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二甲醚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

国内二甲醚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

国内二甲醚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
摘要:文章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国内二甲醚产业发展状况,分析了二甲醚在我国发展存在的优势和问题,对其市场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二甲醚发展现状市场前景
二甲醚是一种新兴的煤化工产品,具有燃烧热值高、污染小等优点。

在国际原油价格高企的背景下,二甲醚部分替代石油产品具有一定的经济优势,国内市场对于二甲醚的认同程度也渐渐提高。

目前,国内二甲醚的主要用途是按一定比例(10%左右)添加到液化石油气中,作为民用燃气;其次,还可以替代柴油,作为汽车燃料。

另外,二甲醚在医药、农药、金属焊接等领域也有一定的应用。

近年来,由于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液化气生产成本增加。

二甲醚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步开始在市场上推广。

1国内二甲醚生产现状
1.1 2007年国内二甲醚生产情况
据统计,2007年我国共有二甲醚生产企业30家,产能合计261.15万吨/年,产量约130万吨。

其中,外购甲醇生产二甲醚的企业共23家,产能合计170.65万吨/年;自配甲醇装置的企业7家,产能合计90.5万吨/年。

我国主要二甲醚生产企业情况见表1
1.2 2008年产能扩张情况
2008年我国有8个二甲醚项目投产,产能合计147.5万吨/吨。

其中自配甲醇装置的项目有2个,产能合计16万吨/年。

需要外购甲醇的项目共6个,产能合计131.5万吨/年。

我国二甲醚总产能达到408.65万吨/年,其中自配甲醇的产能为106.5万吨/年,外购甲醇的产能为302.15万吨/年。

2008年投产的部分二甲醚项目统计见表2。

1.3 2009~2010年产能扩张情况
2009年~2010年投产的二甲醚项目共14个,产能合计395万吨/年(见表2)。

其中,自配甲醇的项目共7个,产能合计125万吨/年,需要外购甲醇厚的项目也有7个,产能合计270万吨/年。

预计到2010年底,国内二甲醚产能将至少达到803.65万吨/年,其中需要外购甲醇的生产能力为572.15万吨/年,若开工率按90%计算,则这部分二甲醚产量为514.9万吨,至少需要市场采购甲醇772.4万吨。

2 我国发展二甲醚产业的优势
2.1 资源优势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发展以煤为原料的化工产品原料充足,有利于保障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也符合我国“缺油富煤”的资源结构。

国内拥有煤炭资源的企业发展二甲醚产业在保障原料来源的同时,也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因此优势更加明显。

从经济性考虑,建立在煤矿附近的甲醇生产企业可能有效降低甲醇生产成本,进而可以将二甲醚的生产成本相应控制在一定范围。

2.2市场优势
在两大应用领域——替代液化石油气领域和替代柴油领域,二甲醚都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2007年我国液化石油气表现消费量为2300万吨,柴油表现消费量为1.25亿吨。

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发展,市场对于液化气石油气和柴油的需求量都将保持稳定增长。

预计到2010年,国内液化气石油气和柴油的市场需求量将分别达到2600万吨和1.4亿吨。

但是,由于我国石油资源匮乏,原油和液化石油气的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

因此,发展替代产品有利于缓解我国石油供需矛盾,降低石油对外依存度。

如果按照液化石油气替代10%,柴油替代3%计算,2010年二甲醚的市场需求量将会达到680万吨甚至更多。

由此可见,只要二甲醚推广工作进展顺利、配套设施能够尽快完善,二甲醚的市场前景将会非常乐观。

2.3 政策优势
2007年8月,建设部发布了《城镇燃气用二甲醚》标准。

该标准的实施表明,二甲醚作为液化气石油气的替代燃料已具有合法身份,可以正式进入城镇作为替代燃料。

同时,该标准的实施也为二甲醚的大范围推广铺平了道路。

除了在政策上给予支持,我国政府在二甲醚技术开发上也加大了投入。

2006年12月,久泰化工获得了国家发改委总额730万元的财政扶持资金。

此外,政府还直接推动中央企业参与二甲醚生产。

由中煤、中石化等5家企业联合组建的中天合创420万吨/年甲醇、300万吨/年二甲醚项目已经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签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