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地震波速度.
2 p
其中a,b,c是经验系数,ρ的单位是g/cm3 泥岩: a=-0.0261, b=0.373, c=1.458, Vp=1.5~5.0km/s
砂岩: a=-0.0115,
石灰岩:a=-0.0296, 白云岩:a=-0.0235,
b=0.261,
b=0.441, b=0.390,
c=1.515, Vp=1.5~6.0km/s
第一节 影响地震速度的主要因素
大量理论研究、实验室研究和实际资料都证明,地震波的传 播速度与地下岩石的性质,如岩石的弹性常数、岩石的成分、 密度、埋藏深度、孔隙度、地质年代、含流体性质以及温度等 因素息息相关。
第一节 影响地震速度的主要因素
(1)弹性常数
E 1- 2 K 4 / 3 p 1 1 2
Vs2
第一节 影响地震速度的主要因素
①因为流体的μ=0,所以流体中不能传播横波。 1914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古 登堡发现地下2900千米处地震波的 传播速度有明显变化,后证实这里 是地核与地幔的分界层。人们将这 个界面称为“古登堡界面”。通过 此界面向下,纵波突然下降,横波 完全消失,并以此推断外核为液态 金属。
第一节 影响地震速度的主要因素
(4)构造历史和地质年代的影响
许多实际观测资料表明,同样深 度、成分相似的岩石,当地质年代 不同时,波速也不同,年代老的岩 石比年青的岩石具有较高的速度。 在强烈褶皱地区,经常观测到速度 的增大;在隆起的构造顶部,则发 现速度减低。一般地说,地震波在 岩石中的传播速度随地质过程中的 构造作用力的增大而增大。
c=1.963, Vp=3.5~6.4km/s c=1.242, Vp=4.5~7.1km/s
硬石膏:a=-0.0203,
b=0.321,
c=1.732, Vp=4.6~7.4km/s
第一节 影响地震速度的主要因素
Brocher(2005)根据大量的岩芯、测井和VSP资料建立了新 的纵波速度与密度的经验公式:
E s 2 1
2(1 ) 2 2 Vs 1 2 k (V p 4 / 3Vs ) Vp
它们分别表示纵波和横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可知弹性波 在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由介质的弹性常数和密度 决定的。如果能求得岩石的地震纵波和横波速度以及密度就可 以得到弹性常数k和μ。
第素 第二节 几种地震速度的概念 第三节 地震速度参数的测定方法 第四节 地震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地震波的速度是指地震波在地下岩层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地震速度。 它既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最重要参数,也是地震勘探中最重要的参数 之一,渗透到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的大部分环节。在地震正演研究、地 震时深转换、地震偏移、地震反演、储层描述等过程中,都需要同地震 速度打交道。 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往往加一些前缀赋予特定的含义,比如:平均 速度、瞬时速度、射线速度、层速度、偏移速度、叠加速度、均方根速 度等等。 计算各种地震速度的方法也不是单一的,包括实验室岩芯速度测井、 地震测井、垂直地震剖面、地震速度分析等方法。
Faust(1951)统计美国和加拿大 500口井砂岩、泥岩速度数据与地质时 间和深度的关系总结出了速度、年代 和深度的关系式如下:
岩性 气层砂岩 泊松比 0.12~0.22
油层砂岩
水层砂岩 泥岩 钙质泥岩 砾岩
0.21~0.25
0.24~0.35 0.25~0.40 0.32~0.43 0.22~0.38
含气砂岩 具有低泊 松比和低 速度比
煤层
0.33~0.49
第一节 影响地震速度的主要因素
某气藏泊松比变化剖面
Top
Base
3 5 1.6612Vp 0.4731 Vp2 0.0671 Vp 0.0043Vp4 0.000106Vp
其中VP 的单位是ft/s、ρ的单位是g/cm3,Vp=1.5~8.5km/s。 该公式适用深度范围较大,在石油地震勘探中仅仅只能作为参 考。 石油地震勘探中一定要建立适合本地区本地层的深度范围的 地震速度与密度的经验关系。
第一节 影响地震速度的主要因素
(3)密度 几乎各种岩石的波速都随密度增大而 增大。 最著名的速度与密度的经验关系式是 由加德纳(Gardner)总结美国多个 地区多种岩石(岩石饱和盐水,最大 深度约7400米)得到的:
盐
岩
硬石膏
石灰
岩
白 云岩
0.31v 0.25 p
纯泥岩
密度(g / cm3);v p 纵波速度(m / s)
剖面中显示:由于含气砂岩具有低泊松比,所以气藏顶部位一个 负的反射(泊松比σ减小) 以及在气藏底部为一个正的反射(泊松比 σ增加)。
第一节 影响地震速度的主要因素
(2)岩性 造岩矿物成分不同的岩石,由于造岩矿物的密度、体积模量、 剪切模量的不同,又由于造岩矿物是组成岩石的主要成分,因 此是影响岩石弹性性质的主要因素。
经
验
公
式
纯砂
岩
第一节 影响地震速度的主要因素
在实际工作中不能生搬硬套加德纳公式,要建立勘探区域的速 度与密度的经验关系。 1993年Castagna通过大量的实验室数据和测井、地震数据分 别对不同的岩性,如泥岩、砂岩、石灰岩、白云岩和硬石膏给 出了速度与密度的经验关系方程:
aV bVp c
第一节 影响地震速度的主要因素
②纵波速度大于横波速度 P波:P代表主要 (Primary)或压缩 (Pressure)前进速 度最快,也最早抵达。 S波:S意指次要 (Secondary)或剪力 (Shear),前进速度 小于P波
第一节 影响地震速度的主要因素
③纵横波速度比可以用泊松比 表示,可以用来区分岩性
沉积岩:1500~6000 花岗岩:4500~6500 玄武岩:4500~8000 变质岩:3500~6500 在单独利用地震纵波速度无法 区分岩性的情况下,人们提出 了利用纵波和横波速度之比 (VP/VS)与泊松比关系图 (也称交汇图)、VP/VS与 VP交汇图、AVO(振幅随炮 检波距变化)分析等新的方法 来区分不同的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