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述类文本阅读----十大干扰项

论述类文本阅读----十大干扰项


[对位信息] 如果每一个人都按个人的经 济理性从事市场经济活动,它的结果很可能 是集体的或整个社会的经济行为的非理性或 无理性。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发生的世界性经 济危机就说明了这一点。当时许多产品卖不 出去,以致发生将生产出来的牛奶倒进大海 这类事件。事实上,这并不是因为整个社会 的经济繁荣导致了商品的绝对过剩,而是由 于整个社会的经济无序导致了市场萧条的恶 果。
论述类文章干 扰项设计的十 大雷区
考点风向 论述类文章一般是指社会科学类的文 章,这类文章往往反映的是当今人类最 先进的科技水平和最新的科研成果,内 容涉及经济、文化、民俗、考古、生物、 医学、天文、地理等各个领域。 考查重点是重要概念的理解,文中信 息的筛选和整合,以及作者观点态度的 概括。
规范答题
例8 根据文中信息,以下推断不恰当的一 项是( ) A.祈福愿望成为年画的主题,并进入了风 俗范畴,因此木版年画的传统不会改变。 【解析】 根据原文,尽管祈福愿望成为年 画的主题,并进入了风俗范畴,但是木版年 画的传统随着时代的发展还是有所改变的, 如清末民初那些表现当时社会情景与重大事 件的木版年画就“一反传统(理想主义), 十分写实”。所以A项说“木版年画的传统不 会改变”就犯了将原文中“肯定”的事物加 以“否定”的错误。
6.原因与结果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会在事物的因果关系上设 计干扰,或将因果关系颠倒,或强加因果关 系。如: [对位信息] 如果人能活到1 200岁,那么 要到400岁、500岁才会长大成人,结婚生子。 此外,有些基因改变后将导致代谢活动缓慢, 活力降低。试想,一个人如果反应迟钝、生 机索然地活上几百岁,那还有什么意思?
8.肯定与否定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计干扰, 故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 或将否定了的事物加以肯定。如: [对位信息] 木版年画的雏形有避邪的内 容,也有祈福的含义。等到祈福的愿望成为 年画的主题,并进入了风俗范畴,木版年画 的题材就变得汪洋恣肆了„„(第二段)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清末民初那些表现当时 社会情景与重大事件的木版年画,体现出农 民的政治敏感和思维视野,其价值不亚于大 都市的时事画刊。它们一反传统,十分写实。 (第五段)
③题干中出现“对原文思路的分析”用语, 表明考查的是对全文论述思路或段内层次分 析及文意概括,筛选区间是全文或一段。 ④题干中出现“推断”词语,表明是在考查 推断能力。筛选区间一般在文章后一两段, 或者全文。 (2)从题干用语“正确”或“不正确”上 判断试题难度及做题方法。一般而言,要求 选出“正确的一项”,题目难度大,必须综 合运用比对法和排除法;要求选出“不正确 的一项”,题目难度小,一定要用好比对法。
例1 根据文意,下列对溴甲烷最受农民欢迎 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溴甲烷是一种能杀灭各种有害生物的高效、 广谱的杀虫剂。
【解析】 根据原文,溴甲烷“能杀灭 许多有害生物”,而A项却将其表述成了 “能杀灭各种有害生物”,这就犯了将 “部分”表述为“整体”的错误。
2.已然与未然 “已然”是事物已经发生的情况, “未然”是事物没有或即将出现的 情况。命题者设计干扰项时,有时 会故意将“即将出现的情况”表述 为“已经发生的情况”,或将“已 经发生的情况”表述为“即将出现 的情况”。如:
【解析】 “阿尔戈斯”方案的持续实施或许可以 解决海流循环无法预报的难题,但利用这一成果,并 不能消除厄尔尼诺现象。因为,根据原文,厄尔尼诺 现象是海水温度异常的大幅上升所导致的气候非典型 的破坏性剧变,只有消除海水温度异常的大幅上升这 一因素,才能消除厄尔尼诺现象,而“预报海流循环” 并不能消除这一因素。所以,该项对“阿尔戈斯”方 案作用的推断就犯了夸大事物效用的错误。
二、答题步骤 1.通读原文 仔细阅读所给的文章,标记重要 信息,做到句清段结。了解文章说 的是什么事,或讲的是什么理;文 章涉及到什么人,什么观点等。
2.审读题干 (1)从题干用语上明确考查重点和阅读区 间。 ①题干中出现“对×××理解正确(或不正 确)的一项”用语,表明是对重要概念、句子 的考查,暗示了筛选信息可能集中在某一段中。 ②题干中出现“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 (或不正确)的一项”用语,表明是在考查信 息的筛选和整合,筛选区间不是固定的,一般 分布在几段甚至全文。
5.主要与次要 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有主要 矛盾和次要矛盾,就原因而言有主 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就表现而言有 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命题者设计 干扰项时,有时会将这些“主要” 的一面和“次要”的一面倒置。如:
[对位信息] 干栏居是一种将房屋用 桩柱架离地面的宫室形式。《新唐 书·南平獠传》称:“山有毒草、沙风、 蝮蛇,人楼居,梯而上,名曰‘干 栏’。”„„与其认为干栏居是巢居的 演化,倒不如说干栏居就是巢居的一种 较高级形式,并且与楼阁的起源有着密 切的关系。
例6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 B.人或其他生物体的活动缓慢、活力降低必 然导致其基因的改变。
【解析】 根据原文,是因为“有些基因改 变”,导致了“活动缓慢,活力降低”的结 果;而B项却表述成了因为“活动缓慢、活力 降低”,导致了“基因的改变”的结果,这 就犯了因果关系颠倒的错误。
7.言此与言彼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表述对象上设计干扰, 将此事物表述成彼事物,或将事物的此方面表 述成彼方面。如: [对位信息] 文化危机和文化转型本身就 是交织在一起的,文化危机是文化转型的过程, 文化转型是文化危机的结果。即是说,一种深 刻的文化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本身就 表现为一个过程,无论是现实社会运动或人的 生活层面上的文化失范或文化冲突,还是社会 精英层面对于现实文化危机的自觉反思或批判, 都是文化转型过程的重要内涵。
一、论述类文章干扰项设计的十大雷区 1.部分与整体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范围上设计干 扰,故意将阅读材料中对部分事物情况的判 断表述为对所有事物情况的判断。如: [对位信息] 溴甲烷,又称溴代甲烷或甲 基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它具有强烈 的熏蒸作用,能杀灭许多有害生物,是一种 高效、广谱的杀虫剂。
例5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 错误的一项是( ) A.干栏居采用将房屋用桩柱架离地面 的建筑形式,与原始巢居一样,都具有 躲避野兽、蛇虫侵扰的作用。 D.从古代干栏居及其长屋广泛分布的 区域及建筑形制来看,防潮和防寒是其 主要功能。
【解析】 对“干栏居”的作用(功能) 的推断,A项提及的是“躲避野兽、蛇虫 侵扰”,而D项提及的是“防潮和防 寒”,那么到底哪一个是它的主要功能 呢?查看原文引述的史料:“山有毒草、 沙风、蝮蛇,人楼居,梯而上,名曰 ‘干栏’。”不难看出,“躲避野兽、 蛇虫侵扰”方为其主要功能,而“防潮 和防寒”只是其次要功能。所以,D项 的推断就犯了将“主要”和“次要”倒 置的错误。
[对位信息] 医学研究委员会遗传 学分部的布朗博士说:“表面看人类和 老鼠显然没什么可比性,但其实它们像 我们一样常常病,而且显示出同样的症 状。”在一个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类似的 计划之下,构成老鼠基因组的两万种基 因都已经排出序列。
例2 下列对“欧盟已经认识到老鼠遗传 研究之中的无穷潜力”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C.老鼠遗传研究将排出构成老鼠基因组 两万种基因的序列。
4.先期与后期 命题者在事物、现象产生、发 展的时间上设计干扰,他们有时 将先期表述为后期,有时将后期 表述为先期,有时将先期或后期 表述为“先期和后期”。如:
[对位信息] 大运河在广开海运之前是我 国古代的一条重要交通命脉,开凿运河是为 了最大限度地进行沟通交流。大运河在开凿 过程中利用了春秋时代吴王夫差开通的邗沟, 在隋炀帝时最终完成,唐宋繁盛一时,元代 截弯取直,明清屡加疏通。在漫长的历史时 期,大运河一直是一条南粮北运、商旅交通、 水利灌溉的生命线。
例7 下列对于“文化转型”的理解,不准 确的一项是( ) D.社会和生活的文化失范或文化冲突,社 会精英对现实文化危机的自觉反思或批判。 【解析】 根据原文,“文化转型”是文化 危机的结果,文化危机是文化转型的过程;而 D项所说的“社会和生活的文化失范或文化冲 突,社会精英对现实文化危机的自觉反思或批 判”却是“文化转型过程的重要内涵”。所以 D项表述的对象是“文化危机”,而不是“文 化转型”,这就犯了将“此”(文化危机)表 述成“彼”(文化转型)的错误。
10.有据与凭空 阅读材料中本无此意,而命题者却在设计 的选项中故意凭空臆造出这种说法。如:
[对位信息] 恩格斯对自然和精神的统一问题, 有过一系列的精辟的论述。他说:“我们一天天地 学会更加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认识我们对于 自然界的惯常行程的干涉所引起的比较近或比较远 的影响。”他还说:“自然界和精神是统一的。自 然界不能是无理性的„„而理性是不能和自然界矛 盾的。”“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只要它们被正确 地认识,必然是互相一致的。”恩格斯的这些论述, 深刻地揭示了自然和精神统一问题的丰富内涵。根 据恩格斯的这些论述,考察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 想,不难看出,这种思想有着深刻的合理性。
9.客观与夸大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不尊重阅读材料 中事物的客观性,而故意夸大事物实有 的地位、能力、功能和效用等。如: [对位信息] 1997~1998年,南美西 海岸发生无法预报的海流循环,导致沿 岸海水的温度大幅上升,引起气候非典 型的破坏性剧变,这就是厄尔尼诺现象。
例9 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 项是( ) D.“阿尔戈斯”方案可以解决海流循环无 法预报的难题,如利用这一成果,将有可能 消除厄尔尼诺现象。
例10 下列对文中恩格斯有关论述的理解, 错误的一项是 ( ) D.丰富了天人合一思想并指出了它的局限性。
【解析】 这段文字有两层意思:一是对恩格斯的 论述的引述及其评价;二是从恩格斯的论述的高度 来考察天人合一思想。从第一层意思来看。恩格斯 的论述并没有针对天人合一思想;从第二层意思来 看,恩格斯的论述只是作者考察天人合一思想的一 个视角。综合这两层意思,恩格斯并没有去论述天 人合一思想,自然也就谈不上“丰富”,更谈不上 “指出了它的局限性”了。所以D项的理解就犯了 凭空臆造的错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