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呕吐中医护理方案模板教学讲义PPT

最新呕吐中医护理方案模板教学讲义PPT

• 1.穴位贴敷 • 2.穴位注射 • 3.艾灸 • 4.耳穴贴压 • 5.穴位按摩 • 6.药熨法 • 7.拔火罐
• 8.药熨法(中药封包):遵医嘱红外线治疗 仪(TDP)照射中药封包,提醒患者勿擅 自调节温度。若患者自觉温度过高或不能 耐受,将封包稍放冷或在封包与患处之间 垫布,操作完毕后,嘱患者暂不吹风,记 录中药封包的温度、部位、时间及患者感 受等。
•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脘、胃俞、脾俞、足三里、内关、 梁丘等穴。
•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交感、神门、内分泌等穴。 • 6.遵医嘱艾灸,取中脘、内关、足三里等穴。 • 7.遵医嘱药熨。 • 8.遵医嘱拔火罐,取足三里、脾俞、胃俞等穴。 • 9.遵医嘱红外线照射,取中脘、天枢、足三里等穴。或遵
呕吐中医护理方案模板


• 呕吐



呕吐定义 常见症候
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健康指导
一、呕吐定义
• 呕吐是指由于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以致胃 内容物上逆经口而出的一种病证。临床上 称“声物皆出为呕”,“物出而无声谓之 吐”,“声出而无物谓之干呕”。
• 呕吐病位在胃,但还与肝脾密切相关。 • 为什么肝脾密切相关? • 肝主? • 脾主?
• 5.遵医嘱艾灸,取中脘、天枢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 (一)药物治疗
• 1.内服中药 • 勿空腹服药,服药前宜先进食少量易消化食物,
如稀粥等,以减少药物对胃肠道刺激;呕吐严重 者中药汤剂宜浓煎,少量频服。服药期间禁食辛 辣刺激之品,以免影响药效。
• 2.注射给药:补液、解痉、止吐。
(二)特色技术
梁丘
• 梁丘穴位于伸展膝盖用力时,筋肉凸出处 的凹洼;从膝盖骨右端,约三个手指左右 的上方也是该穴。
脾、胃、交感、神门、贲门耳穴
天枢穴
• 位于肚脐眼旁开两寸的地方。 • 促进肠道蠕动、增强胃动力
三、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 (一)呕吐 • 1.观察和记录呕吐物颜色、气味、性质、量、次数及伴随
症状。呕吐剧烈、量多,或呕吐物中带咖啡样物或鲜血时, 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 2.遵医嘱穴位贴敷,取中脘、足三里、内关、膈俞、脾俞、 胃俞等穴。 •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内关、膈俞、胃俞、脾俞等穴。 • 4.遵医嘱穴位注射,取足三里或内关穴。 •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交感、神门、贲门等穴。 • 6.遵医嘱药熨(中药封包)。 • 7.遵医嘱艾灸,取中脘、内关、足三里等穴。
(六)脾胃虚弱证
• 呕吐清水,胃脘隐痛,或脘腹满闷,纳谷 不振,神疲乏力,大便稀溏,舌淡红,苔 薄白
三、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 这个知识点中涉及到很多穴位, 主要有中 脘、足三里、内关、膈俞、脾俞、胃俞、 梁丘。还有脾、胃、交感、神门、贲门这 几个耳穴。这些穴位的共性是都有调节脾 胃的功能。
中脘穴
(三)风寒袭胃证:
• 突然呕吐,胃脘剧痛,吐出物清稀而无酸腐,头 身疼痛,恶寒发热,口淡不渴,大便不调,或伴 有肠鸣泄泻,舌质淡红或舌尖红,苔白腻。
(四)暑湿伤胃证
• 胸脘满闷疼痛,恶心呕吐,头身重痛,发 热汗出,口渴或口中粘腻,小便短赤,大 便不爽,舌质红,苔白腻或黄腻。
(五)湿浊中阻证
• 恶心呕吐,脘痞不食,头身困重,胸膈满 闷,或心悸头眩,身热不扬,大便粘腻不 爽,舌淡红或暗红,苔白腻。
• 为什么有这么多作用?
内关穴
• 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 之间。(即:从手腕横纹向上,手三指并 排的距离,正好在中间(肌腱内))。
膈腧、脾腧、胃腧
• 膈俞:在背部,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由平双肩胛 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 指)处为取穴部位。
(二)胃脘疼痛
• 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 伴随症状。出现疼痛加剧,冷汗、面色苍白时应立即报告 医师,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 2.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给予精神安慰;伴有呕血或便 血时立即报告医师,指导患者暂禁饮食,避免活动及精神 紧张。
•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中脘、胃俞、脾俞、足三里、梁丘 等穴。
医嘱予荷叶药熨(中药封包)胃脘部配以红外线照射。
(三)脘腹胀满
• 1.观察胀满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 症状。
• 2.鼓励患者饭后半小时适当运动,如慢走,以不超过20分 钟为宜。保持大便通畅。
•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脾俞、胃俞、天枢、中脘等穴。
• 4.遵医嘱穴位注射,取双侧足三里、合谷穴。
二、常见证候
• (一)饮食伤胃证 • (二)浊毒犯胃证 • (三)风寒袭胃证 • (四)暑湿伤胃证 • (五)湿浊中阻证 • (六)脾胃虚弱证
证候要点
• (一)饮食伤胃证:呕吐酸腐、胃脘疼痛 ,脘腹胀满,恶心,厌食,嗳气,大便不 爽,舌质红或暗红,苔厚腻。
(二)浊毒犯胃证
• 呕吐频繁,胃脘灼热疼痛或痞闷,心烦不 寐,口干口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 质红或暗红,苔黄厚腻。
• 脾俞:在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 • 旁开1.5寸[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为 • 第2腰椎,由第2腰椎往上摸3个椎体, • 即为第11胸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 • 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 胃俞:在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旁 • 开1.5寸[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为第 • 2腰椎,由第2腰椎往上摸2个椎体,即 • 为第12胸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 • (食、中指)处。
• 9.红外线照射:开启红外线后3~5分钟,询 问患者的温热感是否适宜。照射过程中询 问局部有无灼痛感,及时调整距离,防止 灼伤,治疗结束时,将照射部位的汗液擦 干,观察局部皮肤有无异常,于室内休息 15分钟后方可外出。
四、健康指导
• (一)生活起居
• 1.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保证睡眠。
• 在腹部,肚脐上方5寸、4寸、2寸的地方有 三个穴,分别叫做上、中、下脘。
• 为什么呕吐治疗时常取中脘穴,而不是上 脘或下脘穴呢?
足三里
• 三里是人体重要穴位,按摩足三里穴位 的作用有 : 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 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 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