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题语言学概论标准预测试题(三)(课程代码:0045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1分,共2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关于语言与民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语言是民族的重要标志B.语言和种族有着必然的联系C.语言和种族无必然的联系D.有无共同的历史文化背景是确定是否是同一语言的重要参考2. 下面有关书面语和口语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口语先于书面语产生,所以发展比书面语快B.书面语是口语的绝对踏实的记录C.书面语虽然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但也影响着口语的发展D.书面语是语言研究的重点3.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A.单纯的初始的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所表示的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B.可以任意给事物或现象命名C.可以任意使用和创造语言符号D.任何语言符号都是没有根据的4. “双唇不送气清塞音”是()A.[b]B.[p]C.[p‘]D.[m]5. 汉语北京话中,有的人把“一般儿大”(同样大)说成“一边儿大”,这种现象在语音学上叫()A.同化B.异化C.弱化D.增音6. “墙头草”、“走后门”、“跳龙门”都属于()A.惯用语B.谚语C.成语D.简缩词语7. 下列语素中全都是实义语素的是()A.木太组读B.呢扑趁是C.学言室的D.了里那换8. 下列反义词中属于绝对反义词的一组是()A.冷——热B.聪明——愚蠢C.高兴——痛苦D.男——女9. “我去买东西”是一个()A.简单述谓结构B.复合述谓结构C.从属述谓结构D.降级述谓结构10. 社会统一在语言上的表现是()A.洋泾滨语的出现B.双语现象C.民族共同语的形成D.语言的转用11. 振动中,频率最低的声音叫()A.基音B.乐音C.噪音D.陪音12. 下列词中属于派生词的是()A.融化B.消化C.化学D.绿化13. 文字起源于()A.结绳B.画图C.结珠D.穿贝14. 一般认为人大脑语言功能的临界期最迟是()A.2至3岁B.6至8岁C.9至10岁D.12至13岁15. 机器翻译可以分为四个层级,其中最高的一级是()A.语境平面的翻译B.语义平面的翻译C.语法平面的翻译D.单词平面的翻译16. 儿童最早的语义能力产生于()A.非自控阶段B.单词阶段C.双词阶段D.咿呀学语阶段17. 下列各组合成词中,每个词都包含黏着语素的一组是()A.偷袭赠送B.买卖肤浅C.老人初五D.蔬菜电器18. 下列各组中,三个复合词构词类型不一致的一组是()A.席卷耳鸣地震B.打到切断推翻C.发光散热出气D.天地欢乐爱好19. 关于“中介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中介语”越到外语学习后期发展越快B.较高级的“中介语”也不能用于交际C.人们的中介语发展遵循大致相同的规律D.儿童学习母语过程中存在中介语现象20. 义素分析的基本方法是()A.扩展法B.二分法C.对比法D.描写法21. 语法上,()是句子中最小的能独立活动的单位。
A.语素B.词组C.词D.合成词22. 语言的谱系分类的层级从上到下是()A.语系语族语支语群B.语系语族语群语支C.语族语群语系语支D.语族语系语支语群23. “语言迁移现象”指的是()A.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母语对目标语的影响现象B.将一种语言转化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C.随着人口迁移而带来的语言变化D.学习母语过程中语言水平提高或降低的过程24. 语法结构中最重要的两个单位是()A.语素和词B.词和词组C.句子和句组D.词和句子25. 克里奥尔语是指()A.用于特殊场合的洋泾滨语B.母语化的洋泾滨语C.结构简单,不可能得到充分发展的一种混合语D.动能单一,只能用于口头交际的一种混合语26. 基本上仍处于“实验室”阶段的研究项目的是()A.汉字编码和汉字处理B.机器翻译C.人机对话D.人工智能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7. 属于主动发音器官的是()A.舌头B.软腭C.小舌D.下颚E.声带28. 在下列对元音特点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发元音时,呼出的气流不受阻碍B.元音都是由舌面起作用发出的音C.发元音时,发音器官各个部分的紧张程度是均衡的D.发元音时,气流比发辅音时要强E.发元音时,声带振动29. 儿童语言学习的过程中的语言前阶段包括()A.非自控阶段B.咿呀学语阶段C.单词阶段D.双词阶段E.简单句阶段和复杂句阶段30. 促成语言分化的音素有()A.国家政策B.社会分化C.人为约定俗成D.语言的发展E.民族习惯31. 下列语言属于印欧语系的是()A.法语B.英语C.德语D.阿拉伯语E.维吾尔语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一名词解释都须举例。
32. 词语文字33. 词法手段34. 语义角色35. 模仿说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36.为什么说多义词在交际中一般不会造成歧义而影响人们的交际?37. 外语学习中发生错误的类型有哪些?分别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38. 简述造成语言差异的原因。
五、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39.分析下列词语中各有几个语素,并把它们指出来。
(1)旗袍(2)光秃秃(3)哗啦(4)徘徊(5)体育馆(6)狮子(7)巧克力(8)fox (9)uncomfortable (10)woman40. 分析下列歧义句产生的原因:(1)小店关门了(2)带孩子的妈妈(3)暨南大学留学生最多(4)他通知了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1小题8分,第42小题10分,共18分)41.简述双语现象产生的原因42. 怎样区分身份未明的“话”是同一语言的不同方言还是不同方言,能否以听懂与否为依据?全国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语言学概论标准预测试题三答案(课程代码 0054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1分,共26分)1.B2.C3.A4.B5.D6.A7.A8.D9.B 10.C11.A 12.D 13.B 14.D 15.A16.B 17.D 18.A 19.C 20.C21.C 22.A 23.A 24.D 25.B26.B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7.ABCDE 28.ACE 29.AB 30.BD 31.ABC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32. 答:全部或绝大多数字符都只跟语言中的词语相联系的文字是词语文字。
33. 答:词法手段就是通过词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词法手段主要包括“词形变化”、“词的轻重音”和“词的重叠”。
34. 答:根据谓词和变元之间的不同语义关系,可以把变元分为若干类型,这种变元的类型一般称为语义角色。
常见的语义角色有施事、受事、与事、工具、结果、处所等。
35. 答:“模仿说”是解释儿童语言获得原因的一种理论。
它认为儿童是通过对大人语言的模仿来掌握语言的。
模仿说不无道理,但过于强调外部条件。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36. 答:(1)词语总是在一定上下文中使用的,特定的上下文会使多义词只体现出一个意义。
如在“吃米饭”中“吃”的意义是“把食物放到嘴里经过咀嚼咽下去”,而在“这种纸不吃墨”里的“吃”是“吸收(液体)”的意思。
(2)人们的言语交际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发生的,特定的交际环境也可以使多义词只体现出一个意义。
37. 答:外语学习中的错误主要是指“中介语”发生的错误,错误的类型和形成原因有以下三种情况:(1)系统前错误,这类错误是由于“不会”造成的。
(2)系统错误,这类错误是由于“记错”造成的。
(3)系统后错误,这类错误是由于“忘记”造成的。
38. 答:①阶级和阶级的差别。
②职业的差别。
③年龄的差别。
④性别的差别。
⑤文化程度的差别。
⑥宗教信仰的差别。
五、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39.答:(1)两个(旗+袍)(2)两个(光+秃秃)(3)一个(哗啦)(4)一个(徘徊)(5)三个(体+育+馆)(6)两个(狮+子)(7)一个(巧克力)(8)一个(fox)(9)三个(un+comfort+able)(10)一个(woman)40. 答:(1)这是由多义词产生的歧义。
关门,可以指营业时间已过,也可以指歇业。
(2)带孩子的/妈妈带/孩子的妈妈产生歧义的原因在于组合层次和组合关系均不同。
(3)暨南大学/留学生最多暨南大学留学生/最多产生歧义的原因在于组合层次不同。
(4)这个句法结构有歧义。
“他”既可以是“通知”的施事者,也可以是“通知”的受事者。
造成歧义的原因在于深层意义不同。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1小题8分,第42小题10分,共18分)41.答:从根本上说,双语现象是不同社会、不同言语社团相互接触的结果,但产生双语现象的具体原因又是多种多样的。
首先,使用不同语言的人杂居在一起,在社会交际需求的作用下,容易产生双语现象。
我国各少数民族中凡是和别的民族杂居的部分,双语程度都比较高。
其次,外语教育也是促进双语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
通过外语教学,可以使人们在本族语之外学会一种乃至几种其他语言,从而获得双语能力。
当然,如果没有同异族交往的实际需要和机会,它只能使人具有双语能力,而不能导致交际活动中的双语行为。
42. 答:单凭“相互理解程度”来确定几种身份未明的“话”是属于同一“语言”的不同“方言”还是不同的“语言”,这种方法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如果单凭这一条标准来衡量,则美国人、澳大利亚人、加拿大人与英格兰人等彼此之间说话都可以理解,因此前者所说的话都应视为英语的“方言”才对。
另外,北欧瑞典、挪威、丹麦三个主权国家语言差别很小,互相都能听懂,如果按照“相互理解程度”来处理,这三个国家使用的就是同一种语言,至少是同一语言的各个方言,但人们又都认为这是三种不同的语言。
因此,只能按“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认同感”,再参考社会政治因素来处理语言和方言的区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