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锅炉疏水排污、放空气、底部加热系统

锅炉疏水排污、放空气、底部加热系统

锅炉炉疏水、排污、放空气及底部加热系统
锅炉疏水、放空气系统
1.1 锅炉启动前疏水、放空气系统
1.1.1锅炉水压试验上水时,空气门应专人监视,待各空气门见水时顺序关闭。

1.1.2水压试验结束后,可利用过热器疏水门或取样门泄压,当压力降至0时,开启各空气门和疏水门进入放水。

1.1.3 若水压试验后,锅炉准备投入运行,且水质合格可放水至汽包可监视水位,过热器和再热器部分的疏水应放尽;若锅炉在短期不投
入运行,当降压至0.5MPa时,关闭各空气门和疏水门停止泄压,采取
相应的保养措施。

1.2 停炉后疏水、放空气系统
1.2.1 锅炉熄火停炉后,可根据情况用过热器疏水门控制降压速度,半小时后,开启再热器向空排汽及冷段疏水门,再热器实行干保
护。

.2.2 锅炉停炉后,如需采取冷却措施,可利用过热器的疏水门控制降压速度,当过热器出口汽压降至0,汽包壁温100℃以下时,打开汽
包空气门,过热器向空排汽门水冷壁各排污门和省煤器各放水门,锅
炉全面放水。

1.2.3 冬季停炉放水时,可采用带压放水,全开炉本体管道联箱的所有放水门、疏水、放空气门。

1.2.4 如锅炉需处于热保护或机组处于热备用状态时,应投入底部加热,压力表起压0.15~0.2MPa,可关闭炉顶各空气门,开启过热器
疏水门(汽机冲转后关闭疏水门)。

定期排污
2.1 定期排污应在负荷稳定时进行,加强对水位的调整和监视,防止造成缺水事故,大直径下降管未经许可不得进行排污。

2.2 定期排污的操作方法:
2.2.1 全开A(B)侧定排联箱电动一、二次门及定排总门,定排母管疏水一、二次门进行疏水。

2.2.2手动缓慢微开一路排污管排污电动门暖管,暖管后关闭定排母管疏水
一、二次门。

2.2.3 开启该路排污管电动门,排污时间根据化学要求确定,但每路排污时间不超过30s,然后关闭排污电动门。

2.2.4 各水冷壁联箱依次进行排污,排污完毕关闭定排联箱电动一、二次门。

2.2.5 按同样方法进行另一排污联箱各水冷壁联箱的排污。

2.2.6各水冷壁联箱全部排完后,关闭定排总门。

2.2.7 操作完毕,汇报班长或值长。

.2.8 排污结束后1小时,应复查排污门的严密性,否则应联系检修处理。

2.3 遇有下列情况禁止排污
2.3.1 禁止使用底部加热门进行排污。

2.3.2 两对排污门禁止同时排污。

2.3.3 禁止单个循环回路排污时间过长。

2.3.4 排污管道或阀门泄漏,危及操作人员的安全时,应禁止排污。

2.3.5 与排污系统相连的地方正在检修,又无法隔离时应禁止排污。

2.3.6 锅炉发生故障时(满水和汽水共腾时除外)。

2.3.7 锅炉燃烧不稳时。

2.3.8 蒸汽或给水压力突然降低时。

3 连排
3.1 锅炉的连续排污应根据化学人员的要求投入,调节门开度大小由化学人员联系调整。

3.2 连续排污通过连排扩容器进行工质回收再利用,若连排扩容器系统有故障时,则开启连排至定排门进行排污。

3.3 连排扩容器系统的投入操作:
3.3.1 检查连排扩容器及管道保温良好,压力表水位计完好可用,安全阀整定好。

3.3.2 开启连排扩容器疏水调节门及前后隔离门,关闭疏水旁路门及连排扩容器放水门(#2炉无次门)。

3.3.3 全开A、B侧连排电动调节门前后截门及流量孔板前截门,稍开A或B侧连排电动调节门,开启A、B侧连排至连排扩容器手动门,
对连排扩容器暖管15-20分钟后,全开A、B侧连排电动调节门。

3.3.4 待扩容器压力略高于除氧器压力时,开启机侧连排扩容器至除氧器门。

3.3.5 调整连排扩容器疏水调节门,使水位正常并维持稳定。

3.3.6 视情况投入连排扩容器水位自动调节。

3.4 连排扩容器系统的停用操作
3.4.1 关闭机侧连排扩容器至除氧器门
3.4.2 开启连排至定排门,关闭A、B侧连排至连排扩容器截门。

3.4.3 解除连排扩容器水位自动,全开连排扩容器疏水调节门,待连排扩容器内存水放净后,关闭扩容器疏水调节门及前后截门。

3.4.4 系统故障或甩负荷时关闭连排电动调节门,解列连排扩容器运行,以防连排及除氧器超压。

4 就地水位计的运行
4.1 就地水位计的检查
4.1.1 正常情况下,就地水位计液面指示在±50mm范围内,并且有轻微的上下波动,水位计应无泄漏,水位清晰可见,照明良好。

4.1.2 若水位计模糊不清时,应立即进行冲洗。

4.1.3 定期检查水位计摄像装置良好。

4.2 锅炉冷态时就地水位计的投入
4.2.1 确认水位计检修工作结束,设备完整,照明良好,符合投入要求。

4.2.2 开启水位计汽、水侧一、二次门;关闭放水门。

4.2.3 水位计随锅炉启动投用时升压、汽包压力升至0.3-0.5MPa应冲洗汽包就地水位计,通知检修和热工人员分别进行热紧螺丝和仪表疏放水。

4.3 锅炉热态时就地水位计的投入
4.3.1 确认水位计各部件完整,照明良好,符合投入要求。

4.3.2 开启就地水位计放水门,开启汽水侧一次门。

4.3.3 微开汽侧二次门,进行暖管3-5分钟,微开水二次速门。

4.3.4 全开汽、水侧二次门,关闭放水门,水位计内出现水位并轻微波动,然后校对A、B侧水位应一致。

4.4 就地水位计的冲洗
4.4.1 开启水位计放水门,进行汽水共冲。

.4.2 关闭汽侧二次门,进行水冲,然后开启汽侧二次门,关闭水侧二次门,进行汽冲后开启水侧二次门。

4.4.3 关闭放水门,恢复水位计运行,水位应清晰且有轻微波动。

4.4.4 如有特殊情况,按以上操作顺序可进行多次水位计冲洗。

4.5 就地水位计的解列
4.5.1 关闭汽侧二、一次门。

4.5.2 关闭水侧二、一次门。

4.5.3 缓慢开启放水门,水位计解列。

4.6 水位计运行的注意事项
.6.1 就地水位计应定期检查,检查时应站在水位计侧面,发现泄漏及时隔离。

4.6.2 操作时应缓慢谨慎,避免产生过大的水冲击及热冲击。

4.6.3 锅炉超压试验时,应解列就地水位计。

4.6.4 锅炉酸洗时,水位计应隔离,安装临时水位计。

4.6.5当班要定期校对汽包水位,发现水位计模糊不甭时有及时进行冲洗。

5 投底部加热
5.1锅炉上水完毕对锅炉进行全面检查,一切正常后,汇报值长,方可投底部加热。

5.2检查三抽母管压力正常、温度正常。

微开三抽母管至炉底加热母管手动隔离门,开启A、B底部加热联箱进汽管电动一、二次门,开启A、B加
热联箱疏水一、二次门进行充分疏水暖管。

.3 暖管结束后,关闭A、B加热联箱疏水一、二次门,全开三抽母管至炉底加热手动隔离门,逐个开启底部加热联箱至水冷壁下联箱各分门。

开启
阀门时应缓慢均匀,但注意不要发生水冲击。

5.4 投入底部加热后,应加强对汽压和汽包上、下壁温的监视。

5.5 汽压升至0.1MPa,检查过热器、再热器各疏水门开启,确认开启汽轮机主汽门前疏水门,进行疏水暖管。

关闭过热器及再热器各空气门。

5.6 汽压升至0.3~0.5MPa,冲洗、校对水位计,大小修后的锅炉,通知热工和检修热紧螺丝冲洗表管。

5.7 当汽包下壁升至100~120℃时,停止底部加热,由化学进行炉水化验合格后,锅炉可点火。

5.8若锅炉备用投底部加热时,应保持汽包压力0.2~0.5MPa ,汽包水位正常。

6 底部加热的停止
6.1锅炉点火时,汽包下壁100~120℃时,应停止底部加热。

6.2 当锅炉采用下部联箱放水时,应停止底部加热。

6.3 关闭底部加热联箱至水冷壁下联箱各分门,关闭底部加热联箱进汽电动一、二次门,关闭底部加热汽源门。

6.4 开启A、B底部加热联箱疏水一、二次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