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速度概念的教学

速度概念的教学

速度概念的教学
行程问题中“速度”概念教学,我过去是这样教的:先出示两道题:(1 )汽车6小时行驶600千米,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2 )小刚20秒走了20米,平均每秒走多少米?让学生进行练习,学生很快就能计算出结果。

在此基础上揭示:单位时间内行驶的路程就是速度。

但学生对“单位时间”“速度”两个术语缺乏感性认识,因而囫囵吞枣,不能深刻理解。

后来我采用了新的方法进行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我把这一内容设计为三个环节进行教学。

第一环节:(1)小兰走了200米,小刚走了220米,谁走的快?(2)小兰走了16分钟,小刚走了20分钟,谁走得快?为什么?(3)小兰30秒走了30米,小明10秒走了20米,谁走的快?为什么?通过对比讨论,学生很快知道快的和慢的概念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一个是时间,一个是路程。

相同的时间里形式的路程长速度快,短就慢。

接着进行第二环节:出示数量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让学生讨论:(1)在什么情况下,时间短就快?(2)在什么情况下路程长就快?通过讨论,学生对“速度”一词有了较深的印象和理解,即一分钟,一小时,一天等记录时间的一个单位所走的路程就是速度。

最后进行第三个环节,问:小明比小玲快是指什么?学生很快回答:小刚每秒钟行走的路程比小兰长。

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得出结论,即单位时间所行的路程叫速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