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语言文学-语言学

汉语言文学-语言学

词尾具有形态性语法意义的词一般是由两个部分构成的:单纯的词汇性成分、提供形态性语法意义的部分。

后者就称为变形语素或构形语素,如果构形语素出现在一个词中最后的位置上则称为词尾。

与所有的构形语素一样,词尾只给词语增加语法意义,不改变词的词汇意义。

聚合关系语言系统中的任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符号,如果相互之间存在着(任意)一个共同特征,那么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符号就构成一个聚合群。

处于聚合群中的两个符号之间存在着可以用共同特征加以命名的聚合关系。

分广义聚合关系和狭义聚合关系两种。

其中的狭义聚合是只在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之间所形成的功能聚合关系。

音位变体音位变体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或具体代表。

音位变体又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

社会方言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

人们平常说的“官腔”“干部腔”“学生腔”“娃娃腔”等等的“腔”,都是对某一言语社团在语言表达上的一些共同特点的概括,表明这种“腔”就是一种社会方言。

工农群众称自己说的为“大白话”,称知识分子说的为“字儿话”,这实际上也是对社会方言的一种通俗的说法。

语言融合语言融合是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或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指的是一种语言排挤和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

这是不同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基本形式。

洋泾浜“洋泾浜”是当地人在和外来的商人、水手、传教士等打交道的过程中学来的一种变了形的外语。

“洋泾浜”的共同特点是:语音经过当地语言音系的适当改造,语法规则减少到最低限度,词汇的项目比较少,往往要借助于迂回曲折的说法指称事物。

句法多义(句法歧义)一个词语序列中内涵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句法结构关系,我们称这种现象为句法多义或句法歧义。

比如“一个学校的老师”内含两个句法结构关系“一个|学校的||老师)”、“一个|学校的|老师”。

在前者中“一个”意义上指向“老师”,是整个“学校老师”的定语;在后者中,“一个”直接限制“学校”,意义上相当于“一所”。

“小学”在中国古代,小学先从教授字的形(六书)、音、义开始,就把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统称为小学。

小学一直是经学的一部分,包括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三个分支学科。

国际音标国际语音学会1888年制定并开始使用的一套音标符号,是目前世界上最通行的记录音素的符号。

其制定的基本原则是: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

音素从语音的自然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是用对比的方法从音节中切分出来的。

音素的不同取决于音质的不同,i和ü音质不同,所以是两个音素。

语素语素是语言单位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也是最小的语法单位。

根据是否直接成词可分为成词语素、不成词语素两种;根据是否具有词汇意义分实语素和功能语素两类。

语音自然界的声音是无限多的,语音不过是无限多的声音中的一种。

人类能发出的声音也是多种多样的,但只有那些用来区别意义的声音才是真正的语音。

世界语是由波兰医生柴门霍夫于1887年创造的一种国际辅助语。

世界语兼采欧洲各种语言的词汇材料和语法格局,加以简化划一;模拟自然语言;简单易学。

非音质音位由音高、音强、音长等非音质因素构成的音位,又称为超音段音位。

常见的非音质音位有调位、重位、时位等。

言语是对语言的运用,它有两个意思:一是指人的说和写的过程,是人的一种行为,叫言语活动,也叫言语行为;一是指人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东西,也叫言语作品。

音位音位是特定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进而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分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两种类型。

语流音变语流音变就是音位与音位组合时,受邻音的影响或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和强弱的不同而产生的语音变化。

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和脱落。

什么是语言符号的二层性?语言符号二层性的核心是什么?语言的层级体系,其音位层和符号层我们合称为语言的二层性。

在语言的层级体系中,从音位到语素具有质的飞跃。

系统论有一观点叫做整体大于局部之和,语言符号的特点也符合系统论的观点。

语言各个层级之间的关系如一个开放的倒三角形,越往上层,数量越多,到句子则完全是开放的,无穷的。

语言层级结构的奥秘,简单地说,就是以少驭多,以少数结构单位有规则地组成多数;下层与上层,下级与上级,都是以少数有规则地组成多数,即上一层(或上一级)的结构单位由下一层(或下一级)的结构单位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构成。

新句子无非是现成旧材料的新组合,而新组合又有一定的规则可以遵循。

层级性和开放性是语言体系中最重要的特点,也是语言符号所独有的特点,从这个角度看,语言的确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言符号的二层性的核心是以少驭多,几十个音位组成数万个、数十万个词,词再组成无穷的句子,从而满足社会成员之间交际的各种实际需要。

什么是语流音变?主要有哪些类型?请举例说明。

语流音变就是音位与音位组合时,受邻音的影响或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和强弱的不同而产生的语音变化。

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四种。

(1)同化:两个不同的音位,其中一个受另一个的影响,变成了跟它相同或相近的音位。

如英语中表示复数的s,在清辅音后念清音s,如books,在浊辅音后念z,如dogs。

同样的音位,就是受到前面的辅音的影响而念不同的音位,就是被前面的辅音同化了。

汉语tanke(坦克),其中的n受k影响,有的特点,就是同化。

(2)异化:两个相同相近的音位,其中一个由于某种原因变得跟它不同。

普通话中的变调是典型的异化现象。

比如上声,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变成阳平,如“老虎、展览、打死、纸马、管理”;而上声在其它声调前一律念半上,即21调,如“马上、理由、揽车”。

“不”在去声前念阳平,在其它声调前念本音。

可见在普通话中非音质音位中的调位也有变体音位,比如上声实际上有214、35、21三个变体形式。

(3)弱化:语流中,有些音位的发音变弱,不那么清晰,这种现象就是弱化。

普通话的轻声就是比较典型的弱化现象。

如头在“木头、念头、苦头”中变成了轻声,“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妹妹、天天、玫瑰、西瓜”等词语的第二个音节往往也念轻声。

(4)脱落弱化进一步强化,丢失了某些音位,或在快速发音的过程中省略了某些因为,这就形成脱落。

例如把“我们”、“你们”说成/wom/、/nimn/,把“豆腐”说成/touf /,把“不知道”说成//,英语中把“I am”说成“I’m”,把“I shall”说成“I’ll”,等等,都是脱略。

什么是形态?形态变化的方法有哪些?举例说明。

形态即词形变化,是指词与词组合时,由于表示语法意义的需要而发生的词形上的变化。

形态是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在有形态变化的语言中,许多语法范畴,主要是通过形态体现出来的。

附加法:在词干后面附加成分,表示某种语法意义。

如slow-slower-slowest内部曲折法:通过词的内部的词根中的元音或辅音发生变化构成语法形式。

如foot-feet异根法:用不同的词根表示同一个词的不同的语法意义。

如i-me,we-us-our重音法:export-ex'port重叠:employe-employee零形式:sheep-sheep语言符号的特点。

任意性:语言符号的音与义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它们的结合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

强制性:符号一旦进入交际,也就是某一语音形式与某一意义结合起来,表示某一特定的现实现象以后,它对使用它的社会成员来说就具有了强制性。

线条性:语言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

约定性: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结合是由社会成员共同约定认同的。

元音和辅音的区别。

(1)气流是否受阻。

从发音时气流是否受阻看,发元音时,口腔大开,呼出气流不受任何阻碍;发辅音时,发音器官的某一部位要闭合形成阻碍,呼出的气流只有克服这种阻碍才能发出声音来。

发音时呼出气流是否受阻是元音和辅音最主要的区别。

(2)发音器官的紧张程度。

发元音时,发音器官的各部分保持均衡紧张;发辅音时,只有形成阻碍的部位比较紧张。

比较:a—p。

(3)气流强弱。

发元音时,由于口腔打开,没有阻碍气流,气流在发音过程中是均匀呼出,因此呼出气流较弱;发辅音时,呼出气流较强,因为气流是在口腔受到阻碍后克服阻碍冲出来,因而明显有一股较强的气流呼出。

我们可以拿一张纸放在口腔前面测试,发元音时,纸张只是轻微颤动一下,而发发音时,纸张在突然放出的气流的作用下,颤动十分明显。

(4)声带振动与否。

发元音时,声带振动,因为元音都是乐音,发音十分响亮,没有声带的参与,元音就不可能发出来;发辅音时,只有少部分浊音声带振动,大部分辅音声带不振动,是清音。

(5)持续时间的久暂。

发元音持续时间长,发辅音持续时间短。

除了浊辅音以外,清辅音的发音都非常短暂,例如双唇塞音[p],发音上,双唇闭塞阻住气流,然后猛然放开,爆破成声,结束发音动作。

平时教学,为了便于学生模仿,教师一般使用呼读音,就是辅音加上元音教读,例如汉语普通话的辅音声母[p、p¢、m],读作[po、p¢o、mo],久而久之,人们就以为普通话[p]的音质就是[po],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音位和音素的关系属性不同:音素是从语音的自然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音位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划分依据:音素是按照发音动作划分的,音位是按照音素的对立互补关系划分的。

区别意义:音素是针对所有语言。

音位是针对具体语言。

联系:一个音位可以概括两个以上的一组音素。

如何区别构词后缀和构形后缀(词尾)?(1)词缀是只能粘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的语素,它本身不能单独构成词。

粘附在词根前面的词缀称为前缀,粘附在词根后面的词缀称为后缀,插入词根中间的词缀称为中缀。

词尾是指加在词的末尾,只能改变一个词的形式,而不能构成新词的语素。

如英语book加上s以后成为books,walk加上-s,-ing,-ed,之后而成为walks,walking,walked.(2)词缀是词汇词或词位词的构成成分,是构词法的概念,与词根相对;词尾是构形法的概念,与词干相对,是语法词的构成成分。

(3)词缀本身不一定有意义,但附加在词根上之后可以使构成的词在体上增加一些新的词汇意义。

比如“尖——尖子”。

词尾本身就含有语法意义,添加在词干之后构成的语法词增加了特定的语法范畴意义。

比如:“孩子——孩子们”、“worker——workers”。

(4)例子:在“孩子们”这个语法词中,“孩”是词根,“子”是词缀(后缀),“孩子”是由词根语素“孩”和词缀语素“子”构成的词位词,这个词位词充任词干并与词尾“们”一起构成语法词“孩子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