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气特征研究
3.2 页岩气藏特征分析
本文参考国内已发现页岩气藏、北美海相页岩储层, 重点以四川盆地为例讨论页岩气藏的烃源岩、改造和 运移特征。
四川盆地自震旦纪以来整个沉积盖层经历了多次构 造运动。盆地沉积演化共经历了震旦纪碳酸盐岩台地 初始沉积阶段,中期的寒武纪-志留纪碳酸盐岩台地与 浅海陆棚混合沉积阶段,中晚期的石炭纪-中三叠世碳 酸盐岩台地沉积阶段,晚期的晚三叠世至白垩纪陆相 盆地发育阶段,及末期古近纪-第四纪褶皱隆升改造阶 段。这决定了四川盆地主要发育了四套优质烃源岩层 系。
图2-3 中国页岩气产量预测表(范柏江,2007)
2.2 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
页岩气由于其
特殊成因,开采难
度相对较大。目前,
透镜状气藏一般采
用斜井钻进,而开
发边缘海相和海相
席状砂岩则主要采
用水平井,右图为
水平井开发页岩气
层图。
图2-5 水平井开发页岩气层图(江怀友等,2008)
2.3 存在问题
(1)储量的准确计算存在困难 页岩气基本属于自生自储型气藏。因此,页岩气藏有不同于常 规气藏的特殊性。页岩气藏有独特的天然气存储特征。在形式上 游离气和吸附气并存。由于页岩一般含有较高的有机质和粘土矿 物,因此,除游离气外,吸附气也成为页岩气藏重要的天然气存 在形式。 (2) 渗流机理复杂多样 页岩气藏有特殊的产气机制。与常规低渗气藏不同,天然气在 页岩中的流动主要有4种机理,这4种机理覆盖了从分子尺度到宏 观尺度的流动。主要表现为游离气渗流、解吸附、扩散和自吸。 根据以上分析,要想准确地计算页岩气的储量,必须解决好几个 问题:一是页岩基质孔隙度的准确计算;二是裂缝系统的准确评 价;三是页岩基质吸附量的准确评价;四是含气饱和度的准确计 算。
美国由页岩气开发的带动,已成功超过俄罗斯成为世 界第一大天然气生产国。新能源将再一次成为美国成 功的象征。 而我国在这方面还比较落后。加大页岩气藏的研究成 为我国天然气工业刻不容缓的的传统认识领域,极大地 拓展了天然气的分布及勘探空间。 页岩气是对常规气勘探开发的重要补充,尤其在地 质过程比较复杂、抬升及剥蚀严重的地区同样具有页 岩气。页岩气将会成为中国能源的热点和重要的补充 领域,成为中国开发的绿色能源新宠,从而成为缓解 油气产量不足的重要途径。 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快速起步和稳定一方面可以缓解 我国油气能源的需求压力,加快我国油气勘探开发事 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改善我国的能源构成 从而进一步保证国家的能源安全。
2.1.2 页岩气产量
目前美国有页岩气 井4 259口,年产 量已跃升至(168~ 204)×108m³,预 测2010年美国页岩 气产量将占其天然
气总产量的13%。
图2-1 美国近年页岩气井变化图(江怀友等,2008)
2.1.3 页岩气勘探开发热点国家
目前世界勘 探开发的主要 有美国、加拿 大、和中国。 右图为美国见 年页岩气增长 情况。
3.2.1 四川盆地页岩烃源岩特征
表3-1 四川盆地烃源岩页岩气成藏参数的对比(刘树根等,2010)
下寒 武统 牛蹄 塘组
下至 留统 龙马 溪组
上二 叠统 龙潭 组
岩相及岩性 简述
暗色泥质岩厚 度/m
有机质 丰度(TOC)
有机质 成熟度
备注
闭塞盆地或海湾 相黑色碳质泥页 岩
闭塞盆地或海湾 相黑色碳质泥页 岩
第2章页岩气研究现状
2.1 世界页岩气资源 2.1.1 页岩气储量
表2-1世界主要地区页岩气储量表(徐建永等,2010)
地区或国家
页岩气储量/1012m3
北美 拉丁美洲 西欧 中欧或东欧 前苏联 中东或北非 非洲沙哈拉地区 中亚和中国 太平洋(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 亚太其他地区 南亚
108.79 59.95 14.44 1.10 17.75 72.15 7.76 99.90 65.50 8.89 0
LOGO 本科毕业论文答辩
题目: 页岩气藏特征研究
汇 报 人: 指导老师: 日 期:2011年6月24日
目录
第1章 绪论 第2章 页岩气研究现状 第3章 页岩气藏特征分析 第4章 我国页岩气勘探前景分析 结论
第1章 绪论
干酪根
图1-1 干酪根在页岩中扫描的电子显微照片
1.1 课题背景
近年来国外页岩气开发进展迅速,页岩气产量快速增 长,页岩气工业处在高速发展阶段。
井数(103口) 增加储量(1011m2) 单井产量(106m3/井)
图2-2 美国近年页岩气增长情况(江怀友等,2008)
我国对页岩气 的勘探研究也在 逐步展开。在四 川、鄂尔多斯、 渤海湾、松辽、 江汉、吐哈、塔 里木和准噶尔等 盆地均开始页岩 气的勘探工作。
1为常规天然气;2为煤层气、致密砂岩气、生物气、无机气;3为页岩气、水 溶气;4为天然气水合物;5为天然气总量
2.4 页岩气开发技术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
未来重点研究 方向和攻关
页岩气渗 流机理研究
水平井及水平井 压裂裂缝优化技术
页岩气储集层 的储层保护技术
第3章 页岩气藏特征研究
3.1 页岩气成藏机理
在生物化学生气阶段,天 然气首先吸附在有机质和 岩石颗面,饱和后富余的 天然气以游离相或溶解相 进行运移,当达到热裂解 生气阶段, 天然气以游离 相为主向其中运移聚集, 受周围致密页岩层遮挡, 则形成工业性页岩气藏。 图3-1 天然气成藏的三个阶段(张利萍等,2008)
3.2.2 页岩气藏运移特征
(1)早期地质条件优越,生物气高效成藏。在天然气最初 生成阶段,主要由生物作用所产生的天然气首先满足有机 质和岩石颗粒表面吸附的需要;在RO达到0.5%时,有机 质开始生成石油,主要以吸附态及游离态就近赋存在烃源 岩内部;但当烃源岩吸附量达到饱和时,烃源岩便开始向 邻近的高效储集层排烃在储集层内部形成小型古油藏。
100~400
0.2%~9.98%之 间
100~900,平均 有机碳含量在
203
0.4%~1.6%
2.5%~4.6% 2.4%~4%
干酪根类型 好,分布广 泛,但绝大 部分不利于 页岩气成藏
滨海沼泽相,砂 岩及页岩
0.25~125
0.5%~13%,平 均3%左右
1.5%~3.5%
潮坪含煤砂 岩相,有利 于页岩气成 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