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的精神家园

我的精神家园

• 不完全同意 • 安徒生、杜甫——尘世的嚣嚣 安徒生、杜甫 尘世的嚣嚣
6.作者追求的人文事业是怎么样的? 作者追求的人文事业是怎么样的? 作者追求的人文事业是怎么样的 用原文来回答。 用原文来回答。
• 用宁静的童心来看,这条路是这样的:它 用宁静的童心来看,这条路是这样的: 在两条竹篱笆之中。篱笆上开满了紫色 紫色的 在两条竹篱笆之中。篱笆上开满了紫色的 牵牛花,在每个花蕊上,都落了一只蓝 牵牛花,在每个花蕊上,都落了一只蓝蜻 蜓。
7.如何理解“它在两条竹篱笆之中。篱笆上 如何理解“它在两条竹篱笆之中。 如何理解 开满了紫色的牵牛花,在每个花蕊上, 紫色的牵牛花 开满了紫色的牵牛花,在每个花蕊上,都 落了一只蓝蜻蜓。 含义? 落了一只蓝蜻蜓。”含义? 浪漫,唯美,充满童趣, 浪漫,唯美,充满童趣,是作者用童心描 绘出的人文事业的道路,并是他追求的。 绘出的人文事业的道路,并是他追求的。 在通向精神家园的路途上,作者感受到的 在通向精神家园的路途上,作者感受到的 是在平凡的生活中充满美好和神奇、 是在平凡的生活中充满美好和神奇、富有 吸引力和诱惑力的景致。 吸引力和诱惑力的景致。
• (随兴;对艺术、对美的追求) 随兴;对艺术、对美的追求)
3.模仿 、2节概括的“精神家园 模仿1、 节概括的 节概括的“ 模仿 之初建”结构,概括3、 节的 之初建”结构,概括 、4节的 内容。 内容。 精神家园的形成 精神家园的形成
从第3节中提取精神家园形成的因素 从第 节中提取精神家园出他们的 古希腊哲人蜡板画的故事, 古希腊哲人蜡板画的故事 随兴而发以及用艺术进行沟通交流的行为。 随兴而发以及用艺术进行沟通交流的行为。 你能根据自己的阅读说说类似的例子吗? 你能根据自己的阅读说说类似的例子吗?
王子猷雪夜访戴
•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 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 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 隐诗》 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 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 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 人问其故,王曰: 吾本乘兴而行, 而返,何必见戴? 而返,何必见戴?”
• 被称为 世纪90年代中国最“另类”的作家, 被称为20世纪 年代中国最 另类”的作家, 世纪 年代中国最“ 有评价说他是中国白话文的第一把手。 有评价说他是中国白话文的第一把手。 • 其自由人文主义的立场和风格贯穿作品,“王 自由人文主义的立场和风格贯穿作品 的立场和风格贯穿作品, 小波文体”为无数青年仿效。 小波文体”为无数青年仿效。 • “时代三部曲”是王小波作品的精华,其中以 时代三部曲”是王小波作品的精华, 喜剧精神和幽默口吻, 喜剧精神和幽默口吻,述说人类生存状况的荒 谬故事,故事背景跨越各种年代, 谬故事,故事背景跨越各种年代,描写权力对 创造欲望和人性需求的扭曲及压制, 创造欲望和人性需求的扭曲及压制,展示了知 识分子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命运, 识分子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命运,代表着王 小波对文学的理解和他异于寻常的艺术水准。 小波对文学的理解和他异于寻常的艺术水准。
作者生平履历
1952年5月13日出生于北京。 年 月 日出生于北京 日出生于北京。 1968-1972年,在山东牟平插队,后做民办教师, 在山东牟平插队, 年 在山东牟平插队 后做民办教师, 1972-1973年,北京牛街教学仪器厂工人, 北京牛街教学仪器厂工人, 年 北京牛街教学仪器厂工人 1974-1982年,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经济系学生, 年 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经济系学生, 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经济系学生 1982-1984年,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教师, 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教师, 年 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教师 1984-1988年,美国匹兹堡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研究生, 美国匹兹堡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研究生, 年 美国匹兹堡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研究生 获硕士学位。 获硕士学位。 1988-1991年,北京大学社会学所讲师, 北京大学社会学所讲师, 年 北京大学社会学所讲师 1991-1992年,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讲师。 年 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讲师。 1992-1997年,自由撰稿人。 年 自由撰稿人。 1997年4月11日在北京逝世。 日在北京逝世。 年 月 日在北京逝世
4.第4节作者讲述了哪几种人文事业 第 节作者讲述了哪几种人文事业 的形成方式? 的形成方式? 刻
• 背宗谱:以俄罗斯为例 背宗谱: • 式 :?
板 、 被
动 、 压 制
形成

式: 式:
5.作者同意安徒生的观念(人文事 作者同意安徒生的观念( 作者同意安徒生的观念 业是一片着火的荆棘) 业是一片着火的荆棘)吗?
本文的语言风格与特色
形象而深刻 幽默而冷峻
以“家”扩词
家——家园——精神家园
指精神归宿, 指精神归宿,它能让人们的心灵被 吸引、获启迪、得慰藉、有寄托。 吸引、获启迪、得慰藉、有寄托。
我 的 精 神 家 园
王小波
王小波(19521997),北京人,汉 族,当代著名学者、 作家。他的代表作品 有《黄金时代》、《 白银时代》、《青铜 时代》(《时代三部 曲》)等,被誉为中 国的乔伊斯兼卡夫卡。 他的唯一一部电影剧 本《东宫西宫》获阿 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 编剧奖,并且入围 1997年的戛纳国际电 影节。
《我为什么要写作》 我为什么要写作》
• 我父亲不让我们学文科,理由显而易见。 我父亲不让我们学文科,理由显而易见。 在我们成长的时代里,老舍跳了太平湖, 在我们成长的时代里,老舍跳了太平湖, 胡风关了监狱,王实味被枪毙了。 胡风关了监狱,王实味被枪毙了。 • 他老人家也是屋内饮酒,门外劝水的人, 他老人家也是屋内饮酒,门外劝水的人, 自己也是个文科的教授, 自己也是个文科的教授,但是他坦白地承 认自己心术不正,不足为训。 认自己心术不正,不足为训。 • 他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学一种外行人弄不懂 而又是有功世道的专业, 而又是有功世道的专业,平平安安地度过 一生。我父亲一生坎坷,他又最爱我们, 一生。我父亲一生坎坷,他又最爱我们, 这样的安排在他看来最自然不过。 这样的安排在他看来最自然不过。
《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
•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 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 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随兴,对艺术的热爱) 随兴,对艺术的热爱)
8.如何理解“风头正健的俗 如何理解“ 如何理解 人”?
1994年,王朔和王小波的书非常畅销,分别 年 王朔和王小波的书非常畅销, 排名第一、第二。王小波的中篇小说《 排名第一、第二。王小波的中篇小说《黄金 时代》热销。 时代》热销。有人发文章抨击俗文学挤占了 人们的书架。 人们的书架。
“风头正健的俗人”指的是王朔、王小 风头正健的俗人”指的是王朔、 波这一类人。 波这一类人。
从全文内容来看,作者所说的“精 全文内容来看,作者所说的“ 内容来看 神家园”指的是什么? 神家园”指的是什么?
• 人文事业(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人文事业(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文本解读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本 、2节内容。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本1、 节内容 节内容。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本
第1节:偷书挨揍 节 第2节:哥哥编故事 节
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
•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 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 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 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 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 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 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 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 相公者! 相公者!”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 我已经四十岁了,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 我已经四十岁了,除了这只猪, 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 相反, 无视对生活的设置。 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 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 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 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 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为这个 原故,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 原故,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
• 千万丈的大厦总要有片奠基石,最初的爱 千万丈的大厦总要有片奠基石, 无可替代。 好无可替代。 • 我总在回想幼时遥望人类智慧星空时的情 景。 ——好奇心,渴求心 好奇心, • 德国康德说过,“有两件事我愈思考,愈 德国康德说过, 有两件事我愈思考, 觉神奇,心中也愈充满敬畏, 觉神奇,心中也愈充满敬畏,一是我头顶 上的这方星空, 上的这方星空,一是人们心中的道德准 则。”
9.如何理解“上述说法不见得如此 如何理解“ 如何理解 深奥” 深奥”? 雅俗之争——利益之争 利益之争 雅俗之争
深奥
不深奥
10.透过第 节,我们还可推知作者的写 透过第5节 透过第 作目的。请筛选信息并加以提炼概括。 作目的。请筛选信息并加以提炼概括。
我很怕落到什么都说不出的结果, 我很怕落到什么都说不出的结果,所以正 在努力工作。 在努力工作。 纯粹为了对文学的热爱与追求,不为名利。 纯粹为了对文学的热爱与追求,不为名利。 作者希望在有生之年做出一番人文事业, 作者希望在有生之年做出一番人文事业,以 此来实现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此来实现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