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摘要 (1)一、设计要求 (2)二.设计目的 (2)三.设计原理 (2)3.1二进制移相键控(2PSK)原理 (2)3.2载波同步原理 (3)3.2.1直接法(自同步法) (4)3.2.2插入导频法 (6)四.各模块及总体电路设计 (7)4.1调制模块的设计 (7)4.2调制模块的设计 (10)4.3载波同步系统总电路图 (12)五.仿真结果 (13)六.心得体会 (15)参考文献 (16)摘要载波同步又称载波恢复(carrier restoration),即在接收设备中产生一个和接收信号的载波同频同相的本地振荡(local oscillation),供给解调器作相干解调用。
当接收信号中包含离散的载频分量时,在接收端需要从信号中分离出信号载波作为本地相干载波;这样分离出的本地相干载波频率必然与接收信号载波频率相同,但为了使相位也相同,可能需要对分离出的载波相位作适当的调整。
若接收信号中没有离散载波分量,例如在2PSK信号中(“1”和“0”以等概率出现时),则接收端需要用较复杂的方法从信号中提取载波。
因此,在这些接收设备中需要有载波同步电路,以提供相干解调所需要的相干载波;相干载波必须与接收信号的载波严格地同频同相。
电路设计特点:载波提取电路采用直接法,即直接从发送信号中提取载波,电路连线简单,易实现,成本低。
关键字:载波同步,EWB仿真,2PSK信号⎥⎢发送概率为1-P-cosω180°,号2PSK当恢复的相干载波产生180°倒相时,解调出的数字基带信号将与发送的数字基带信( ) = 2( ) 2= 2( )2 + 2( ) 2 ( ) = 2( ) 2 =+ 2 滤波器¶þ·ÖƵ载波输出部件3.2.1 直接法(自同步法)有些信号(如抑制载波的双边带信号等)虽然本身不包含载波分量,但对该信号进行某些非线性变换以后,就可以直接从中提取出载波分量来,这就是直接法提取同步载波的基本原理。
下面介绍几种直接提取载波的方法。
设调制信号为,中无直流分量,则抑制载波的双边带信号为:( ) = ( )接收端将该信号进行平方变换,即经过一个平方律部件后就得到:12由上式可以看出,虽然前面假设中无直流分量,但 却一定有直流分量,这是因为 必为大于等于 0 的数,因此, 的均值必大于 0,而这个均值就是的直流分量,这样 e (t )的第二项中就包含 2 频率的分量。
例如,对于 2PSK 信号, 为双极性矩形脉冲序列,设为±1,那么=1,这样经过平方率部件后可以得到:1 12 2由上式可知,通过 2 窄带滤波器从中很容易取出 2 频率分量。
经过一个二分频器就可以得到 的频率成分,这就是所需要的同步载波。
因而,利用图 3.2.1.1 所示的方 框图就可以提取出载波。
输入已调 信号平方律 部件e (t )2f c 窄带图 3.2.1.1 平方变换法提取载波为了改善平方变换的性能,可以在平方变换法的基础上,把窄带滤波器用锁相环替代,构成如图 3.2.1.2 所示框图,这样就实现了平方环法提取载波。
由于锁相环具有良好的跟踪、窄带滤波和记忆性能,因此平方环法比一般的平方变换法具有更好的性能, 因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输入已调 平方律 信号¼øÏàÆ÷»·Â· Â˲¨Æ÷ ѹ¿ØÕñµ´Æ÷¶þ·ÖƵ 载波输出v 3 v 5v 4v 6图 3.2.1.2 平方环法提取载波在上面两个提取载波的方框图中都用了一个二分频电路,因此,提取出的载波存在π 相位模糊问题。
对移相信号而言,解决这个问题的常用方法就是采用前面已介绍过的相对移相。
利用锁相环提取载波的另一种常用方法如图 3.2.1.3 所示。
加于两个相乘器的本地信 号分别为压控振荡器的输出信号 和它的正交信号 ,因此,通常称这种 环路为同相正交环,有时也被称为科斯塔斯(Costas )环。
低通输入已调信号输出v 190¡ã相移压控环路v dv 2振荡器 滤波器低通图 3.2.1.3 Costas 环法提取载波设输入的抑制载波双边带信号为,则经低通后的输出分别为乘法器的输出为式中是压控振荡器输出信号与输入已调信号载波之间的相位误差。
当较小时,上式可以近似地表示为上式中 的大小与相位误差 成正比,因此,它就相当于一个鉴相器的输出。
用 去调整压控振荡器输出信号的相位,最后就可以使稳态相位误差 减小到很小的数值。
这样压控振荡器的输出就是所需要提取的载波。
不仅如此,当减小到很小的时候,就接近于调制信号m(t)。
3.2.2插入导频法在模拟通信系统中,抑制载波的双边带信号本身不含有载波;残留边带信号虽然一般都含有载波分量,但很难从已调信号的频谱中将它分离出来;单边带信号更是不存在载波分量。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2PSK信号中的载波分量为零。
对这些信号的载波提取,都可以用插入导频法,特别是单边带调制信号,只能用插入导频法提取载波。
对于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制而言,在载频处,已调信号的频谱分量为零,同时对调制信号进行适当的处理,就可以使已调信号在载频附近的频谱分量很小,这样就可以插入导频,这时插入的导频对信号的影响最小。
但插入的导频并不是加在调制器的那个载波,而是将该载波移相90°后的所谓“正交载波”。
根据上述原理,就可构成插入导频的发端方框图如3.2.2.1(a)图所示。
根据图3.2.2.1(a)的结构,其输出信号可表示为uo(t)=am(t)sinωct-a cosωct设收端收到的信号与发端输出信号相同,则收端用一个中心频率为的窄带滤波器就可以得到导频,再将它移相90°,就可得到与调制载波同频同相的信号。
收端的方框图如图3.2.2.2(b)所示。
m(t)调制信号相乘调制带通相加uo(t)输出uo(t)带通相乘器v(t)低通m(t)~90¡ã相移f c窄带滤波器90¡ã相移a sin c t图3.2.2.1(a)插入导频法发端框图图3.2.2.2(b)插入导频法收端框图由图3.2.2.1可知,解调输出为经过低通滤波器后,就可以恢复出调制信号。
然而,如果发端加入的导频不是正交载波,而是调制载波,这时发端的输出信号可表示为收端用窄带滤波器取出后直接作为同步载波,但此时经过相乘器和低通滤波器解调后输出为,多了一个不需要的直流成分,这就是发端采用正交载波作为导频的原因。
为此可以在信号频谱之外插入两个导频和,使它们在接收端经过某些变换后产生所需要的。
设两导频与信号频谱两端的间隔分别为和则:式中的是残留边带形成滤波器传输函数中滚降部分所占带宽的一半(见图3.2.2.3),而是调制信号的带宽。
图3.2.2.3残留边带信号形成滤波器的传输函数插入导频法提取载波要使用窄带滤波器,这个窄带滤波器也可以用锁相环来代替,这是因为锁相环本身就是一个性能良好的窄带滤波器,因而使用锁相环后,载波提取的性能将有改善。
四.各模块及总体电路设计4.1调制模块的设计(1)调制模块整体图:图4.1.1调制模块整体图(2)分频器:分频器实际上是一D触发器,实现二分频的功能。
图4.1.2分频器通过数字基带信号的不同电平选择不同的相位的波形。
然后通过电压加法器来线性相加,但是实际我没有找到这个三端集成电压加法器。
最户是通过加两个电阻直接将两个电压耦合起来。
调制器的电路如下所示:(5)2PSK信号调制电路图4.1.52PSK信号调制电路当从左边输入口输入M序列,将M序列分为两部分即原M序列和变换后的M序列(其中高电平变为低电平;低电平变为负电平)。
在与载波相乘后相加。
就相当于将M序列信号转化为双极性码并与载波信号相乘,得到2PSK调制信号,从右上方输出口输出。
4.2调制模块的设计图4.2.1载波提取电路(1)平方律模块图4.2.2平方律模块(2)锁相环模块:锁相环由环路滤波器和压控振荡器构成,然后集成为一块。
图4.2.3锁相环(3)二分频模块图4.2.4二分频模块(4)谐波提取电路图4.2.5谐波提取电路由图4.1.1总体电路右上方输入端输入2PSK调制信号,经模拟乘法器将信号平方,再经过锁相环调相,并由D触发器将其分频,再经过振荡电路将方波还原成正弦波,最后经过滤波器调整滤除杂波。
4.3载波同步系统总电路图图4.3.1载波同步系统总体电路五.仿真结果各分模块电路及总电路用EWB仿真波形如下:(1)M序列仿真波形图:观察图4.1可以看出仿真得出的序列为:111100010011010图5.1M序列仿真波形图(2)2PSK信号仿真波形:图5.22PSK信号仿真波形(3)载波同步仿真结果:图4.3载波同步仿真结果仿真结果分析:①观察图5.1可以看出仿真得出的序列为:111100010011010,②观察图5.3,第一行波形为所恢复的载波,第二行为2PSK信号仿真波形,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虽然达到了同频的效果,但有些许相差。
六.心得体会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着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
我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
说实话,课程设计真的有点累。
然而,当我一着手清理自己的设计成果,漫漫回味这1周的心路历程,一种少有的成功喜悦即刻使倦意顿消.虽然这是我刚学会走完的第一步,也是人生的一点小小的胜利,然而它令我感到自己成熟的许多。
通过课程设计,使我深深体会到,干任何事都必须耐心,细致.课程设计过程中,许多计算有时不免令我感到有些心烦意乱:有2次因为不小心我计算出错,只能毫不情意地重来。
但一想起苏扬老师平时对我们耐心的教导,想到今后自己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想到世界上因为某些细小失误而出现的令世人无比震惊的事故,我不禁时刻提示自己,一定呀养成一种高度负责,认真对待的良好习惯。
这次课程设计使我在工作作风上得到了一次难得的磨练。
短短一周是课程设计,使我发现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真正如此的缺乏,自己综合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能力是如此的不足。
在以后学习中要加强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让自己能跟好的适应未来的工作需要。
参考文献[1]樊昌信,曹丽娜编著.通信原理(第六版).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2]张辉主编.通信原理学习指导.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3]曹志刚等编著.现代通信原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4]张辉等主编.现代通信基础与技术.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5]孙屹主编.Simulink通信仿真开发手册.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