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光永)微灌工程技术技术要点

(李光永)微灌工程技术技术要点


实际滴灌灌溉制度:具体年份采用的灌溉制
度,与作物实时耗水、实时降雨量、土壤等
有关;
34
17
四、工程管网建设模式
35
全地表系统
36
18
厚壁支管+滴灌带模式
37
薄壁支管+滴灌带模式
38
19
39
40
20
出地管63-75mm 间距30-50m
41
薄壁支管+辅管+滴灌带模式
42
21
43
44
22
支管轮灌与辅管轮灌
52
26
53
五、滴灌带间距与种植模式
滴灌灌水的特点 适应滴灌的种植模式 灌溉技术的变化? 农业革命?
54
27
55
56
28
滴灌带田间布置与作物种植、土壤相互协调
种植密度 土壤 湿润比
棉花:12000-14000-17000
57
滴管带布置与种植模式
棉花 地膜 湿润锋
滴灌管
58
A = ηQstd
10I a
Q = 10 AIa
ηt
25
水泵流量(m3/h)
当面积A=20hm2;I=6mm时
200
150
167 133
100 50
111 95 83 74 67 61
0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日运行时间(h)
26
13
6、滴灌设计灌溉制度
滴灌最大灌水定额
窄行距 宽行距 株距
种植密度(株/ 种植密度
(cm) (cm) (cm) 公顷)
(株/亩
覆膜情 况
CK1 CK2
T30-70-30
40
80
25
畦灌(畦宽3米,行距0.5,株距 0.3m)
30
70
30
66667(66750) 66667(66750)
66667(66750)
T40-60-30
40
60
30
356
594
528
475
891
792
713
7.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6.6
5.9
6.0
99 149 198 248 297 396 594 5.0
7
由调蓄容积确定微灌面积
∑ A = η 0 KV
10
I iT i
K—复蓄系数,取1.0~1.4;
η 0—蓄水利用系数,取0.6~0.7
V—蓄水工程容积,m3;
Ii—灌溉季节各月的毛供水强度,mm/d;
6400株。
74
37
75
76
38
77
78
39
79
内蒙古乌兰察布甜菜密植试验
天镇
80
40
甜瓜膜下滴灌适宜的种植模式和植株密度
(中国农业大学 甘肃石羊河) 补充程静的
81
(a)CK小区甜瓜种植方式和滴灌带、地膜布置 (b)其它小区甜瓜种植方式和滴灌带、地膜布置 82
滴灌工程技术要点
李光永 中国农业大学水利系教授 教育部农业节水与水资源工程中心主任
1
内容
一、滴灌系统的组成 二、水量平衡计算 三、主要设计参数 四、工程模式 五、滴灌带间距与种植模式 六、管网水力学计算 七、设备选择 八、系统试运行测定参数与验收指标 九、小麦滴灌 十、其他问题
2
1
微灌系统组成示意图
Q = 10 AI a
ηt
可根据轮灌组划分的具体情况确定 通过水量平衡,确定灌溉面积或蓄水池容积,或调
整种植比例,减少灌溉面积或增辟水源
5
1100
1000
900
I=3.5mm
800
I=4.0mm
A(亩)
700
I=4.5mm
600
I=5.0mm
500
I=6.0mm
400
300
200
100
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70
25 80000(80250) 5333(5350) 黑白
25
地膜
10
T40-60- 40
60
25 80000(80250) 5333(5350) 黑白
25
地膜
11
T30-90- 30
90
20 83333(83325) 5556(5555) 黑白
20
地膜
12
T40-80- 40
80
20 83333(83325) 5556(5555) 黑白
29
滴管带布置与种植模式
59
60
30
玉米滴灌种植模式
61
密度4000珠左右,行距60cm
赤峰玉米膜下滴灌种植模式
62
31
吉林
63
黑龙江玉米滴灌
4000珠, 株行距没有 变化
64
32
中国农业大学 翁牛特旗膜下滴灌试验
65
玉米膜下滴灌试验处理表(翁牛特旗)
序号 1 2 3 4 5 6 7
实验处理
12
6

壤土


深度

流量:4L/h

流量:2L/h


沙土





深度
的 湿
流量:4L/h


流量:2L/h
13
2、微灌设计湿润比与滴头流量选择
应根据自然条件、植物种类、种植方式及微灌的形 式,并结合当地试验资料确定。在无实测资料时可 按表选取。
微灌设计土壤湿润比参考值(%)
作物
滴灌、涌泉灌 微喷灌 作 物
微喷灌 5~8
粮、棉、油等植物 4~7 ―― 冷季型草 ―― 5~8
蔬菜(保护地) 2~4 ―― 暖季型草 ―― 3~5
注:1 干旱地区宜取上限值; 2 对于在灌溉季节敞开棚膜的保护地,应按露地选取设计
耗水强度值
20
10
4、灌水器设计允许流量偏差
灌水小区均匀度的控制
21
4、灌水器设计允许流量偏差
qv
Q(吨/时) 6
t=22h, η=0.9
3
水泵流量Q (吨/ 时)
3.5
20
170
30
255
40
339
50
424
60
509
80
679
120
1018
1
8.5
t=22h, η=0.9
设计耗水强度(mm)
4.0
4.5
5.0
149
132
119
223
198
178
297
264
238
371
330
297
446
396
T
T ≤ max
30
15
设计灌水定额
md = T ⋅ Ia
m' = md
η
md —设计净灌水定额,mm;
m'—设计毛灌水定额,mm。
31
一次灌水延续时间
t = m'SeSl qd
t —一次灌水延续时间,h;
S— e
灌水器间距,m;
S —毛管间距,m; l
32
16
在滴灌条件下,高灌水频率,土壤湿度接近田间持水量。
毛管有效间距
滴头流量(L/h)
推荐的滴头间距(m)
表中数据,是在灌水定额为40mm的湿润比
16
8
40
80
40
滴灌带 120
50 100
17
Q=2L/h P=0.8/1.2=67%
低压运行(1-4m)的结果
小流量(0.5-1L/h)
宽度不够 灌水时间加长
18
9
3、设计耗水强度与供水强度
-
16~22 -
26~32
4~6
22~30 5~9
32~42
4~9
22~28 6~12
30~36
6~10
22~28 8~15
30~35
6~13
22~28 9~18
32~42
15
28~32 20
40~45
12~17 25~35 17~24 35~45
30~35
40~50
29
设计灌水周期
Tmax
=
mmax Ia
mmax = 0.001γzp (θ max − θ min ) 而不是: m = 0.001γzp(θmax −θmin )
mmax−最大净灌水深度,mm; γ−土壤容重kg/cm3; z−计划湿润层深度,cm; p−设计土壤湿润比,%; θmax、θmin−适宜土壤含水率上下限(重量的百分比),%;
支管轮灌
直径与长度
副管轮灌
45
46
23
47
8-12m
出地管32mm
48
24
出地管32mm
49
50
25
内蒙古赤峰2010年工程模式
干管地埋,每亩1.7米PVC干管(D80软带) 涂塑软带分干管63薄壁支管+32辅管+边缝式滴管带 亩投资
51
内蒙古赤峰2011年工程模式
干管、分干管地埋(支管轮灌、辅管轮灌) 亩均7-9米地埋管 滴灌带:全新材料边缝式滴灌带 亩投资: 实际采用辅管轮灌 亩均?米地埋管 亩投资:
20
地膜
67
68
34
补充照片
不覆膜与覆膜滴灌 6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