发展 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1)明确国有地勘单位对国家 经济安全的重要作用,对地勘单位 的改革应统筹规划,循序渐进;
(2)地勘单位改革要充分尊重 各省区的探索,不能一刀切;
(3)地勘单位改革亟待国土资 源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
从两属化后地勘队伍改革与发 展的情况看,大家不仅不怕改革、 而是希望改革,因为大家明白改革 是手段,发展才是目的,关键的是 大家期望必须出台相关的政策来支 持和推动地勘单位的改革。
2011.11 Natural Resource Economics of China
11
S 特约 专稿 pecial Paper
械制造、房地产开发等)(图2)。 地勘单位政事分开,在同一辖
区内重组整合形成资源优化配置的 一体化管理格局后,可再根据省区 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需要,进行 事企分开或全部企业化改革,最终 完成地勘单位的阶段性改革或全面 改革。
2.3“两属化”改革以来地勘队伍 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情况 2.3.1“两属化”改革以来,地勘 队伍管理体制改革一直在不间断地 探索
已“两属化”的地勘队伍的主 管部门一直在按照“两属化”改革 文件及 后 续 的系列文件 要求,不 断 地进行地勘队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 制改革的探索,主要有:浙江模式、 云南模式、广东模式、内蒙模式、海 南模式、陕西模式、中化地勘模式、 有色地勘模式等8种以上。
三是为地勘单位今后改革与 发展提供支持的政策,如:适当为 国有地勘单位配置一定的、优质的 矿业权;对地勘单位利用国家资金
12
Natural Resource Economics of China 2011.11
R 特约 专稿 Special Pape
勘查形成的矿产地,在出让矿业权 时,拿出一定比例给予地勘单位; 努力培育商业性地质勘查市场,做 好公益性地质项目、地勘基金项目 和商业性地勘项目的有机衔接,鼓 励、支持、引导社会资金加大对地 质工作的投入;加强地质工作监管 和服务,改善地质勘查工作环境; 支持地勘单位探采冶一体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