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制造、检验标准产品等级分类4.1.1 产品质量等级分为A、B、C 三个等级A 类:工艺难度大、质量要求高,采用高附加值材料生产的产品。
B 类:工艺难度中、质量要求一般,采用一般材料生产的产品。
C 类:工艺难度小、质量要求低,采用低档材料生产的产品。
4.1.2 首次生产的产品由市场部、工程部初步确定其产品质量等级标准并书面通知品管部进行检验,产品生产完工后由工程部将其纳入《深圳德邦印刷产品质量等级分类表》中,经综合评定确认后发放市场部、生产部、采购部、品管部等部门(如当月没有变化可不重新发放)。
4.1.3 工程部每季度召集市场部、生产部、采购部、品管部对《深圳德邦印刷产品质量等级分类表》进行综合评估,经总经理审核后,重新确定产品质量等级。
4.2 切纸工序质量标准4.2.1 白料切纸规格大小偏差≤±1mm,幅面偏斜≤±3mm4.2.2 成品裁切(大边减小边)A类≤±0.5mm ≤±0.6mm B类≤±0.8mm ≤±1.0mm C类≤±1.0mm ≤±1.5mm 0.00-3.1mm 3.1mm 以上4.3 印刷工序质量标准4.3.1 印刷产品文字、图案、规格、尺寸、位置与样稿、蓝图相一致;实地平实光洁均匀,无明显珠点及墨杠现象,无明显色点/墨皮;无明显擦花、刮花、产品切边到图文的距离水干、水大、脏污及过油喷粉不均等不良现象。
丝印产品文字清晰,无糊版、漏墨、洇墨,粘结牢固不分层脱落。
色点/墨皮(不能影响图文的辨认) A 类产品:面积≤0.4mm2 大的色点/墨皮不超过1 个;B 类产品:面积≤1.0mm2 大的色点/墨皮不超过2 个;C 类产品:面积≤1.5mm2 面积大的色点/墨皮不超过4 个;擦花、刮花(不漏底色) A 类产品:不能有;B 类产品:长≤15mm,宽≤0.4mm,不超过2 条;C 类产品:长≤25mm,宽≤1.0mm,不超过 3 条;4.3.2 印刷产品针位、拉规、班号、色标必须齐全一致,套印准确。
胶印产品套印误差:A 类产品≤0.10mm;B 类产品≤0.15mm;C 类产品≤0.20mm;丝印产品套印误差:A 类:主要部位≤0.3mm,次要部位≤0.4mm;B 类:主要部位≤0.8mm,次要部位≤1.0mm;4.3.3 印刷色相要严格按样生产,用SP60 分光仪检测,同批同色色差范围控制在:A 类产品Δ E≤3.5;B 类产品Δ E≤4.0;C 类产品Δ E≤4.5;4.3.4 印刷产品墨层及光泽度肉眼看与样稿无明显差异,金银卡纸产品(不覆膜) 试啤成型后对折无爆墨及掉墨现象。
4.3.5 防伪印刷产品必须符合特定防伪要求:在正常光源下,用40 瓦的紫光灯检测时,产品距离紫光灯约20cm 左右,防伪图文变色清晰,不残缺、不糊版、不粘花、无水干、无野墨点。
4.3.6 条码印刷要用东方捷码条码检测仪检测。
检测仪显示数字一致,条码释读达到D 级(包括D 级)以上。
客户有特殊要求,按客户标准执行。
4.4 上光工序质量标准4.4.1 上光后油层均匀、干透,无刺激气味。
4.4.2 上光光泽度达到样稿要求,无明显偏色。
(试行:上油亮度,UV≤70 单位;水油≤60 单位。
)4.4.3 上光后表面光洁,无起皱、发白、发花、起泡、粘花、脏污或其它不良现象,背面无油渍及蹭脏。
4.4.4 在规格线内,不应有未上光部分。
糊盒产品,过油边到糊盒位压痕线的距离≤3mm。
局部上光印刷品,上光范围应符合规定要求。
4.4.5 过吸塑油产品,吸塑效果用PVC 胶片或PET 胶片进行检测,纸张涂层纤维能被带起。
4.4.6 水油上光产品耐磨次数不低于50 次,UV 上光类耐磨次数不低于100 次。
4.4.7 UV 转移产品,除了达到上述上光工序标准外,需注意镭射内图文与样稿相符,没有倒转、倾斜现象。
4.5 磨光工序质量标准4.5.1 磨光后平整均匀。
4.5.2 磨光后光泽度达到样稿要求,无明显偏色。
4.5.3 磨光表面光洁、无起皱、发暗、发白、发花、起泡、粘花或其它不良现象,试压痕后无爆墨现象。
4.6 烫金工序质量标准4.6.1 烫金色相与样稿一致,压力均匀适中,无野金、漏烫、起泡、脏版、皱烂、糊版、烫金不实、残缺、脏污等不良现象。
4.6.2 烫金部位无明显偏差套烫误差:A 类产品≤0.25mm,B 类产品≤0.35mm,C 类产品≤0.50mm;非套烫误差:A 类产品≤0.35mm,B 类产品≤0.50mm,C 类产品≤0.70mm。
镭射电化铝接驳位,根据营业部与客户的沟通,调度在工单上注明能否允许有接驳位。
4.7 裱胶(覆膜)工序质量标准4.7.1 裱胶平整、均匀、到位,光泽度达到样稿要求,无明显偏色。
4.7.2 裱胶表面无破损、起泡、花点、发白、发暗、起皱或其它不良现象。
4.7.3 裱胶附着力强,破坏性检测时,胶膜能将50%以上的墨层带起;试啤时,压痕线上胶膜与纸张附着牢固无起泡。
4.7.4 糊盒产品可以让出粘口位的,胶膜边到糊盒位压痕线的距离≤4mm。
4.8 裱纸工序质量标准4.8.1 面纸与底纸无脱胶(脱胶面积≤4cm ,四周不允许有),纸纹方向与坑纹方向符合工单要求(除瓦楞对裱楞垂直于水平面外,其余卡纸对裱原则上为交叉纸纹),裱纸后产品平整。
4.8.2 裱纸后产品正、背面无明显胶水渍、拖花、短坑、折皱、破损等现象。
4.8.3 裱坑AB 版产品,坑纸颜色无明显色差。
4.9 凹凸、压痕、模切工序质量标准4.9.1 凹凸、压痕、模切与样稿蓝图一致。
4.9.2 凹凸效果饱满、压力均匀、立体感强,凹凸部位油墨无裂纹/掉色,纸张不破裂。
凹凸偏差范围A 类产品≤0.30mm,B 类产品≤0.50mm,C 类产品≤1mm4.9.3 压痕线深浅目视均为纸张厚度的2/3 到3/4 之间,1800 折两次无掉墨及爆裂现象,模切盒子成型方正,无偏斜,糊盒位点齿线背面似穿非穿为准;盒底成型后 4 个角漏缝隙≤2mm(小药盒≤1mm);打铆钉位对齐偏差≤ 0.5mm。
对称图案模切偏差:压痕线与图文间距0.0-2mm(不含2) 2.0-3.0mm(不含3) 3.0mm 以上有明显区别记号。
4.9.4 4.10 不干胶产品:底纸单边切穿长度≤1/3 。
A 类产品≤0.6mm ≤0.8mm ≤1.0mm B 类产品≤0.8mm ≤1.0mm ≤1.5mm C 类产品≤1.0mm ≤1.5mm ≤2.0mm 模切,刀口光洁,不弯曲,无明显毛刺,AB 版产品应在糊盒位(外观可视) 糊盒、装订、冲切工序质量标准 4.10.1 糊盒(手工与机糊) 积≥50%。
4.10.1.2 糊盒位无喇叭口、超线、斜线及盖线等现象。
喇叭口偏差范围 A 类产品≤1mm,B 类产品≤1.5mm,C 类产品≤2mm。
糊盒位长度为15cm 以下的喇叭口≤1mm 4.10.2 装订叠钉、翘钉,表面无油污。
4.10.2.2 装订位无喇叭口、超线、斜线及盖线等现象。
偏差范围:箱盖、底左右摇盖重合离缝≤±2mm,喇叭口误差≤±2mm 4.10.3 冲切成品冲切偏差参照切纸成品偏差。
4.10.3.1 对照啤图,刀口光洁无毛刺,刀模对啤图偏差≤±0.5mm;。
4.10.1.1 糊盒位无开胶、无胶水渍、无粘连;破坏性撕开糊盒表面纸张纤维破坏面 4.10.2.1 头尾钉距压痕线≤20mm,钉距≤80mm,钉盒接缝应钉牢、钉透,不得有 4.11 折页、包本、三面切、骑钉工序质量标准 4.11.1 折页检查:4.11.1.1 折页方式需与样相符(对照样稿) 4.11.1.2 折线、分切线应居中。
4.11.1.3 收页时留意将白页或印刷明显废品随机挑出。
4.11.1.4 折页应无皱折、烂纸、脏污或其他不良现象。
4.11.2 包本检查:4.11.2.1 封面应无开胶、胶渍、拖花、刮花、皱折、污损或其他不良现象。
4.11.2.2 封面与内页应齐边,且图文方向应一致。
4.11.2.2 每本内页数量应准确,无少、多、重页现象。
4.11.2.3 内页应无白页、开胶、溢胶、污损、皱折或其他不良现象。
4.11.2.4 书脊应平整,无斜位、撞皱、凹印、胶渍、爆边等不良现象。
4.11.3成品切(或三面切)及包装检查: 4.11.3.1 成品规格尺寸应符合工单要求。
4.11.3.2 封面应无压印、刮花、污损等不良现象。
4.11.3.3 切口应光洁,无毛边、爆边等不良现象。
4.11.3.4 封面及内页应按成品线裁切。
4.11.3.5 扎腰纸或套胶袋检查。
4.11.3.6 成品配套款数、数量应正确,包装方式正确(对照工单)。
4.11.3.7 每包应无纸屑、杂物、污渍。
4.11.4 骑钉检查:4.11.4.1 封面应无压印、刮花、污损等不良现象。
4.11.4.2 封面与内页应齐边,且图文方向应一致。
4.11.4.3 每本内页数量应准确,无少、多、重页现象。
4.11.4.4 内页应无白页、污损、皱折或其他不良现象。
4.11.4.5 书脊边应平整,无斜位、撞皱、爆边等不良现象。
4.11.4.6 无漏钉、重钉、装钉不居中、锈钉等不良现象。
5.0 检测工具及检验方法 5.1 5.2 5.3 5.4 5.5 6.0 目测眼睛距离产品20CM 左右,不良缺陷如果明显,则判为不合格。
菲林尺、标准尘埃图片(精度0.05MM) 。
印刷色相要严格按样检验,必要时用SP60 分光仪检测。
条码印刷要用东方捷码条码检测仪(或客户指定仪器)检测。
气味检验:成品无明显异味或刺激性气味(用鼻子贴近纸张正反两面嗅闻)。
品管部以客户要求为标准,结合本公司质量标准进行检验;当客户要求高于本公司质量标准时,以客户要求为准。
7.0 根据不同的客户,生产部及工程课提出,市场部与客户协商后报经品管部经理同意,可适当放宽上述出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