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汉字承载着6 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无价瑰宝。

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她以顽强鲜活的生命力,在求变求新中始终保持着自己表意文字的特点。

如何让这一中华瑰宝得以传承和发扬?通过对庆城县农村小学教师的识字教学进行抽样调查,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存在问题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的300名小学低年级学生中,能掌握1 800个左右汉字的在78%以上,这些学生基本上能独立阅读儿童读物,能把识字当作是一种乐趣;掌握1 600个左右汉字的学生在13%左右,这些学生阅读儿童读物有一定的困难;还有近9%的学生达不到新《语文课程标准》的最低要求,这类学生在独立阅读上存在困难。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教学方法单一现行教材中,看图拼音识字、看图识字、归类识字、随课文识字等形式多样,但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仍较多地采用“集中识字”的形式,很少能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语文新课标的“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的教学要求,没有引起部分教师的足够重视,脱离了课文的识字教学,显得枯燥、乏味,从而降低了学生识字的效果。

2.阶段特点不明新课标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教学生识字应从“笔画分析”到“部件分析”,这样循序渐进。

调查中发现有些教师一味强调“笔画分析”,对那些学生所熟悉部件的生字,还在作笔画分析,这
样就把学生禁锢在较低水平的阶段,学生也就不会把生字和熟字联系起来,生字得不到很好地学习,而熟部件、熟字也得不到及时巩固。

3.课堂设计不精众所周知,汉字是由“音、形、义” 3个因素构成的。

调查中发现,有些教师在教学时,“音、形、义”面面俱到的现象较严重,老师似乎不放心,几乎对每一个生字的音、形、义都要进行分析,不能避易就难进行重点突破,重点、难点教学不突出。

4.运用媒体不良随着农村小学教学资源的合理整合,现代教学媒体已得到普及。

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充分借助先进教学媒体进行识字教学,仍使用旧的教学手段,这样不仅费时费力效果低,而且根本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学生负担过重新课标要求,应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端正、整洁。

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能记忆生字,让学生进行着机械重复的抄写,学生在重复抄写中变成了抄写机器,精神麻木了,思维停止了,根本谈不上什么练习实效。

学生不仅没有掌握生字,甚至还出现了终生错字等种种现象。

6.缺乏能力培养对策有些教师教学中过分重视对每个字的教学过程,但缺乏对识字方. . . .
法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只局限于掌握加部首、去部首、换部首等几种简单的识字方法,学生学习生字的方法比较呆板,从而导致学生识字能力不强。

7.农村特点把握不准农村学生对农村的事物比较熟悉,特别是对农作物等都比较熟悉。

现行省编低年级教材中,有许多贴近生活的课文。

有些教师对这类课文中的生字,教学时没能很好地把握教学机遇,更未能充分发挥好农村孩子的特点,白白地错失了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生字的良机,也丢失了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的机遇。

8.家校配合不力农村小学有着它独特的特点,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学生来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居住地比较分散,给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也带来了不便。

学生在校学习的情况不能用时地反馈给家长,另外家长也不了解学生在学校的真实情况,也就无法指导孩子学习,这两方面的原因,又导致了学生在学校学,回到家中就遗忘的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