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

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

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了解患者发病的经过,有无类似病例接触史,既往有无肝炎病史、有无接受注射、输血、使用血制品、职业暴露、并用注射针头史等。

2、评估患者现有症状和体征,如有无乏力、畏食、恶心、黄疸、皮肤瘙痒、肝大伴压痛、腹胀、腹水、性格行为改变等。

3、了解血常规、肝功能、肝炎病原学检测等结果。

4、评估患者对日常活动、耐受水平及日常生活的自理程度。

5、了解患者乙肝疫苗主动疫苗接种情况,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心理状态。

【护理措施】
1、甲型、戊型肝炎患者按消化道隔离,隔离期为自发病日起30天。

乙肝、丙肝、丁肝按血液—体液隔离。

2、急性肝炎早期绝对卧床休息至黄疸减轻、症状好转及
肝功能改善后方可轻微活动1~2小时/日,以不感觉疲劳为度;肝功能正常1~3个月后可恢复日常活动及工作,但仍应避免过度劳累和重体力劳动。

慢性肝炎采取动静结合的原则,保证足够的休息,或是以不疲劳为度。

重症肝炎绝对卧床休息。

3、急性肝炎予以易消化、清淡、富含多种维生素的饮食,但应保证足够的热量。

慢性肝炎给予高蛋白饮食,维持标准体重,勿超重;重症肝炎给予适量蛋白质、髙糖、低脂、低盐、丰富维生素、易消化清淡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出现肝性脑病前兆则予以低蛋白饮食。

有腹水者,给予低钠饮食,按医嘱记录尿量,控制入水量。

4、遵医嘱给予保护肝脏、降低转氨酶、抗病毒、免疫调节、对症治疗及预防并发症治疗,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应用胸腺素可能出现低热、皮疹、皮肤瘙痒等过敏反应。

应用干扰素可能出现“流感样症候群”如发冷、发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用量大及时间长,可能出现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还可能出现脱发、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停药后自然恢复。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预防重型肝炎发生。

一旦出现起病后10日内黄疸继续加深,肝迅速缩小,出血倾向、肝臭、腹水、急性肾衰竭、肝性脑病等表现,提示发生急性重症肝炎。

6、尽早发现肝性脑病并积极治疗。

肝性脑病早期表现为嗜睡、性格改变、烦躁、日夜倒错、谵妄等,后期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昏迷、抽搐、肌张力增高、椎体束损害体征、脑水肿、脑疝等。

防治氨中毒,应保持大便通畅。

7、协助做好肝穿刺等检查。

肝穿刺后,注意观察患者的血压,绝对卧床休息6小时。

8、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及时修剪指甲,避免搔抓皮肤。

9、给予患者及家属心理支持,鼓励积极应对和治疗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正确掌握各种肝炎的消毒隔离和防护知识,及时进行预防接种。

2、嘱患者保持乐观情绪,避免劳累、营养不良、嗜酒、服用肝损害药物、妊娠或合并感染等加重病情或诱发重型肝炎。

3、交待患者定期复查。

出现任何肝炎病症状加重,及时就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