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消费信贷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文献综述近年来,农村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村消费市场蕴藏了巨大潜力,农村消费信贷在促进农村消费市场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但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阻碍了农村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解决这些问题已刻不容缓。
一、我国农村消费信贷的现状
(一)消费信贷的含义及发展农村消费信贷的意义
消费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及基本动力,消费信贷的产正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社会生产发展和人们消费结构变化的客观要求。
、所谓消费信贷是指金融机构为购买消费品的客户提供的一种信贷业务。
它以消费者未来的购买力为放款基础,旨在通过信贷方式预支远期消费能力,来刺激或满足个人即期消费需求。
其中农村消费信贷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拓展我国农村消费信贷不仅具有广阔的前景,而且更有其重大的经济及政治意义。
我国正处在加速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要历史阶段。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村居民消费信贷已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升级,因此拓展我国农村消费信贷是转换增长模式及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和扩大内需的迫切需要。
(二)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国家对破解“ 三农” 难题进行了持续不断的努力,随着对农民税收负担的减免及各方面扶持政策的逐步落实,农民的收入较以前有所增加。
农民为提高生活水平,在建房、置车、购买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教育等方面的消费投入也在增加。
可是无论在收入还是消费上的增长速度都远远慢于同期城镇的增长。
伴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农民对消费信贷的需求也开始出现并呈逐渐增多的趋势。
一些金融机构包括农村信用社顺应这一趋势,围绕国家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政策导向,积极地开展了发展农村消费信贷的有益探索,取得了一些进展, 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但是, 从总体上看,农村消费信贷的发展还处于起
步阶段, 不论是重视程度, 还是信贷产品的创新、信贷服务的适应性等都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不能适应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急迫需要,也不能有效挖掘发展农村消费信贷的巨大潜力,以至于被人们认为应该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的农村信贷市场却发展缓慢,严重滞后。
金融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作用在农村,以及农村信贷市场上却体现得极不充分
二、国内学者对我国农村消费信贷发展的制约因素的分析
学者胡志诚(2011年第十二期)认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滞后,农村消费信贷发展环境不足是影响农村消费信贷发展的因素之一。
调查显示,80%的银行机构反应农村消费信贷风险控制较难,农村消费体系建设进展缓慢,导致农户资信评估困难,银行机构信贷发展和管理成本加大,影响了消费信贷业务的拓展。
张俊、曾凯(2011年第四期)认为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是影响从村消费信贷需求的因素之一。
在消费潜力巨大的农村地区,由于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发展滞后致使有家电消费意愿并具备消费能力的消费者不愿消费,其潜在的消费需求难以变为现实的消费需求。
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保障体制不够完善,你那个村的社会保障制度更是缺乏,所以农民不得不减少即期消费支出。
作者贺永玲(2009年8月)指出农民相对更为保守的生产生活观念和消费习惯束缚了消费信贷的发展。
一是中国长期以来勤俭持家,量入为出的传统消费观念在农村表现的尤为强烈,对“借钱消费”行为还难以完全接受。
二是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风险预期增加,抑制了农民扩大生产的行为,仅满足于传统的田间耕作。
三是当前诸如医疗、养老、教育等社会保障体系大多不涵盖农村居民,生病、养老、丧失劳动力后的生活费等需农民自行储备,使农民保守的消费观念更加难以改变。
四是大多数农村居民在习惯上更注重考虑子女的未来生活,满足于“隔代消费”。
这些因素的存在总体上限制了对农村消费信贷的需求水平。
作者李香稳(2010年6月)提出深入开展农村消费信贷政策宣传。
以农村金融机构为重点,形成对消费信贷的正确认识。
当前,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支持的重点仍然囿于传统的生产性项目,在消费信贷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方面自身还存在着很大的制约和不足。
必须提高农村金融机构对消费信贷的认识,建立开展农村消费信贷业务的经营理念和业务机制。
引导农村金融机构组织内部的工作人员系统学习消费信贷的相关知识和操作经验,提高业务人员的认识水平和操作能力。
督促各金融机构尽快设立经营消费信贷的专门业务机构。
各金融机构要根据农村消费信贷业务的特点,制定专门的营销策略和服务内容、消费客户群体等,尽快地使农村消费信贷业务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同时,要加强针对农户的消费和信贷知识宣传。
积极引导农民更新消费观念,充分而有效地利用舆论宣传媒介,引导农民合理消费,在摈弃铺张浪费等陋习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健康积极的现代消费观念。
作者刘宝珍(2009年)认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相关法律制度是应对我国农村消费发展的对策。
近年来,尽管新型农村合作已经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实现了全免费,农村“低保”和养老政策也在逐步推广。
但是,“广覆盖,低水平”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尚没有让农民彻底从“看病贵、上学难、存钱养老”的顾虑中解脱出来。
只有建立起覆盖整个社会的高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决好农民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才能给农村消费信贷“松绑”,让农民更敢消费。
同时,政府应进一步简历相关法律制度,制定有关消费信贷方面的法律和监督机制,使个人信用报告、法律责任、催收贷款、提前还贷等问题有法可依,依法维护农民和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为消费信贷进入良性循环提供制度上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当前农村消费信贷市场发展的现状及对策》,高亮, 2007年11月(10)【2】《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几点思考》,田良玉,2006年2月,(41-42)【3】《农村消费信贷发展缓慢的愿意及对策》,张晓萍,2011年9月第1期,(98-99)
【4】《农村消费信贷发展调查分析》,娄耀萍;梁爱香,2009年6月(74-76)
【5】《拓展农村消费信贷问题探究》,李稳香,2010年6月,(42-43)【6】《关于拓展我国农村消费信贷的思考》,徐充;张志元,2009年第九期,(37-43)
【7】《论我国消费领域拓展方向》,于海山,2004年2月(66-68)
【8】《我国农村消费信贷制约因素及发展对策》,张俊;曾凯,2010年(4)【9】《农村金融市场需求状况及调查研究》,倪晓倩,2009年8月
【10】《优化消费支出结构扩大农村消费需求》,杨婧;周发明,2009年4月【11】《农村消费信贷的制约因素》,胡志诚;唐健,2010年第12期
【12】现阶段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功能缺陷【N】.中国经济时报,刘化,2004年5月【13】《拓展农村消费市场的金融支撑研究》,隆宗佐,2007年4月
【14】《改善农户小额信贷的思考》,周淑玲,2006年2月(45-73)
【15】《农村社会保障从法律角度的思考和完善》,饶常林,2007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