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队列研究
2、研究对象人群特征资料 在收集暴露资料的同时,还应收集研究对 象一般人群特征资料,包括年龄、性别、 民族、婚姻状况、社会经济及文化程度等, 以便评价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可比性及分 析它们的混杂作用。
前瞻性地收集发病情况
病人
暴露
非病人
病人
非暴露
非病人
图1 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
表1 队列研究结果整理表
发病人数
未发病人数
暴露组
a
b
非暴露组
c
d
合计
a+c
b+d
合计 a+b c+d
N
暴露组的发病率为 a/a+b
非暴露组的发病率为 c/c+d
比较
如果a/a+b>c/c+d,并且差异显著,则说明暴露于某因素 与某病有关,且因果关系的可能性较大。
优点是对比资料容易得到,缺点是资料较粗糙。 实际应用时常采用标准化死亡比(SMR),比值 大于1,说明暴露导致结局的发生;小于1说明暴 露预防结局的发生。
4)多重对照
用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形式选择的人群同时作 对照。
四、样本含量的估计
决定因素:
1、一般人群(对照人群)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P0。P0越 接近0.5,样本越大
整可靠的资料; 7、要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研究实例
1948年,Doll和Hill开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发现肺 癌患者中吸烟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吸烟有可能 是肺癌的病因。
1951年开始进行队列研究,以证实病因假设。选择 英国医生作为研究对象,发函调查了59600名医生 的一般情况和吸烟状况,来自40701名医生的调查 表可供分析。
E
D Cohort study
E
D Case control study
队列研究的概念
队列研究是将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及其 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其各自的结局, 比较不同亚组之间结局频率的差异,从而判定暴 露因子与结局之间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 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暴露(exposure):是指研究对象接触过某种待研究的物质、 具备某种待研究的特征或行为。 队列(cohort):是指有共同特征或共同暴露于共同环境及因 素的一组人群。可以分为两种:固定队列和动态人群。 出生队列:指相同时期内出生、具有共同经历或处于共同状 态的一群人。 危险因素(risk factor):是指能引起某特定不良结局发生或 使其发生的概率增加的因子,包括个人行为、生活方式、环 境和遗传等多方面的因素。
按吸烟与否分成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然后进行随 访,详细记录发病与死亡情况,并对收集的资料 对方核对。
研究持续了几十年,1964年报告资料表明,35岁 及以上年龄组,每年不吸烟者的肺癌死亡率为 0.07‰,而每日吸烟1-14支者的肺癌死亡率为 0.57‰,为不吸烟者的8.1倍;15-24支者为1.39‰, 为不吸烟者的19.9倍;25支及以上者为2.27‰,为 不吸烟者的32.4倍。
2.历史性队列研究
(Historical Cohort Stndy)
3.混合性队列研究
(Ambispective Cohort Study)
Past
Now
Future
E
E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E
E
Historical cohort study
E
E
Ambispective cohort study
队列研究的特点
✓ 属于观察法 ✓ 设立对照组 ✓ 由“因”及“果” ✓ 能确证暴露与结局的因果联系
研究目的
1、检验病因假设 2、评价预防效果
人群自然实验(natural experiment) 3、研究疾病自然史 4、新药的上市后监测
种类
1.前瞻性队列研究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暴露 非暴露
历史性
研究开始
前瞻性
追溯收集资料
追踪收集资料
暴露 非暴露
追踪收集资料
过去
现在
未来
图2 回顾性与前瞻性队列研究示意图
前瞻性队列研究的应用原则
1、要有明确的研究目的和检验假设; 2、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一般不低于5‰; 3、要有把握获得研究人群的暴露资料; 4、要有确定发病或死亡等结局的简便而可靠的手段; 5、要有把握获得足够数量的观察人群; 6、大部分观察人群应能被随访到研究结束,并取得完
队列研究
(Cohort Study)
讲课提纲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队列研究实例 第三节 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第四节 队列研究的资料整理与分析 第五节 队列研究的偏倚及其控制 第六节 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总结
第一节 概述
分析性研究 Analytic Study
Exposure
Time
Disease
1)内对照
在同一研究人群中,按暴露与不暴露(如吸烟、 不吸烟)分组或按暴露情况分成不同水平的亚组 ,以非暴露者或低水平暴露者为对照进行比较, 称为“内对照”。
2)外对照
职业人群或特殊暴露人群常需在该研究人群之外 设立对照,称为“外对照”。 注意研究因素之外 其它因素的可比性。
3)总人口对照
研究中不特别设立对照组,研究研究结果和一般 人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进行比较,计算标化比。
队列研究的实施
一、确定研究因素 研究因素的来源:文献 病例-对照研究 现况调查
二、确定研究结局 结局是指观察中出现了预期结果的事件,如疾 病的发生、死于某种疾病等。
三、研究人群的选择
暴露人群的选择方法
特殊暴露人群 职业人群 一般人群 有组织的人群团体
对照人群的选择方法
选择对照组的基本要求是尽可能保证与暴露组的 可比性,即对照组除未暴露于研究因素外,其它 影响因素(年龄、性别、民族、职业、文化程度 等)都尽可能与暴露组相同。 (1)内对照 (2)外对照 (3)总人口对照 (4)多重对照
2、暴露组与对照组:第一类错误概率α 4、把握度(1-β):β为第二类错误概率
估算公式:
人数或人年数
N (za 2 pq z p0 q0 p1q1 ) 2 ( p0 p1 ) 2
q0 1 p0
q1 1 p1
p p0 p1 2
p1 RR p0 q 1 p
注意事项
1、暴露组和对照组的样本比例
E
2、在考虑实际样本含量时,要估计可能的失访 率,为避免在分析阶段无法计算。一般是按估计 样本含量增加10%作为实际样本含量。
五、资料收集与随访
1、收集基线资料
基线资料指有关研究对象与暴露因素在研究开始时 的有关资料。
获取基线资料的方式: A 查阅各种常规记录 B 询问调查 C 医学检查 D 环境的测量